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唐代公主们的“众生相”

引言

受到班昭编撰的《女诫》的影响,男以阳刚为美,女以阴柔为美。这也是我们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主流审美,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国古代是个“父权制”社会,男人主外,以阳刚威猛为美。女人主内,以温柔贤德为美。

但唐朝是一个很“浪漫”的朝代,它的浪漫不仅表现在强大的国力上,更是在于它与众不同的文化上。它是一个民族文化交融的时代,对于妇女的要求不像往朝那么严苛。妇女们抛弃了以往的束缚,“穿胡裙”“骑大马”以一种飒爽的姿态,活跃在历史画卷中。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唐代公主们的“众生相”

图|长安

一、建国之初:率娘子军开唐朝之基业的平阳公主

大业十三年,隋帝的暴政致使各地百姓怨声载道,农民起义蔚然成风。五月,李渊于晋阳起兵,高举义旗向长安杀来。当时,平阳公主和其夫君柴绍正在长安。柴绍说:“你的父亲正在起兵扫除乱世,正是成就千秋大业的时候,我打算去迎接他,但是我一走又担心你的安全。”平阳公主道:“你不用担心我,尽管去做你的事业就是,我一个妇道人家容易藏匿。我自有我的办法。”于是柴绍驱马前往太原。

平阳公主随后男扮女装,回到鄠县,散尽家财,招兵买马,赈济灾民。很快聚集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之后平阳公主又凭借其不凡的人格魅力和出众的谋略,收下了好几支颇具规模的军队。她的军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在江湖上有着极高的赞誉,于是前来投奔的人越来越多,最终达到了七万人。

李渊渡过黄河后,平阳公主已经稳住了关中地区的局面。在这之后,平阳公主和柴绍各领一军,很快攻下了长安。因为平定关中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给了她“平阳”的封号。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唐代公主们的“众生相”

图|平阳公主

我们亦可以从一则民间流传的轶事中,看到她的胆识:平阳公主率军驻扎在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这是刘黑闼率领大军进犯。平阳公主见敌军声势浩大,便据关死守。但平阳公主的人马很少,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情况十分危急。一日,平阳公主登高远眺,看见城外一片稻田,计上心来。她命全体部下熬制米汤,米汤烧好后倒在城外山沟里。山沟里的米汤满得溢出来,刘黑闼见了以为是马尿,猜测可能是太原的援军到了,连忙退兵。此地关隘也因为平阳公主而取名为“娘子关”。

平阳公主死后,李渊要用吹奏军乐厚葬她,当时的礼部官员阻止道:“女子下葬使用军乐,不合礼数。”李渊驳斥道:“以前公主高举义旗拥兵响应,亲自锤鼓鸣金,统帅三军,有着平乱的功勋。不是寻常的妇人能比拟的,凭什么不用军乐厚葬她?”平阳公主是历史上第一个带兵打仗的女将领,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举丧的女将,其飒爽英姿,令后人敬仰。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唐代公主们的“众生相”

图|平阳公主庙

二、武周之乱:宁折不弯的常乐公主和护佑李嗣的太平公主

李世民死后,武则天一步步进入权力中心,大唐随后陷入了一场浩劫,史称“武周之乱”。在这场动乱中,常乐公主的女儿被武则天害死。为了夺回李家山河,越王李贞起兵。

李贞派遣使者联合常乐公主共图大业,常乐公主回应道:“我定当与你共进退。你们这些王亲若真的是男儿,不应该等到现在才起事。我听闻杨氏谋取北周政权时,尉迟迥虽非周室亲族,依然能联合突厥抗击杨氏,天下追随者甚众。更何况你们还是李家血亲,宗室所托,不舍生取义,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可以共赴国难才能称得上是忠心的人,否则就是国贼。我们一同努力吧。”虽然常乐公主反武失败,惨遭杀害,但她的铮铮铁骨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历久弥新,为后世树立了极佳的榜样。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唐代公主们的“众生相”

图|常乐公主

至于太平公主,人们对于她的评价多有贬责。但我们去看待一个人,应该是多方面的。武则天夺政后,为了巩固手中的权力,尽诛李嗣,李家血流成河。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女儿,既是“武氏一党”,身体里又流淌着李家的血液。按理说她的身份应该是十分尴尬的。

