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多名流浪乞讨者成功“回家”,背后的故事很暖心!

疫情当前,多名流浪乞讨者成功“回家”,背后的故事很暖心!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采取最严厉防控措施共同抗击病毒。但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流动性强,患病率高,自身卫生条件差,自我防护能力弱……他们就是流浪乞讨人员。

“绝不让流浪乞讨人员成为疫情防控的盲点!”日前,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公安局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为流浪乞讨人员寻亲安“家”。

无家可归,安全成患

2月19日,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期,正定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民警在街面巡逻时,发现一名智障乞讨人员在路边流浪。2月25日,正定县公安局中心派出所民警在某村巡逻时,又发现一名智障乞讨人员在村头流浪……

在正定县公安局每天例行召开的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上,参会人员接连听到此类情况通报,心头都异常沉重。

“疫情防控下,万家灯火时,每个人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家。然而,他们恰恰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会上,如何帮助这些流浪乞讨人员成为讨论的焦点。“疫情防控、社会管理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人,这些流浪的人最需要社会的关心关爱,我们一定要为他们找到家!”

于是,正定县公安局通过民政部门按照程序先把这些流浪乞讨人员送到当地民政托养院临时安置,并会同卫健部门严格按规定为他们检验检测身体健康状况。与此同时,由正定县公安局户政管理大队牵头,开始全力为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寻找亲人、家人。

疫情当前,多名流浪乞讨者成功“回家”,背后的故事很暖心!

(正定县公安局户政管理大队大队长张丽英和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共同核对流浪人员家属信息。)

张丽英是正定县公安局户政管理大队的大队长,她受命带领县公安局城区分局户籍民警、刑警大队技术中队民警来到民政托养院对接工作。

“县里没有救助站,有流浪的人都会送到这家指定的托养院。”正定县民政局社政科科长颜超华说,“托养院共收留了7名身份不明、生活无着、有精神障碍的流浪乞讨人员,无法联系其家人。”

张丽英和户籍、技术民警逐一为这些流浪人员采集信息,尝试着和他们进行沟通以期获取更多的家庭情况。

“沟通的过程非常艰难!”张丽英说,“有的什么也不说,有的看上去50岁了,却说自己只有20岁,而且大多数都没有文化,不认识字……”

艰难寻亲,成功回家!

回到单位后,张丽英和户籍民警、技术民警们立即根据采集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着手为流浪人员寻亲。

寻亲的过程同样艰难。一个个希望燃起,又一个个希望破灭。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4月8日,寻亲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这一天,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仔细比对,张丽英和同事们终于比对到一名流浪乞讨人员的关联信息。再次联网查询,基本确定了他的身份和户籍所在地:高小军(化名),山西省岚县人。

还有一名流浪乞讨人员,他们也通过这个办法基本确定了其身份:刘飞燕(化名),山西阳泉人。

当天下午,张丽英就通过山西省当地公安派出所户籍部门,与高小军和刘飞燕的家属取得了联系。

“你说的是真的吗?我弟弟已经失踪三四年了。”听到弟弟被找到的消息,高小军的哥哥还不敢相信。为了消除对方疑虑,张丽英加了高小军的微信,给他看公安局的办公环境、高小军的照片和视频。

“没错,没错,这就是我弟弟!”高小军的哥哥很激动,“他离家时没带身份证、没带手机、没带衣服、没带一分钱,也不知这些年他是怎么过来的。我们家里到处找也找不着他,都很想他,我马上找车回老家拿他的身份证,然后立马去接他!”

刘飞燕的丈夫接到张丽英的电话后也同样激动,“我感觉她会遇上好心人的,没想到遇到了警察!我现在就起身去正定接媳妇儿回家!”

疫情当前,多名流浪乞讨者成功“回家”,背后的故事很暖心!

(正定县公安局户政管理大队大队长张丽英和托养院工作人员为找到丈夫的流浪人员刘飞燕办理相关手续。)

4月9日上午10时,刘飞燕的丈夫先赶到了正定,在张丽英的带领下来到托养院,见到了失散了半年多的妻子。虽然都戴着口罩,但刘飞燕看到丈夫时一眼就认出了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嘴里叨叨着:“是他,是他!”

“真的太谢谢你们了,我媳妇患有间歇性精神失常,这几年多次离家走失。要不是你们通知我,我还不知道她又到了哪里。”刘飞燕的丈夫拉着张丽英感激地说。

10日,高小军的哥哥也到了。他一见到弟弟,便紧紧地攥住了弟弟的手,连连向在场的民警和工作人员道谢。

落户正定,自在如“家”!

然而,尽管张丽英等民警废寝忘食地开展了大量核实比对工作,仍有5名生活无着、有精神障碍的流浪乞讨人员至今无法确定身份,找不到家人。

“没有找到家的,我们能不能把他们的户口落下,能不能给他们安个‘家’,由我们来给他们当家长,把他们管起来呢?”正定县公安局党委认为,“家长这个词,区别于家人,更多意味着责任!”

党委会上,大家顺着这个思路讨论起来。“我们按照规定给他们在正定落户,就能为他们申请医疗保险和特困补贴,就能让他们平等地享受正定城镇居民应享的各项福利。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让生活无着、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人员成为‘古城古韵、自在正定’大家庭中的一员!”

县公安局党委达成一致意见后,决定开始启动落户程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以及公安部、河北省公安厅的相关规定,4月13日下午,正定县公安局城区分局根据社区民警出具的调查报告、县民政局开具的证明信、县公安局刑侦大队DNA采血比对表、县医院开具的疾病证明等齐全完备的证明手续,当天就为这5名有精神障碍的流浪乞讨人员办理了户口、身份证,落户在正定县民政局托养院的集体户口上。

疫情当前,多名流浪乞讨者成功“回家”,背后的故事很暖心!

(张丽英给派出所户籍民警讲解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落户政策和工作规范。)

在这个特殊的“家庭”户口本里,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些人的真实姓名是什么,于是办理落户时,所有的成员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姓:“党”。

“给这些生活无着、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流浪乞讨人员办理户口登记和身份证,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正定县民政局副局长李新伟说,“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有了户口本和身份证,我们就能够为他们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生病就医就有了保障。还能为他们申请特困补助,集中纳入特困救助体系,为他们办理长期托养服务!”

4月17日,一面来自山西省写有“人民的好警察,百姓的贴心人”的鲜红锦旗,被寄递到了正定县公安局。这是人民群众对正定县公安局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工作的极大肯定。

“我们从去年开始,一直在省公安厅和市公安局指导下,积极参加户政业务线上线下大练兵活动,所以对政策和业务的把握更加熟练,在办理疑难复杂问题时底气更足!”张丽英说,能够用更加娴熟的户政业务技能服务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多为群众办点实事,解决点实际问题,让民警们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下一步,正定公安将联合民政等部门共同研究建立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长效管理机制,区别情况,分类管理,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正定县公安局党委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并且坚定地认为,“只要制度建设落实下去,救助质效就一定能提升上来!”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