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恭亲王、醇亲王、翁同龢和李鸿章都怕慈禧,原因却各异。

晚清中国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女强人——慈禧太后。这个人执掌清王朝命运数十年,在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慈禧太后是典型的反面人物,尤其是我们当年所用的中学历史教科书里,“卖国贼”成了慈禧太后挥之不去的“标签”。

作为同光两朝最高统治者,当时的国人无人不怕慈禧太后,连光绪帝、恭亲王、醇亲王、翁同龢和李鸿章都怕慈禧太后,因为慈禧太后象征着最高的权力——皇权。不过上面所说的这几位人物对慈禧太后的惧怕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且听我一一道来。

光绪帝、恭亲王、醇亲王、翁同龢和李鸿章都怕慈禧,原因却各异。

光绪帝、醇亲王父子

光绪帝的亲生父母并非慈禧太后,他的亲生父亲是醇亲王奕譞。慈禧的亲生儿子是同治皇帝,但同治皇帝不争气,很早就死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慈禧太后硬是让醇亲王的儿子召进宫作为自己的亲儿子,进宫之人即之后的光绪皇帝。为了掌控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对其非常严厉,光绪皇帝自小的生活环境是非常压抑的,这也造成了他懦弱的性格,怕慈禧太后也很正常了。同时,为了稳住权力,慈禧太后对醇亲王也并不重用,而且还严防其和亲儿子光绪的来往。只是后来为了对付恭亲王,慈禧太后才重用醇亲王。醇亲王实际上是太上皇,但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太上皇了,他得听命于老佛爷才行。

光绪帝、恭亲王、醇亲王、翁同龢和李鸿章都怕慈禧,原因却各异。

恭亲王

恭亲王奕䜣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位满人。错失皇位的恭亲王其能力非常强,政治经验比慈禧太后更为丰富,但无奈的是,自己的身份仅为亲王,而慈禧太后是皇帝的母亲(虽然光绪不是亲生的),是太后。亲王有好几个,太后却只有一个,慈禧太后牢牢掌控住了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军国大政也逐渐归于她一人之手(自慈安死后尤其如此)。恭亲王一开始和慈禧太后合作,推到了肃顺集团,但接下来恭亲王变成了慈禧太后的潜在威胁,其不断遭受慈禧太后打压,后来的恭亲王更像是给慈禧太后办事的,必须听命于慈禧太后。

光绪帝、恭亲王、醇亲王、翁同龢和李鸿章都怕慈禧,原因却各异。

翁同龢、李鸿章

翁同龢是帝师,不过这个身份影响力虽大(康有为就曾自称帝师而风云海外),但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实际权力。翁同龢最高的官职是户部尚书(还兼任过军机大臣)。但终究不过是臣,翁同龢在军机大臣位置上被慈禧太后一纸诏令立刻罢黜。更要命的是,翁同龢和光绪皇帝的师生关系也慢慢变差,长大了的光绪皇帝再也不是挨老佛爷痛批后在自己怀里哭诉的那个小孩子了,双方的在政治上的冲突日益加重,戊戌变法时翁同龢被光绪帝炒了鱿鱼,而且是“永不叙用”,也就意味着他彻底告别了政坛。

光绪帝、恭亲王、醇亲王、翁同龢和李鸿章都怕慈禧,原因却各异。

李鸿章是晚清地方督抚里面权威最高的一位,但和翁同龢一样,不过是清王朝的一位臣子,不同的是一个是中央的部院大臣,一个是地方的封疆大吏。李鸿章至死也没进过军机处。慈禧太后非常倚重李鸿章,但李鸿章终究不过是臣子,慈禧太后行使的是皇权,无论是从体制上来说,还是从实力上来说,李鸿章都不得造次。

笔者致力于清史研究,接下来会有一些普及清史的文章出炉,敬请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