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中國陶瓷史,上可追溯新石器時代,下可達清末民初,優美的瓷器作為中國的國粹,常見而不熟悉,實為可惜,在此,希望通過平時點滴的自我學習,分享於大家,也希冀得更多朋友的指點,以共勉。文章主要參考

中國陶瓷史(葉喆民),通過對專業詞彙的解析、詳細資料的再加工和適當簡化,希冀形成一部能快速閱覽的陶瓷簡史。


類型(23+種類)

皿部:盆、盤、蓋、盂(yú)、簋(guǐ)、盉(hé);

石部:碗;

瓦部:瓶、甕(wèng)、甑(zèng)、甗(guī);

父部:釜(fǔ);

火部:灶;

士部:壺

缶部:罐

酋部:尊、樽

釒部:缽(bō)、鼎

木部:杯

鬥部:斝(jiǎ)

豆部:豆;

鬲部:鬲(lì)、鬹(guī)

每字一圖

1.盆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2.盤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3.蓋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4.盂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5.簋(guǐ):古代中國用於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6.盉(hé):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7.瓶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8.甕(wèng): 一種盛水或酒等的陶器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9.甑(zèng):是中國古代的蒸食用具,為甗(音“演”)的上半部分,與鬲通過鏤空的箅相連,用來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將甑中的食物煮熟。單獨的甑很少見,多為圓形,有耳或無耳。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10.甗(音yǎn):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三聯甗

11.釜:圓底而無足,必須安置在爐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體支撐煮物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12.灶:用土坯、磚或金屬等製成的生火做飯的設備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上釜下灶

13.壺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14.罐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15.尊,今作樽,是商周時代中國的一種大中型盛酒器。青銅器,尊的形制圈足,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徑較大。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16.缽(bō):洗滌或盛放東西的陶製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的一種陶製器具,用來盛飯、菜、茶水等。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17.鼎:不僅僅是用來烹煮食物,也是放在宗廟裡祭祀用的一種禮器。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18.杯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中國古代高腳杯

19.斝(jiǎ):用於溫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禮器,通常用青銅鑄造,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20.豆:用於盛放黍、稷等穀物,後用於盛放醃菜、肉醬等調味品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21.鬲(lì):中國古代煮飯用的炊器,其形狀一般為侈口(口沿外傾),有三個中空的足,便於炊煮加熱。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22.鬹(guī):中國新石器時期陶製炊事用具,有三隻空心的足,與鬲相同的袋足,上部有流口,用來煮羹湯或溫酒,可直接端上餐桌。主要流行於新石器時代。

陶瓷簡史——那些瓶瓶罐罐

參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8596983896430231&wfr=spider&for=pc

中國陶瓷史(葉喆民)第二章第一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