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為什麼要廢除春節?

天天故史匯


民國廢止春節,完美詮釋了什麼是“一紙空文”。你該廢就廢,我該過還過。

(民國春節照片)

當初政府廢止春節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使用新曆,移風易俗。說白了就是新政府要有新氣象,從衣食住行、民俗習慣方面,都要有個新氣象。

但是,幾千年的傳統習俗,和底層勞動者息息相關的傳統曆法,怎麼可能一紙文件就廢除了?

1912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時候,就宣佈廢除舊曆,改用公曆。當時為了貫徹執行,還專門有警察督促檢查。

不過,農曆春節僅僅在少數幾個南方大城市被禁止,北方照樣過,廣大農村地區也是照樣過,絲毫不受影響。


(民國春節照片)

1914年的時候,那些禁止過農曆春節的城市也繃不住了,各地都開始慶祝傳統春節。居民們放鞭炮、貼對聯,該放假的全放假了。大街上熱熱鬧鬧的,雜耍賭博的到處都是,春節又恢復了往年的熱鬧。

從1929年起,國民政府又開始強調和廢除傳統春節,只過陽曆新年。當時有不少文化人認為,傳統春節是封建殘餘,必須廢止,要和世界接軌才行。

於是,國民政府嚴禁民間在春節期間貼春聯、燃放煙花爆竹、互相拜年,甚至還不允許民間繼續印刷傳統日曆。比如1929年的長沙,春節期間警察出動,發現賭博的、遊玩的、互相拜年的,立即驅散。

而且,政府不允許春節期間各類店鋪企業放假,強迫必須要上班,要開門營業才行。以至於到了1930年,警察挨個店鋪督促上班營業,不準休息。各地的傳統民俗,比如舞龍和划龍舟,也完全被禁止。


(民國春節照片)

當然,這種粗暴的方式被廣大民眾所反感。所以私底下該怎麼過還怎麼過,尤其是農村地區,完全沒有受到禁令的影響。

這種不顧實際情況的禁令,很快就成了一紙空文。不僅民間過傳統春節,就連國民政府的官員也正常過春節了。

所以,民國廢除傳統春節,僅僅是幾年的時間,而且只是在部分城市稍微嚴格,大多數地方影響不大。

畢竟,傳統春節承載著中國人的文化、情感,以及美好願望,哪這麼容易就廢除了。


七追風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在古代時候一直把正月初一當作歲首也稱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在將近兩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很少有改動,可是民國成立後,中國的新年經歷了一波三折,差點就被咔擦了!你說嚇人不嚇人!

民國初年春節就差點被廢除

然而,民國初年差點就被廢除了,說起來還要感謝袁世凱幫助我們保住了春節。

辛亥革命後,將1912年定為民國元年,採用公曆紀年,公曆就是我們老百姓所說的陽曆,在此之前,我們一直採用的是農曆,是中國古代形成的歷法,也稱為陰曆。

採用公曆紀年可以說是與世界接軌,比較科學,也符合世界潮流,尤其是辛亥革命萬象更新,以前的辮子要強行給剪了,以前的衣服要改良,反正以前的東西能改的就改,因此臨時政府規定1912年1月1日為新年。

但是我們知道,當時南北還在打仗,北方大多數地區都採用農曆正月初一為新年,只有南方的一些城市實行新規定,當然,執行的過程也並非一番風順,為了不讓老百姓在農曆過春節,廣東政府甚至出動警察廳進行“嚴厲干涉”“嚴禁商民慶賀舊年”,結果就是很多老百姓對新政府並不滿意。

在抵制了兩年春節後,發現效果並不好,當時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村人對傳統文化很看重,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更改過來的,尤其是袁世凱擔任大總統後,對新曆和舊曆並不是特別在意,除了曆法外,相繼恢復了一些清朝時期的制度,而針對春節“屢禁不止”的情況,袁世凱接受內務總長的節假報告,批准正月初一為春節,並且同意在這一天放假。

