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坦言語文作文沒東西可寫,怎麼做才能解決不知寫什麼的難題?

點擊【關注】九點成長之路頭條號,你將得到一枚有用有趣的頭條號。


01、作文之難

雖然高考作文大多提倡寫議論文了,但是中小學的作文還是要以記敘文,也就是寫人記事的文章為主。

可是由於孩子們的人生閱歷和外出時間都很有限,那麼究竟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有東西可寫而不是皺著眉頭使勁瞎編呢?

現在孩子們的時間大部分花在學校和書本里,要想讓孩子們寫作文寫出花來,那必須是要花一番功夫的。

換句話說,出一些隨意寫什麼都可以的作文,那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容易使孩子們產生“撓破頭也無從下筆”的挫敗感。

孩子坦言語文作文沒東西可寫,怎麼做才能解決不知寫什麼的難題?

所以,針對作文教學,我想可以從老師和學生兩方面入手。

02、分頭行動

首先是針對老師,切忌讓學生寫“虛無縹緲”的作文。

什麼是“虛無縹緲”的作文,就是那種“文體不限,題材不限”的作文。

老師自以為很民主,實際上這類作文就如同我上面說的,孩子根本找不到東西可以寫,例如半命題作文、日記週記。

當然,要孩子們寫,也會寫出來,但就像學生跟我說的:“自己都覺得特別假,完全就是編出來的。”

這是老師想要的結果嗎?不是的,老師是希望把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而不是得到一篇篇假情假意編出來的作文。

但這種命題方式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學生寫不出、老師不滿意的導火索。

想到之前,看汪曾祺先生寫的《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裡提到,沈從文先生在創作教學中是不喜歡命題作文的,如果要出命題的話,就是非常具體的,例如《我們的小庭院有什麼》,地點人物都到位了。 

這是對的,因為只有這樣,目標明確了,孩子們寫作文才有方向,才有具體的實施步驟。

可我們的作文命題卻恰恰不那麼如願,例如之前有孩子跟我說想讓我輔導作文,我問作文題目是什麼,他回答:讀懂_______。

……

這一類半命題作文真是讓缺乏文藝細胞的孩子苦惱極了,命題前半段抽象難描,後半段不知所云,令人難解。

除此之外,很多語文老師在平時的集體活動後,讓同學們寫感想,例如讀後感、遊後感、玩後感,想寫什麼都行。

可恰恰是隨意寫,讓學生很犯難,只能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找素材。

至少也應該定一個方向,例如觀看的電影中的某個片段裡的人物特點,或是一次春遊裡大家爬山的經歷和感受,具體到某件小事或某個人,而不是從一次長達幾個小時的活動中自選片段。

孩子坦言語文作文沒東西可寫,怎麼做才能解決不知寫什麼的難題?

而且注意的是,需要提前對孩子們說清楚要求,這樣有目的的去觀察、去欣賞才能達到效果,否則還不如讓孩子們好好玩。

所以,孩子找不到東西寫,無從下筆,首先出題老師問問自己,有沒有給一個好的命題給大家,一定要那種抽象難解的命題才看起來有創新能力嗎?

第二,對於學生來說,應該自己主動去尋找作文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都知道,有時候就算老師的作文出得再具體,很多孩子還是寫不出來,往往就是“心中無故事,腦中不留意”。

因此,我建議孩子們去尋找自己的故事。

之前,班裡舉辦過一次採訪活動,活動很簡單,主題就叫做”班主任的一天“。

把同學們分為幾個小組,去各個年級採訪不同學科的班主任。採訪的內容從每天的教學任務到老師一天的個人生活、家庭生活,以及老師們的心情、感受。

讓同學們知道班主任的真實生活,既能增進師生之間的友好交流,也能讓學生們獲得素材。

這就是獲取作文素材的方法之一:傾聽別人的故事。

在採訪過後,讓同學們馬上寫作文,不同的人對同一件採訪也有不同的感受,有些同學就認為班主任很辛苦很偉大,有些同學家裡也有做老師的,就更能體會班主任的不易。

這都是真情流露,結合了自己的感受和經歷。

就算是正能量寫作,也需要真誠。

這才是創作的初心。

除此之外,許多老師也提倡買一些作文素材的書

比較常用,也比較好用的有《小甘作文》,或是《作文素材》。《作文素材》比較有名,顧問是北大的中國現當代文學教授孔慶東。

長這樣:

孩子坦言語文作文沒東西可寫,怎麼做才能解決不知寫什麼的難題?

另外,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多關注社會時事和國際時事,對於我們理解生活打開了視野,對我們作文援引例子也是有幫助的。

03、教育初心

因此,寫什麼、明確寫作方向、把握寫作素材,應該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而不是出一個看似簡單實則抽象棘手的題目讓學生完成了事。

讓學生真實地描繪生活,用漢語文字把生活描寫得生動並有真情感染力,才是語文作文教學的目的。

孩子坦言語文作文沒東西可寫,怎麼做才能解決不知寫什麼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