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上了大學就會有出路嗎?不是也有不少低學歷的成功人士嗎?

每到高考、開學,或是遇到某個新聞事件時,就可能有人發出疑問:小孩子上了大學就會有出路嗎?讀大學真的是學生必要的選擇嗎?

其實這是個答案並不複雜,但經常被談起的問題。一般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思考。

一、上了大學,有出路的概率更大。

無論是個人發展,還是求職成功,大學學歷已經成為絕大多數單位的基本條件。學歷越高,被錄用的幾率越大;在職場,除了核心的能力、績效之外,學歷也是升職加薪的基礎條件之一。大學畢竟學了相當多的知識,對職場具有不同程度的幫助,對個人創業也有起點層面的幫助。

小孩子上了大學就會有出路嗎?不是也有不少低學歷的成功人士嗎?

二、不上大學,有出路的概率要小。

不上大學,首先就就業會受到很大的限制,求職簡歷可能就過不了關。一個沒有上大學的人,視野、知識等層面的準備,具有很大的侷限性。在遍地大學生的情境下,沒有大學學歷,求職和創業,就可能面臨較大競爭壓力,因此有出路的概率相對比較小。

三、有沒有出路,大學不是必選項。

李嘉誠,莫言,都只是小學學歷。必須承認,有出路的人未必都讀過大學。社會上不少成功人才,就只是小學、初中文化程度,但還是成功了,甚至取得了驕人的成就。相應的,許多讀大學的人,一生碌碌無為,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做不好,更談不上有出路。

小孩子上了大學就會有出路嗎?不是也有不少低學歷的成功人士嗎?

四、上大學,基本作用是提高素質。

大學的基本功能,是培養人的能力和素質,抱著這樣的目的去讀大學,大學階段就能讓一個人有出路的幾率變得很大。不只是大學,小學、初中、高中等階段,都是以培養良好的品德、學習足夠多的知識、提升個人全方位的能力為基礎和核心的,即“立德樹人”。這些是有出路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五、不要片面解讀低學歷的成功人士。

低學歷不等於沒有知識,沒有素質。有的人喜歡用成功人士的低學歷,來給“讀書無用論”作論據。這非常不理性。成功人士縱然沒上大學,但在某個領域的見識、素養非常棒。只是他們沒有進大學門,但他們具備的能力,是與大學所學基本相同,甚至比大學生學得更多。自學也是學習,不是說只有進了大學才能學習的。

低學歷成功人士成功是否可複製,值得三思。他們在極其刻苦努力、有天分的基礎上,還有遇到了好的時代、好的機遇、好的家庭支持和好的環境等成功條件。對於普通大眾,可能其成功之路未必有複製性。刻意模仿,很可能以失敗告終。

可以這樣回答問題: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上了大學不一定成功,但要成功最好讀大學。要辯證地看低學歷的成功人士,任何時候,知識和能力都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