但武则天对她这个女儿是万般宠爱。太平公主八岁时,吐蕃派遣使者前来求亲,武则天因为不想让爱女远嫁吐蕃,但是又不好直接回绝,就修了一座道馆,对外宣称太平公主已经出家,(“太平”就是她的法号)。后来,太平公主第一次的婚姻对象薛顗谋反,武则天大怒。按理说作为妻子的太平公主应该受到株连,但武则天非但没有责罚她,为了安慰她,还将她的食封提升了将近四倍。

武则天在太平公主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一心想把她培养成“武则天第二”。但是,太平公主的政治倾向却一直在李家身上。神龙元年,太平公主伙同一众李家的拥护者,发动了政变,诛杀武则天宠臣二张,逼武则天退位,扶持李显登上大宝。是为中宗皇帝。唐中宗也对太平公主极为倚重。

武周之乱得以平定,道路以目的社会恐怖氛围也被清除,唐朝人民的生活趋于稳定。单从这一点上来看,太平公主在维护“正统”的行动中,所起到的作用还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唐代公主们的“众生相”

图|太平公主

三、安史之乱:勤俭清贫的和政公主及深明大义的宁国公主

在和政公主三岁的时候,她的亲生母亲就去世了。和政公主长大后,容貌秀丽,才思敏捷深得皇上的喜爱。安史叛军攻入长安,和政公主便和驸马日行百里,前往川蜀追随唐玄宗。途中,她听闻了姐姐宁国公主的消息,便将自己的孩子寄养在亲戚家里,骑着马去找宁国公主。

不巧宁国公主生了大病,和政公主便亲手做饭、浣洗衣裳伺候着。在和政公主的精心照料下,宁国公主的身体才渐渐好转。找到了唐玄宗后,唐军郭千仞又有反叛之心,当时唐玄宗式弱,对反军除了苦口婆心的劝诫别无他法。最后和政公主大怒,和驸马两人配合,弯弓搭箭射杀反军五十多人。直到唐玄宗的援军到了,反军被一举擒获。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唐代公主们的“众生相”

图|和政公主

和政公主虽然生在天潢贵胄之中,但是十分节俭。她把全部的家产都捐给国家了,自己缝补衣裳、洗衣做饭。代宗皇帝看见自己的妹妹这么清苦,心有不忍,就想要给她钱财,为她增加佣人。和政公主坚决不要,说:“吾方竭家财以资战士,其能饕餮,首冒国经。”

不仅如此,和政公主还经常参与国政的决策,上疏国策的利弊。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长安的西部的大部分领土,意欲进攻长安。刚刚遭受了一场大动乱的唐朝百姓,又一次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这时,身怀六甲的和政公主不顾驸马的阻拦,执意要进宫商议应对之法。她的计策都被唐代宗采纳了,可是,和政公主第二天回家就因为忧思过度死了,死的时候只有三十六岁。

得知和政公主的死讯,唐代宗放声大哭。“皇上有爱天深,痛毒兼至,砉然一叫,声泪俱咽。哀动木石,岂伊人伦?涟涟孔怀,如失於臂。曰余此妹,国之鸿宝。”和政公主在百姓间的威望也很高,她以百姓的哀苦为苦,她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都拿来救济百姓。她死后,举国哀恸。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唐代公主们的“众生相”

图|唐时和亲景象

宁国公主在安史之乱中,幸亏妹妹和政公主的帮助才活了下来。后来,唐玄宗需要向回鹘借兵,来平定战乱。回鹘就派遣使者回复说要联姻。这种时刻要是派遣唐玄宗直系亲属以外的人,就显得不够重视。深明大义的宁国公主便站了出来,她说:“国家事重,死且无恨”。依然决定牺牲个人幸福,远嫁回鹘。唐玄宗含泪以答。

除此之外,和亲远嫁的诸如“文成公主”“咸安公主”“宗徽公主”“静乐公主”等,她们都为了维护边境的稳定,大唐百姓的福祉,牺牲了个人幸福远嫁他乡。这样的自我牺牲精神是十分值得赞扬的。

结语

唐朝是个荟萃四方的时代,开明的文化滋养了别有风情的“公主”们。从上面这些可爱可敬的公主们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敢爱敢恨,英勇无畏的“唐人”精神。她们对家国的忠诚、对子民的爱护和对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都将持续闪耀在历史长空里。

我相信,每一个翻开史书的人,在看到她们后,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她们所吸引,由衷地发出一声声赞叹。

参考文献:

《旧唐书》

《资治通鉴》

《大唐新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