1914年的春節因此格外熱鬧,不止民間老百姓歡欣鼓舞,就連遜位的清室宣統帝也升殿受賀,大總統袁世凱和副總統黎元洪還派代表前去拜賀,彷彿一切都回到了沒有被推翻之前。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再次要廢除春節

對於袁世凱批准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這個行為,很多反對袁世凱的人都非常排斥這件事,尤其是孫中山先生,在1924年更是提出廢除春節的建議。

當然,孫先生事情比較多,實力也沒達到巔峰,無法完成這個事情,1925年的時候,孫先生駕鶴西去,1928年北伐勝利,東三省改旗易幟,國民政府完成全國形式上的統一,蔣介石一直“秉承先總理遺志”當然要有點搞頭了。

在國民政府看來,想要廢除農曆,實行公曆必須廢除公曆的節日,因此極力阻撓民間過農曆節日。

國民政府宣佈從1929年開始,只過陽曆新年,堅決廢除春節,將春節描述成封建迷信的醬缸,打破封建就是要禁止春節,為了不讓老百姓過春節,政府命令不讓貼春聯,燃放煙花爆竹、拜年等習俗,甚至一度到了,用舊曆寫的文書不具有法律效力。

在有些地方的報紙上甚至刊登了這樣的內容“如果有玩龍燈獅子的,便請他嚐嚐鐵窗風味,至於喊拜年,喊恭喜發財的,我們即目他為反動口號,硬指他為不奉民國正朔的反動派。”

春節這一天的民警最忙碌,不但要禁止賭博,到處抓賭還要到城市交通路口勸阻老百姓拜年,有一些賣農曆的甚至會被抓進警察局拘留。

春節“屢禁不止”,國民政府只能妥協

當然,跟皇權不下縣一樣,政府的政令也只能停留在城市,在廣大的農村照樣是我過我的年,政府即使是三令五申也無法干涉到農村。

國民政府的這種強制改變民俗的行為遭到廣大老百姓的十分不滿,有些地方甚至有抗議行為,反應了當時政府與民眾在曆法問題上和習俗問題上的對峙,政府認為老百姓頑固不化,老百姓認為政府不通人情。

之所以國民政府廢除春節的行為沒有成功,在於他對習俗變革的難度沒有充分的認識,尤其沒有考慮到中國社會的複雜結構,正如國民政府始終發動不了群眾一樣,他根本就不瞭解民眾。

當時很多老百姓稱陽曆為“洋歷”,認為這是洋人的東西,不但不能容納,反而要進行抵制,老百姓不是愚昧,而是政府缺乏引導。

面對強大的傳統習慣和民俗文化,國民政府最終意識到強制廢除春節反而失去了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到1934年春節的時候,政府表示對於民間習俗不再進行干涉。


史論縱橫


民國政府確實曾下令廢除過春節,究其原因就是為了推行公曆,與世界接軌。不過這種強行廢除已有四千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的行為根本不會得到老百姓的擁護,甚至還引起了很強烈的抵制,即便是孫中山也無法消除“春節”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他上任後改1912年為民國元年,1月1日為公曆歲首,在全國推行公曆,不過此時由於農曆對普通百姓生活作息的影響還很根深蒂固,所以這時候的民國政府(包括後來的袁世凱)並沒有強制廢除農曆。甚至在1914年,袁世凱還正式批准了把農曆正月初一作為一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把公曆1月1日稱為“元旦”的規定,所以我們現在過的春節其實是袁世凱定下來的。

然而袁世凱的這種溫和中庸的做法很顯然引起了孫中山等人為首的革命派人士的不滿,南方革命人士認為推翻舊思想就要連農曆一起推翻,所以等到國民黨北伐成功後,南京國民政府立即下令於1929年1月1日正式廢除春節以及農曆紀年。


為此南京政府還頒佈了一系列的禁令,像政府機關,學校,部隊等禁止放假,民間禁止印刷農曆曆書曆本,店鋪禁止關門,民間禁止燃放鞭炮,禁止貼春聯,郵局禁止收受投發賀年片、賀年電,工廠不準停工等等。

