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北伐真的是貪功冒進嗎,其實是被逼的?

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三國志》中記載曹魏對關羽的忌憚

:“蜀小國耳,名將唯羽,國內憂懼,無緣復出。”可見關羽當時是多麼令魏國坐立不安,關羽勇猛、忠義的形象早已深入民心。然而這位猛將的結局卻是悲劇的,水淹七軍後,進攻襄陽受阻,而關羽的老巢荊州被東吳所襲,腹背受敵,軍心大亂,致使關羽敗逃麥城,在臨沮被呂蒙這個“小人”所殺。時至今日,對關羽之死在可惜之餘,有個疑問就是劉備的援軍在哪?

關羽北伐真的是貪功冒進嗎,其實是被逼的?

關羽劇照

很多人會說荊州離成都有九百多公里,即使走最快的水路也要個把月,關羽從威震華夏到敗亡僅僅五個月時間,劉備根本怕來不及派出援軍,關羽的死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既然是他自作自受,那關羽為什麼會在劉備剛佔領漢中之後就急著出兵伐魏?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蜀軍伐魏是要兩線作戰的,一路自漢中出,一路就是關羽從荊州出,而如今只有關羽的一路軍,前前後後五個月,成都方面沒有任何策應行動,很多人以剛打完漢中之戰為由,損失大,沒有能力再進行大規模北伐戰爭,這個理由也勉強成立,但對關羽的這種破壞戰略佈置的軍事行動,劉備都沒有派人來阻止關羽出軍,為何?前前後後劉備根本沒有給關羽任何出兵的命令,完全由他自由發揮,那沒有劉備的授意關羽為何還敢出兵呢?劉備明地裡沒有,但暗地裡卻有了。

關羽北伐真的是貪功冒進嗎,其實是被逼的?

關羽畫像

公元219年,漢中之戰結束,劉備大獲全勝,黃忠更是親手斬了夏侯淵。七月劉備進位漢中王,大封群臣,據《三國志》記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關羽有了節鉞之後,即有了出兵之權。雖然荊州這個地方劉備佔了大部分,但南部還是在東吳的手裡,北邊的樊城、襄陽等重鎮都在曹魏的手裡,只要拿下這些地方才真正佔據了荊州這個軍事戰略要地。本來劉備入川時沒帶上諸葛亮,留守諸葛亮、趙雲在荊州就是準備攻打這些地區的,無奈龐統時運不濟死在了落鳳坡,劉備的西進戰略遇到了困境,迫不得已才讓諸葛亮入川幫助,並讓關羽提領荊州。

關羽北伐真的是貪功冒進嗎,其實是被逼的?

關於斬華雄

現在諸葛亮不在荊州,漢中剛剛平定,一堆事需要諸葛亮去處理、恢復生產。關羽作為荊州首領,這些地區當然是需要關羽去拿下來,再加上有白眉馬良的輔助應該不會是有什麼大問題的。諸葛亮對關羽出兵曹魏應該是不反對的,他的《隆中對》戰略實施需要這些地區來支撐,但在漢中沒有完全恢復過來之前,僅僅是希望關羽能夠拿下襄陽、樊城。但他的前提是一定要和東吳搞好關係,穩定荊州的後方,避免兩線作戰。這就是他為什麼入川前再三強調關羽要和東吳搞好關係,可惜關羽太傲,一而再三侮辱孫權,士可殺不可辱,更何況是一方霸主呢。

關羽北伐真的是貪功冒進嗎,其實是被逼的?

再回到關羽為什麼敢不請示成都就出兵了呢?當然是劉備的激將法,對付驕傲的人最殘忍的辦法就是拿他跟別人對比,黃忠斬殺了夏侯淵,拿下了定軍山,這份大功不是人人都有的,黃忠也被封為後將軍,關羽聽後非常不愉快,直接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關羽此時已有爭功之意,劉備在火上澆油,將激將法升級為“人身攻擊”,封他為襄陽太守、荊州牧,這些都是有名無實的官名,因為襄陽都不在自己手裡。這樣劉備的意思就很明顯了,你這個官名不符實,人家黃忠是實打實的官,怎麼做你自己看著辦吧!

關羽北伐真的是貪功冒進嗎,其實是被逼的?

關羽被圍

劉備的意思都這麼明顯了,關羽如果再裝糊塗,恐怕讓人恥笑,為了防止東吳偷襲,他沿江修築了大量的烽火臺,就這樣關羽帶著他精銳的荊州軍踏上了不歸路。

也許劉備的用意也只是讓關羽拿下襄陽這些地區,鞏固自己的地位,為下一次的軍事行動做基礎,無奈被孫權捅了背後一刀,劉備清楚二弟關羽的性格,稍微刺激一下,逼一下,他這種好強的人必然會幹勁十足,可惜他忽略了孫權這個潛在的敵人,劉備也絕不會真的像一些說法要殺了關羽。孫劉兩家也很好闡明瞭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