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斯卡的“獲獎感言”想到埃裡克森的八階段“人格發展論”

“人生大舞臺,生旦淨末醜,你方唱罷我登臺。”

人生大舞臺——莫不就是埃裡克森大師所說的八階段人格發展論

從奧斯卡的“獲獎感言”想到埃裡克森的八階段“人格發展論”


一、0-1.5歲(信任---懷疑)

媽媽的吻,爸爸的笑;

媽媽的奶,爸爸的抱。

即便我的哭鬧歇斯底里、我的表情詭譎多變、我的全身張牙舞爪,媽媽依然溫柔地吻著我,給我餵奶,爸爸依然耐心地哼著小曲哄著我。

感謝爸媽的關注與疼愛;

你們給予我最珍貴的生命禮物——無條件的愛,是我勇敢站上人生舞臺的第一份需要:“安全感”

從奧斯卡的“獲獎感言”想到埃裡克森的八階段“人格發展論”


二、1.5-3歲(自主---羞恥)

第一聲“媽媽”、第一勺米飯、第一步邁腿、第一次奔跑……

人生太多的第一次都在我的跌跌撞撞中實現。

感謝爸媽放手讓我摔跤、讓我砸碗、讓我碰壁、讓我胡鬧。

你們給予我的信任和耐心,是我站在人生舞臺的第二份需要:“自主感”

從奧斯卡的“獲獎感言”想到埃裡克森的八階段“人格發展論”


三、3-6歲(主動---內疚)

捉迷藏、過家家、七巧板、扔沙包、搭積木、踢皮球……

遊戲的世界五彩繽紛,遊戲的魅力奇妙無窮,在遊戲的舞臺上,我就是那個“七十二變”的孫悟空,盡情探索這神奇的世界。

感謝爸媽沒有逼我提前進入“雜耍學校”——全能輔導班,成為那個說學逗唱、面面俱到的“小丑”。

你們給予我的寬容和支持,是我的第三份舞臺需要:“主動性”

從奧斯卡的“獲獎感言”想到埃裡克森的八階段“人格發展論”


四、6-12歲(勤奮---自卑)

終於進入“魔法學院”——學校,雖然痛恨考試,但小朋友的歡聲笑語和老師的微笑鼓勵依然令我信心十足。

在科學、文學、藝術的舞臺上,我認識了愛因斯坦、莎士比亞、貝多芬、達芬奇;我驚歎著字母X、Y也能用在數學中;我瞭解到一個人可以有好多名字“孔子、孔丘、孔仲尼”。

感謝爸媽從來不笑話我把“瘋子”拼成“分子”;從不咒罵我在數學算式中多寫一個“0”;更不會因為我跑步不達標而斥責、說教我。

你們給予我的鼓勵和讚揚,是我的第四份舞臺需要:“勤奮感”

從奧斯卡的“獲獎感言”想到埃裡克森的八階段“人格發展論”


五、12-18歲(自我同一---角色混亂)

孫悟空、小丑、哈利波特、超人,我扮演了很多角色,突然很好奇:

“我是誰?”、“我來自何處?”、“我想去往哪裡?”

“我為什麼必須聽爸媽的話?”

“我為什麼必須做爸媽讓我做的事,而不是我自己想做的事?”

……

在我變成“哲學家”的日子裡:

感謝爸媽不再擅闖我的房間,偷看我的日記;

也不再命令我整個暑假宅在家刷題;

更不會偷聽我和朋友的談話。

感謝爸媽讓我自己做生活和學習的計劃;

允許我在向他們報備後,和好友出遊玩樂;

允許我講關於班級裡有趣的八卦新聞,甚至有興趣聽我訴說那位漂亮聰明的女同桌。

你們給予我的陪伴和理解

,是我的人生舞臺的第五份重要需要:“自我同一性”

從奧斯卡的“獲獎感言”想到埃裡克森的八階段“人格發展論”


六、18-30歲(親密---孤獨)

世界那麼大,我要出去走一走!

我從曾經的小舞臺走上一個又一個大舞臺;

我從曾經的跑龍套變成一個又一個大明星;

奮鬥的路上有苦有甜,立業的夢想需要人來陪。

終於遇到靈魂伴侶,我衝破艱難險阻,只為擁有一個親密愛人。

感謝爸媽“狠心”放手讓我闖天涯,而不是關我在家啃老;

感謝爸媽在我失業、落魄時伸出援手,而不是嘲笑和拒絕;

感謝爸媽在我遇到生命中那個“她”時,打開家門,為我們做一桌溫暖的飯菜,而不是挑三揀四的嫌棄目光;

感謝我的愛人在我一無所有的時候,接受我的戒指,投入我的懷抱。

爸媽給予我的包容與體諒,愛人給予我的信任與依戀,都是我的第六份舞臺需要:“親密感”

從奧斯卡的“獲獎感言”想到埃裡克森的八階段“人格發展論”


七、30-60歲(繁衍---停滯)

成家立業、繁衍後代、鍋碗瓢盆、柴米油鹽,已成為舞臺上經典的家庭肥皂劇素材。

看著別人上演的喜怒哀樂,遠不如親身出演的酸甜苦辣,人生百味,盡在不言中!

感謝爸媽扮演“好觀眾”角色,適時為我鼓掌或落淚,絕不會衝上臺來搶鏡;

感謝愛人作為主角之一,始終保持從容、溫柔的默契,與我一起創造天使般的新生命;

感謝兒女作為舞臺上最耀眼的童星,本色出演,演出她們想要表達的劇情,活出她們想要體驗的人生。

家人給予我的親情與愛情,是我人生舞臺的第七份需要:“繁衍性”!

從奧斯卡的“獲獎感言”想到埃裡克森的八階段“人格發展論”


八、60歲後(完善---失望)

從“童星”到“巨星”,再到“舊星”,

終於可以坐在舞臺一隅,從容安詳的看著人來人往,聽著車水馬龍,回憶點點滴滴了。

感謝父親彌留之際對我說:“你是我生命中最值得驕傲的孩子,因為你一直在做你自己!”;

感謝愛人不離不棄,陪我一起看夕陽;

感謝兒女給我頒發“終生成就獎”,並對我說:“你不同於其他父親,因為你允許我構思自己的人生劇本,允許我出演自己的人生角色,而不是背誦你的劇本!”。

我給予自己的從容與自由,是我生命中最後一份需要:“自我完善感”

從奧斯卡的“獲獎感言”想到埃裡克森的八階段“人格發展論”


生命是一個大舞臺,每部劇本的上演都是一種自我需要的滿足;

正如薩提亞的冰山理論所說:冰山上面看到的行為表現都源於冰山內部看不到卻感受到的動機所致,這些動機便是人的內在需要/渴望

父母是兩位擺渡人,孩子的每次人生轉角都需要擺渡人的信任與指引。

充分相信孩子有一顆向善、向上的心,適度滿足孩子發展各階段的需要,加以方向性的引導和原則性的控制。

你也可以成為那個獲得“終生成就獎”的父母!

從奧斯卡的“獲獎感言”想到埃裡克森的八階段“人格發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