為了保證公曆新年的推廣和農曆春節的廢除,南京政府還曾一度採取暴力,比如很多地方查處售賣春聯的商販,沒收在農曆春節期間張掛的燈籠,武力驅散農曆春節期間的各種慶祝活動等。

除此之外南京政府還曾在1930年年末請出了教育界泰斗,原北大校長蔡元培發表了“國曆遠勝陰曆,各界應切實奉行”的演講,想讓人們從思想上徹底放棄春節。

然而還是那句話,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習俗哪裡是南京政府說放棄就能放棄的?所以自廢除春節的禁令下達之後的幾年,每到農曆春節,任憑南京政府如何禁止,民間慶祝春節的活動永遠都有,大家都在偷偷摸摸的慶祝春節,甚至愈禁止愈熱鬧,而政府推廣的公曆新年除了政府官員之間慶祝寒暄之外,老百姓鮮有理會。


所以面對老百姓“屢禁不止”照舊過春節的現狀,南京政府意識到跟誰做對都不能跟廣大老百姓做對,於是在1934年年初,南京政府終於尊重了老百姓的意願,正式廢除了持續五年的禁令,老百姓也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過春節了。


鹹魚閒聊


很好理解,就跟七年之癢一樣,不管什麼女人,都覺得秀色可餐,而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老古董,恨不得在一天之內,把它變換成一個有見識的穿著西裝革履的上流社會一樣,這就是民國時期,小資階級的迫切爆發戶心理。


就連魯迅這樣的有識之人,也恨不得方塊字,全換英文字母,好跟上西方的潮流。

在當時的民國,西方的一切拉風的玩意,都被看做是先進的、潮流的、時尚的、進步的,個個沙龍派對,學起了洋人露胸、露大白腿的,蹩腳的講著不地道的英語著,總之,一葫畫瓢的做著跟屁蟲,恨不得所有傳統節日,換洋節過。

在今天看來,有些跟風無疑是頭腦發熱的一時衝動,有些政策無疑是欠缺頭腦的,比如當時還有人主張著放棄中醫,這些年不又撿了回來了嗎?

而現如今,我們丟掉的一些國貨解放鞋、蛇皮袋、百雀羚,卻在歐美國家,牆內開花,牆外香,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諷刺,也不得不感慨,潮流都是輪迴的。

原創不易,歡迎留言關注討論,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r旅行者1號


春節乃是中國傳統佳節。延續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

古時民眾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崇尚天人合一的精神。古人們不斷地探索天地日月之間奧秘,依照太陽,月亮,地球運行的軌跡,將氣候分為一年四季,再將農作物播種,收割的節氣分為一年二十四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小寒,大寒等二十四節氣。

古人將立春的第一天喻為春天的伊始,亦是春耕的開始。每年的立春第一天起,古人便舉行慶祝活動,喻為慶祝新年第一天,風調雨順,六畜興旺,萬事如意。

春節定型於周朝,盛於漢唐宋明朝。已是古代法定節假日。民眾燒爆竹,貼對聯,家家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包餃子,遊花街,樂也融融。春節乃成為中華傳統佳節,亦成為中華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輻射甚遠,古時越南,朝鮮,日本等中華文化圈的朝代亦將春節定為法定假日,放假數天與民同樂歡樂年年。

公元1644年,滿清軍事集團入關,滿清攝政王多爾袞攜幼主順治入關。其後一統天下,定都北京,頒剃髮易服令,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毀掉漢人傳承三千多年的漢服,並禁止民眾不準過春節,違者嚴懲。

滿清軍事集團統住中華大地267年,毀掉中華文明之衣冠民俗文明,奴役漢人,禁錮民眾思想,封關鎖國,不與時勢接軌。造成社會文明大倒退,令到中華文明領先世界數千年的優勢到清朝時蕩然無存。

