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三國演義-第四回-上 廢漢帝陳留踐位

暗線袁紹

半回董卓,半回孟德,而將兩人穿起來的,明線是王允,暗線卻是袁紹。

中軍校尉袁紹挺身出曰:“今上即位未幾,並無失德。汝欲廢嫡立庶,非反而何?”卓怒曰:“天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汝視我之劍不利否?”袁紹亦拔劍曰:“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兩個在筵上對敵。……【第三回末接第四回】……李儒止之曰:“事未可定,不可妄殺。”袁紹手提寶刀,辭別百官而出,懸節東門,奔冀州去了。

這就是典型的裝完逼就跑!

「讀書札記」三國演義-第四回-上 廢漢帝陳留踐位

跑到哪裡去了呢?

時袁紹在渤海,聞知董卓弄權,乃差人齎密書來見王允。

毛批在此寫:夾寫袁紹致書,前應懸節出奔,後伏興兵會盟。其實還應該加一句:中引孟德刺董。王允得書,這才引出七星刀之事。曹操獻刀,已經成為一個歷史典故,而促成此事的,卻正是官方解釋中不曾提的袁紹。袁紹這信也寫得很有意思:

卓賊欺天廢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聽聞,豈報國效忠之臣哉?紹今集兵練卒,欲掃清王室,未敢輕動。公若有心,當乘間圖之。如有驅使,即當奉命。

董卓不仁,而君不管,你是人嗎?我們弟兄,蓄勢待發,只等時機。你若有心,應當作為(炮灰)。

袁紹為何找王允?除了政治身外,小說中更有一處關巧。

後軍校尉鮑信來見袁紹,言:“董卓必有異心,可速除之。”紹曰:“朝廷新定,未可輕動。”鮑信見王允,亦言其事。允曰:“且容商議。”信自引本部軍兵,投泰山去了。【出第三回】

就實事而看時勢,當時能謀董卓而定朝局者,王、袁二人也,所以內外必定聯合謀事。就小說而談小說,上回將二人並寫一段,下回也必將二人合寫一處。此即謀篇佈局所照應之關巧。


董卓廢帝

「讀書札記」三國演義-第四回-上 廢漢帝陳留踐位

陳留王——漢獻帝

董卓為啥選陳留王?首動此念還是在第三回。

陳留王勒馬向前,叱曰:“來者何人?”卓曰:“西涼刺史董卓也。”陳留王曰:“汝來保駕耶?汝來劫駕耶?”卓應曰:“特來保駕。”陳留王曰:“既來保駕,天子在此,何不下馬!”卓大驚,慌忙下馬,拜於道左。陳留王以言撫慰董卓,自初至終,並無失語。卓暗奇之,已懷廢立之意。……卓曰:“天子為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陳留王聰明好學,可承大位。”

既有攝政之心,皇帝怯懦一點不好嗎?柿子要挑軟的捏啊!

首次起意,再次定是,一二之間,關鍵是李儒說了這麼一句話。

今朝廷無主,不就此時行事,遲則有變矣。來日於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正在今日。

朝廷無主,所謂何來?人劉辯在啊,現在皇上還活著呢!【雖然是何進立的。】

那隻能強行解釋了。朝廷無主,不是說無天子,而是說無“何進”,就是說不是無“主人”,而是無“主腦”,誰挾天子誰是主,此前是何進,現在董卓亦可也。

那為什麼劉協挾得,劉辯就挾不得呢?【當然肯定不是因為諧音……】

其實,廢了就好,立誰不重要,關鍵就是李儒後邊那句話,諭以廢立,不從者斬,行威權而已。劉協聰明?那就讓他先聰明著,要是一直這麼聰明,那就再行廢立,不從者斬嘛。選立劉協,或許夜長夢多,但劉辯不廢,機不可失。畢竟孩子還小,時年劉協九歲,劉辨十四歲。董卓不笨,只是狂驕。

若劉辯必廢,為何必立劉協?因為漢靈帝只有這倆兒子(還有一娃是女孩)。於當下而言,政權過渡,董卓沒有別的選擇。等劉協當幾年皇帝,看他聽不聽話再廢嘛,可以從別的宗室再選嘛。漢靈帝還是從章帝的玄孫輩裡選的呢,迎立藩王的事前人又不是沒幹過。

當時的董卓沒有別的人選,何況劉協這個小娃還是對董卓眼緣的。所謂“奇之”,便是正作藉口而已。史典雖有“望之不似人君”,但哪個正啊八經的臣子會因為小皇帝不似人君就廢了的。盧植那句話說的好:

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於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千餘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今上雖幼,聰明仁智,並無分毫過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參與國政,又無伊、霍之大才,何可強主廢立之事?聖人云:“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董卓八卦

「讀書札記」三國演義-第四回-上 廢漢帝陳留踐位

李儒勸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因薦蔡邕之才。卓命徵之,邕不赴。卓怒,使人謂邕曰:“如不來,當滅汝族。”邕懼,只得應命而至。卓見邕大喜,一月三遷其官,拜為侍中,甚見親厚。

念漢者都說前有董賊後有曹賊,除兩人地位、角色外,有些小細節上兩人還真是很有趣的,比如前回說的赤兔馬,這回董卓徵蔡邕,後面對之曹操召徐庶,兩大梟雄都有讓人無奈之可愛。【感動嗎?不敢動,不敢動……】

《古今刀劍錄》:董卓,少時耕野,得一刀,無文字,四面隱起作山雲文,斸(音竹)玉如泥。及卓貴,示五官郎將蔡邕,邕曰此項羽之刀也。

項羽之刀,天命其有意乎?項羽燒咸陽,董卓焚洛陽。

少時耕野,如何發跡?“又約託朝貴遷他顯官,統西州大軍二十萬,常有不臣之心。”靈帝母董太后或在其族內,其弟董承還在西涼從過軍。“董國舅內閣受詔”正是這個董承,董卓時有王司徒連環計,曹操時董國舅有衣帶詔,何其相似乃爾。以前讀時,覺得這董承心繫漢室還不錯,現在讀來,董卓起禍不思計,曹操得勢謀私密,這董承也不是什麼好鳥。

董卓若系朝貴一脈,漢獻帝自幼是由董太后撫養,“奇之”眼善自是不礙。而問題是,何進是少帝劉辨一派,董卓勤王,這不但是強藩進京,引虎驅狼,而且是臥榻之側請政敵高臥,這何進真是笨的夠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