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三眼花翎”代表的是什么?整个大清朝仅7人有资格佩戴

在古装电视剧里经常可以听到朝廷斗争里出现一句话''小心你头上的乌纱帽'',这里的''乌纱''指的其实是明代的官员服饰的一种,即代表官位的罩纱帽子。而其实各个朝代代表官职的服饰各不相同,明朝、宋朝、唐朝都是靠服饰的颜色来分辨官员等级,到清朝的时候,更是不光以衣服颜色来分辨官职,更是有''衣冠禽兽''的细分:衣服的颜色、衣服上的禽兽花纹、顶上花翎。

清朝的“三眼花翎”代表的是什么?整个大清朝仅7人有资格佩戴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清朝的''顶上花翎'',在清朝已经不像唐朝宋朝一样束冠了,因此官场上要用到的礼帽也改成了平顶,在很多清朝剧里可以看到官员的帽子顶着个小珠子,挂着一串像流苏的东西缀在帽子后面,而这上面的一片带着''目晕''的孔雀翎便叫做''花翎''。清朝的官员都需要戴蓝翎或者花翎,花翎上的眼为官员分了等级,无眼的蓝翎由鹖鸟羽毛染色做成,大多数没有功绩的朝臣都佩戴的蓝翎。而孔雀翎制成的花翎要有功或是有身份的人才能佩戴,上面眼睛一样的圈圈数量把花翎分为三个层次,三个圈的花翎最稀有,而二个圈的和一个圈的就要差很多。

这三个圈的花翎尊贵到什么程度呢?这个东西只有立了大功的功臣才有资格有可能得到皇帝的赐翎,刚开始的时候花翎甚至是有身份限制的,够资格的人还要考试才能戴一眼花翎;而从乾隆皇帝到清代末受赐双眼花翎的也只有二十几个人,三眼花翎就更加少了,历史上只有七个人得此殊荣:李鸿章、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徐桐。

清朝的“三眼花翎”代表的是什么?整个大清朝仅7人有资格佩戴

''李中堂''李鸿章先应该是这其中最出名的一个,他是有名的权臣,他为清朝立下许多功劳,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后来因为签下《马关和约》等被世人唾骂;

傅恒也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人物,他是孝贤纯皇后的外戚,同时也是清朝有名的将军,为乾隆平定了准格尔叛乱;还有傅恒之子福康安也是战功累累的一个名将,曾经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所以也获赐了这个花翎;

另外还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和琳,当时的盛宠一时的和珅的弟弟,但他并不是因为和珅的原因才拿到这个花翎的,而是因为在西藏改革中出力颇多,他和福康安也是好朋友,在福康安逝世之后接替了主帅的位置,最后战场染病离世,被追封了一等公爵!

而另外三个获得花翎的官员有两位都是赫赫有名的武将,长龄出身显贵,来自正白旗,不仅历经三朝,还先后平定了白莲教、张格尔的叛乱。徐桐则是一位没有什么大功绩的文臣,完全靠慈禧的喜爱拿到花翎,也是历史上仅此一人了。

看过这七人的事迹也可想而知,不管是文臣武将,想要拿到花翎可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而皇帝对于赐下三眼花翎这件事更是重中之重的审慎。可以说三眼花翎的存在就是身份的象征,象征着高贵、功绩,因此在清朝可以说是被所有官员追捧的,曾经参与平台的水师提督施琅就是追捧花翎的一个例子,他被封了侯却不想要,反而向康熙皇帝请求为自己赐下花翎,康熙皇帝因此还特意下旨准许了他佩戴花翎。

清朝的“三眼花翎”代表的是什么?整个大清朝仅7人有资格佩戴

如此尊贵又稀少的花翎虽然在乾隆年间渐渐发展成皇亲国戚与权臣皆可佩戴,但历史上拿到过皇帝亲赐的花翎的也只有这么七位,不论文臣武将,能够拿到这样一根特殊的花翎都是极其值得敬佩与铭记的,可以说是千古殊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