公元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全國響應,大清風雨欲墜,而大失民心。


公元1912年,袁世凱逼宮,隆裕太后頒《退位詔書》,仍合滿漢蒙回藏為一體的中華民國。

袁世凱五族共和,維護國家領土和民族不受分裂,再創共和。保護清王室成員和滿人不被革命黨人清算,避免民國走向分裂,袁世凱是立下大功的,而有功於中華民族。

袁世凱恢復漢人天下,恢復傳統佳節一春節。春節被滿清禁數百年,民眾得已揚眉吐氣,歡天喜地在1914年首次過春節。

公元1916年,袁世凱錯估形勢,受部下楊度和兒子袁克定唆弄,公然登基稱帝,實乃是袁世凱冒天下之不韙,遭到全國人民聲討,袁世凱登基八十三天愴惶撤銷帝制,乃因尿毒症併發病逝。

袁世凱一死,群龍無首,中華大地軍閥再度割據。孫中山在廣州建立民國政府,與黎元洪,吳佩孚的北洋政府抗衡。


公元1927年,蔣介石民國政府擊敗北洋政府。各路軍閥無不投誠蔣介石民國政府。

蔣介石頒發新政,皆認為春節是封建民俗,應加以取諦,通行西曆。將西曆的元旦(1月1日)為新年,廢除春節。此舉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

春節已傳承幾千年,已深入民心,大部份民眾已對新政嗤之以鼻,你過你的洋年,我過我的農曆年,年三十晚照樣殺雞斬鴨燒鞭炮過年。

可見民國政府崇尚西人曆法,而對傳承數千年的中華文化一春節給以禁止,崇洋媚外。皆認為西方文明勝過中華文明,實則是坐井觀天夜郎自大。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累積幾千年文化底蘊,決不是蔣介石要更改就要更改中華文化民俗,而大失民心,開歷史倒車的人,註定被人民群眾所拋棄。

新中國成立後,將春節納為節假日,全國人民歡樂年年,共慶新春佳節。


歷史愛好者88


孫中山先生從國外回來,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確定民國用公曆紀年。可能內心要剷除迂腐封建文化,廢除傳統陰曆,用公曆新年取代陰曆新年。

無論孫中山、袁世凱、蔣介石几屆政府都要廢除陰曆新年,除了已有公曆新年,原因可能要多放假、陰曆新年日期不定等原因。

袁世凱將陰曆新年改名春節(降級),將公曆新年改成元旦(過年),不準過陰曆新年。結果民間根本不買帳,甚至鬧出笑話。

幾千年的傳統要改不容易。之後,政府也就默認民間繼續過陰曆新年。但名稱已叫現在的″春節″了。

新中國繼續用公曆紀年,民間用陰曆,到七十年代改稱農曆,兩歷並用。


溫情憶鴻564


因為民國時期和國際接軌,國際以公曆為主。春節是農曆一年的結束。為了和國際接軌所以廢除春節。從五四運動開始,中國當時比較落後,為了和國際接軌,我國的許多知識分子開始學習以及引進西方的文化,摒棄中國的傳統,把西方的耶穌誕生日作為中國的元年,耶穌誕生日之前的為公元前,耶穌誕生日之後的為公元后。


再來1234


民國要廢除春節過元旦是有的 主要原因是自1840開始中國被西方列強蹂躪的一定民族自信都沒有了 特別是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全面西華迅速崛起 更是認為自己民族的所有習俗 所有文化都是愚昧落後的代名詞 不僅要廢除春節的 還有人想要廢除文言文 廢除漢字 廢除中醫等一切中國傳統文化 現在國學再次興起也是中國崛起 民族再次自信的體現


松46788361


國民政府就是要全盤西化,就是美國的跟屁蟲,無自主自立思想,不奮發圖強,不顧底層百姓的訴求,一味迎合西方口味,說白了,就是沒弄清楚中國的實際情況,把中國千年文化遺產當成垃圾,全部扔掉。


河洛浪子


民國是個激進轉型的時代,當局做事奉行矯枉過正。當時是有輿論要求廢除春節,以公曆元旦為新年,主要理由是除舊佈新,與國際紀年接軌。

但是,北洋時期的民國,南北分裂,各種勢力割據,政令根本無法通達全國,更遑論執行力了,好多關係國計民生的政策都是無疾而終,不了了之,廢除春節也只是紙上談兵熱鬧一陣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