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老济南的旧日风雅——莲心茶

饮食|老济南的旧日风雅——莲心茶

戴永夏

春节到朋友家做客,欣喜地喝到他自制的莲心茶。那茶清香悦口,余韵缭绕于胸,至今挥之不去。

朋友住在大明湖畔。盛夏之际,湖中万荷竞放,花艳似锦。阵阵荷香飘向小院,院中处处香气扑鼻。得此天赐佳境,朋友喜不自胜,遂将小院命名为“荷香居”,并将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句“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书作楹联,挂于壁上。每到荷开时节,他常邀朋友三五,来此香居小聚,边饮碧筒美酒(一种独特的饮酒方式,即将酒包在荷叶中啜吸),边闻醉人荷香,实在惬意非常。

饮食|老济南的旧日风雅——莲心茶

可如今,处处地冻天寒,湖里莲荷凋枯,哪里闻得到荷香?于是我调侃说:“湖中不见荷,坐卧无荷香,你这荷香居也名不副实了。”朋友听了,笑而不答,转身回到里屋,不多时便端出了刚刚烹好的香茶。

香茶盛在一把古色古香的大茶壶中。朋友略焖片刻,捧起壶来,将几个细瓷茶碗一一斟满。就在这一刻,随着袅袅升腾的水烟,小屋里立即飘起淡淡的荷香。端杯浅酌,细细品味,更觉舌尖莲花,齿颊溢香,沁人心脾。我不禁惊呼:“这是什么茶啊,把荷花的香魂也给牵来了?”

朋友听了非常得意:“没喝过吧?这叫莲心茶,是用大明湖的荷花熏出来的。这方法,还是古人教的呢!”接着,他便讲起了莲心茶的制作典故。

饮食|老济南的旧日风雅——莲心茶

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学者阮元任山东学政时,就住在济南大明湖附近。夏天湖中荷花盛开时,他常常借花制茶。因为荷花有朝开夜合习性,阮元便将茶叶用纱囊包好,趁日暮荷花合瓣时置于花心,让她在荷花的香怀中美美地睡上一夜。待翌晨荷花乍醒、荷瓣初展时,取出纱囊,茶叶便染上了浓浓的荷香,故名莲心茶。有了这样的好茶,还要配以好水。阮元自谓“教收荷叶三宵露,供我瓷瓯午后茶。”他是收集荷叶上的露水,来烹莲心茶的。这样烹出的茶,清醇润洁,馨香飘逸,荷香与茶味同冉冉于齿颊间,滋味妙不可言。阮元的这种制茶方法,很快传至民间,众皆效法。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式微,当代更是鲜有人知。朋友也是在读了阮元的《小沧浪笔谈》后,才如法炮制的。

饮食|老济南的旧日风雅——莲心茶

听着朋友的介绍,我真有“茶不醉人人自醉”之感。想想,那满湖荷花,铺锦叠翠,朝开夜合,香远益清,这已经够醉人的了。又有一叶扁舟,荡漾湖上,清水扬波,莲动花摇。高士乘舟往还,出没荷丛,边吟诗抚琴,边拈花弄茶。真是花解人意,人如花痴;花也风流,人也风流。这是一幅多美的水墨丹青啊!想到这景象,你就是没有喝茶,也会荷香满胸,久久回味无穷的。

辞别了朋友,我挟着莲心茶的余香,回到家中。在翻看旧书时,意外地发现,清人沈复在其生活美文《浮生六记》中,也有关于莲心茶的描述。该书卷二《闲情记趣》中,这样写道:“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即沈复妻陈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这情景,这妙思,跟阮元的“杰作”何其相似!

饮食|老济南的旧日风雅——莲心茶

沈复跟阮元是同时代人,都是把生活打理成艺术的文坛高手。他当时居住在江南名城苏州,跟泉城济南相隔万水千山。二人虽不相识,却同有此好,同有此情,而且如出一辙。他们对莲花茶如此雅爱,如此推崇,更使这香茶高雅超群,身价倍增,人见人爱。

当然,莲心茶的高雅,也不独是质洁味香,还在她的美好形象。古人常把名茶具象化,将其比作美女。如宋代大诗人苏轼就有“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名句;明人田艺蘅也在《煮茗小品》中说:“如必以茶比佳人,唯麻姑仙子矣。”他认为只有仙子能比得上佳茗。而莲心茶呢?更非一般仙子可比。她来自万荷丛中,出自艳荷怀抱,沐荷之香,承荷之韵,吸荷之精,得荷之魂。她,不就是一位风姿绰约、超凡脱俗的荷花仙子吗?

饮食|老济南的旧日风雅——莲心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