她没有作品留世,却被林语堂赞为“中国文学史中最可爱的女人”


她没有作品留世,却被林语堂赞为“中国文学史中最可爱的女人”

她被林语堂称赞为“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被鲁迅赞为“中国第一美人” ,她便是沈复《浮生六记》的女主角,出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的陈芸。

01

陈芸,字淑珍,自小聪颖明慧,学说话时,听讲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诵。

四岁时,父亲去世,至亲只剩母亲金氏、弟弟克昌相依为命。那期间家庭失了依仗,家徒四壁,无所凭依。

陈芸年纪稍长后,女红习得娴熟,便给人家做一些针线活赚取生活费用。那段时间,一家三口,都靠她十指操劳过活。甚至她还担负弟弟克昌求学识字的费用,让他学业完整,不致有缺。

有一天,陈芸在书簏上翻到一册《琵琶行》,因为能背诵,便一个字一个字对照着认,这才开始识了字。

做刺绣的闲暇时光,她都用来学习,渐渐的通晓了吟咏诗词,小小年纪就能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般句子。

陈芸出身悲苦,不似李清照的书香门第,但贵在勤奋、聪慧,对古今诗词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02

陈芸遇上沈复,就像李清照碰上赵明诚,情趣相投,惺惺相惜。

沈复十三岁时,随母亲回娘家探亲,见了陈芸作的诗,感叹她才思隽秀,一时心意投注,不能释怀,便对母亲说:“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不娶。”

他母亲也喜欢陈芸柔和的性子,于是与陈芸母亲商定亲事,缔了婚约。

三观相投的夫妻会越相处越轻松自然,无论在一起多久也不会感到厌倦,因为他们总能找到你喜欢我也喜欢的趣事。

两人在家,偶尔暗室里相逢,或者窄路上遇到,必然互相握手问:“去哪儿?”

芸娘偶尔与人坐着聊天,见沈复过来,必然站起,偏挪身子,沈复便自然而然靠着坐她身边。

沈复游学回来,必是马不停蹄地赶来见芸娘,芸娘站起相迎,执手相看,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感情比小情侣还甜。

沈复家住苏州沧浪亭附近,六月的光景,内室里炎热蒸熏,沈复便携芸娘住在沧浪亭的临水小轩消夏。因为暑热,芸娘停了女红,终日伴着沈复研习书卷、谈论古史、品月评花。闲暇时分,夫妻在沧浪亭行酒令,饮酒作乐,好不自在。

沈复在《浮生六记》闺中记乐篇里写道:“我自以为人世间的欢乐,无过于此了。”

沈复和陈芸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清照和赵明诚,都是有才情的女子遇上同样才华斐然的丈夫,自此饮食品茶、谈论古今,惬意非常。

找到一个志趣相投的人,看风轻云淡,沧桑变化,人生仅此便可足以。

她没有作品留世,却被林语堂赞为“中国文学史中最可爱的女人”

03

都说女子爱珠钗,可是陈芸偏偏不爱。反倒是对破书残画这些,极为珍惜。

家里的书,凡是残缺不全的,她便搜集整齐,分门别类,汇集订制成帙,起名叫 “继简残编”。

破损的字画,她必然找出旧纸来粘补成幅,有破缺的地方,和丈夫一一补全好,然后卷起,就叫作“弃余集赏”。

除了女子要做的女红刺绣、主持家务外,她把所有时间都用在整理旧书画中,不厌烦倦。

当她在破笥烂卷里头,偶尔获得片纸只字还值得一看的,便如得了异宝一般。那时她家邻居是个收杂物的老太太,知道她这个习惯后,便时常收些乱书卷来卖给她。

古往今来,除了李清照这么有“学究气”,知道也就只有芸娘了。

04

沈复喜欢游历,得了好去处常回来逗弄芸娘。岂不知芸娘可不是一般女子,她也有颗走遍千山万水的心。

有一次沈复被朋友叫去布置盛会,他回家跟芸娘大肆渲染,称赞了一番。芸娘垂首道:“可惜妾身不是男子,去不了啊。”

沈复道:“戴我的冠,穿我的衣裳,化女为男的法子去呀。”

于是芸娘真的就把髻改为辫子,添扫蛾眉;戴上帽子,外头披上马褂。挽着沈复,假装成他的表弟悄悄出去游庙会了。

后芸娘和沈复又去同游太湖,观玩汪洋万顷的湖水,叹天地之宽,好不快哉。

可叹芸娘是女子,偶尔出游或可避开长辈,然而要想长期如此只能是梦。

芸娘是通透、知足之人。虽不能像男子一样访拜名山、搜探胜地,遨游天下,但是她觉得能和郎君同游近地也是极好。

她曾说自己的梦想便是和沈复在乡村造个房子,绕着屋买十亩菜园,招来仆人仆妇种植瓜果蔬菜,供给日常家用。郎君画画,她来刺绣,以此为资费去品诗饮酒。她说:“这样的布衣菜饭,终生快乐,比远游他处更有乐趣。”

她没有作品留世,却被林语堂赞为“中国文学史中最可爱的女人”

05

出生在封建社会里,受传统礼仪的熏陶长大,芸娘性情虽然与众不同,但她一直都想做个好媳妇,侍奉公婆、友善亲邻。

成婚之后,芸娘每天都起的很早,生怕公婆说她懒惰;小叔成婚需要珍珠,她果断拿出自己的嫁妆补贴;公公想背着婆婆纳妾她也是极力帮忙;婆婆的吩咐更是不敢懈怠...

事事退让却没能让她赢得好名声,公婆因为莫须有的误会不喜她,芸娘又是个不爱辩解的,有苦都自己默默忍受。沈复只知诗书和游历,对世事一窍不通,看着芸娘受委屈也没办法。

后来被公婆赶出家门后两人失去了经济仰仗,芸娘身体不好,时常生病,碰到糟心的事后更是一病不起,最后先沈复而去。

芸娘理想中的“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终是没能实现。

陈芸不像李清照那样有诸多名作留世,如果没有《浮生六记》,她甚至都不会被人知道。但是当她的真实、通透、可爱通过这本书描绘的生活细节一一展示时,不得不让人敬佩进而喜欢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