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韻與簪藝

▲點擊紅色“關注”,關注本頭條號,更多行業精彩推送

“寶髻瑤簪。嚴妝巧,天然綠媚紅深。”

簪,纖長玲瓏。綰青絲作雲髻。

為青澀少女添得幾分穩重,

為深閨婦人賦得雅緻氣韻。

配簪的女子,必是芳華永長的。

-

簪韻與簪藝

簪韻與簪藝


古時,簪並非女子專屬之物。

簪,將髮絲攏住,面潔爽朗。

亦使男子多幾分素潔莊重。

“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女子插笄是成年的標誌。

在豆蔻年華之始,便一生有簪相伴。

-

簪韻與簪藝

簪韻與簪藝


簪,亦象徵階級與尊嚴。

“堂上簪纓交錯,花間簾幕高張。”

世代簪纓,何其有幸。

而放浪形骸之外的風流隱世,又無需簪的羈絆。

簪中的世情禮儀,已隨時光隱去。

而簪中熠熠不絕的歷史,仍印照古老的過往。

-

簪韻與簪藝


以簪為首,與釵、櫛、勝、步搖、金鈿、銖花、勒子並稱女子八大發飾。

而簪是由笄發展而來,多以實用。

實用簪有雙頂簪,如意簪,扁方,通氣簪,盤髻簪,耳挖簪等。

後形式日漸豐富,也兼裝飾之用,點綴鬢間。

-

簪韻與簪藝

簪韻與簪藝


簪最早出現於距今六七千年的仰韶文化中,

多由獸骨製成,最初的形態與後世的已無巨異。

直至商朝,依舊沿用骨簪,

而審美的提高,也使得簪首出現各樣雕飾。

-

簪韻與簪藝


《史記·滑稽列傳》:“前有墮珥,後有遺簪”。

漢朝時期,簪雖是日常使用物件。

但等級分明的封建社會,頭上的裝飾品即是首當其衝的階級代言。

簪的花樣在此時也日趨繁雜。

單其材質,就有石、骨、陶、蚌、荊、竹、木、玉、銅、銀、金、象牙、牛角、玳瑁數種。

-

簪韻與簪藝


《後漢書·輿服志》:“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

古人云,工必有意,意比吉祥。

從簪首上的心思便可看出。

簪首除了雕刻有吉祥寓意的花鳥獸禽外,還會用各種金銀寶石、絲絨翠羽來裝飾。

-

簪韻與簪藝


“西門豹簪筆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也正是此時,文官簪筆之風開始流行。

文人插筆於冠或笏,以備書寫。

簪筆便也成了文官的一種代表冠飾。

-

簪韻與簪藝


髮簪的盛世當屬唐宋及後代。

從留世畫作中不難發現,婦女皆有髮髻插簪的習慣。

唐代無論是宮廷民間對簪子等飾物都十分痴迷。

宮廷中簪子珠光寶氣,華美精緻。

“矮墮綠雲髻,敧危紅玉簪。”

“鬢如蟬,寒玉簪秋水”

可見得女子對玉簪的喜愛。

-

簪韻與簪藝


《宋書·行志》:

“宋代元嘉六年民間婦女結髮者……

頭上有花插簪梳等飾”。

宋元時期,金銀製的簪子統領大半江山。

而配套的金銀首飾,如為冠梳、釵簪、耳環,又釧鐲、戒指、帔墜,更是階級華美的象徵。

此時的金銀簪,精巧細作,紋飾豐富。

除了傳統的龍鳳的富貴外,增添了許多清新俊麗且富生活氣息的裝飾,

如花果蟲鳥,常見的就有桃菊蓮花牡丹、荔枝石榴瓜瓞、蜂蝶鴛鴦孔雀等等。

-

簪韻與簪藝


明清時期,髮簪的製作工藝更為精細,

如點翠、鑲嵌、琺琅、壘絲、鎏金,

已是無工不精的程度。

或根據寶石的光彩色澤,

或擬自然物件,形象逼真,宛若天成。

-

簪韻與簪藝

簪韻與簪藝


從明代《天水冰山錄》中記載的簪名中,也可見其精巧奇異,

“銀鍍金嵌寶福祿簪”、“金桃花頂簪”、

“金梅花寶頂簪”、“金廂貓睛頂簪”、

“卿雲擁福簪”、“日永琴書簪”、

“景福長綿簪”、“喜鵲登梅簪”等等。

簪韻與簪藝

簪韻與簪藝


簪住歲月無聲。

-

簪子,在日月流轉中,

陪伴豆蔻少女走向明日黃花。

時光的摩挲,更使其光潤。

-

簪慢慢隱退,消失於青絲間,

但於某日若再遇見,

當能遙想起深閨中搖曳的爛漫。

注:本文部分圖文來源於手藝門,如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道文旅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文章!不落地,不創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