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还是搬家?不同文明间的思维差异

转眼一年的光景匆匆而过,因为疫情的缘故,今年的春节档可谓惨况空前。遥想去年此时,几大片方各显神通。于是想起了《疯狂外星人》《流浪地球》等几部电影。忽然有了一些恍惚,怕是记忆欺骗了自己,于是只得翻出来重看。

流浪?还是搬家?不同文明间的思维差异

末世感的营造算是勉强及格

看过之后,还是禁不住要叨念几句《流浪地球》。

此前获悉刘慈欣的这部短篇小说被电影化,全然因为有相熟的演员参演。其助理当时兴奋的描述“刘老师这篇不同以往的太阳系危机”时,我便颇有些好奇,禁不住详加追问。所得答复是“以往好莱坞故事都是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只有一少部分人跑掉,这次我们带着地球走!”

听闻此处,我很有些茫然,问出了一个据媒体传“郭帆导演到好莱坞被追问的问题”:为什么带着地球走呢?

流浪?还是搬家?不同文明间的思维差异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缘起问题

当然,朋友助理没能给出我满意的答案,但她的反应却让我意识到了什么:有地球就有家啊!但当时因自己电影后期正在焦头烂额,懒癌占据大脑主控权,就此把问题的深入思考搁置了。

时隔三年,电影上映。看到了熟人和同行的表现,就中国电影工业体系上的技术进步,很有值得称道之处。当然,也由此又勾起了三年前的那个没有进行下去的深入思考。

为什么中国人的科幻要带着地球走(就现今票房来来看,非常多的大陆观众也认同这一设定)?这是个值得玩味的事情。

先从科学性上看,这个做法基本无法成立。

流浪?还是搬家?不同文明间的思维差异

所有的发动机都安置在地表,而地壳的厚度最深处也不过33-35公里,再往里走,就不再是固态而是熔融态。换句话说,在地表安装发动机的做法就相当于在澡堂子的地上给肥皂装推进器。地壳会在地幔上造成漂移,最终大陆板块完全断裂,地幔涌出……好吧,后面的事情就别想了(我们就更不用说地幔和地核的形成跟太阳的引力摄动有多大关系了)。

而人类作为诞生于太阳系引力场的生命体,其身体架构的遗传信息完全基于当下所有的太阳系内星体引力摄动,这么贸贸然搬家到4.2光年之外,大有寻死的气势。

其次,从成本上看,推动地球的成本远远大于建造飞船飞离地球的花销,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儿精明如英、美,在作者笔下居然也跟着批了!想来也是科学幻想的一种。

既然如此,为什么非要执着于带着地球走呢?直到看到师弟的微博,恍然大悟。


流浪?还是搬家?不同文明间的思维差异

传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

国人作为农业民族存在了数千年,虽然近百年的时间里,我们在一个叫霍布斯的英国老头儿所描述的“种间竞争压力”的胁迫下选择了一条工商业变革之路,但步履之蹒跚远非近邻日韩所能比拟。一个世纪的慢三跳下来,我们骨子里依旧没有迎来纯粹的工商业文明。究其根本,似乎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中文虽然已经趋向于符号化了,但本质上还是象形文字。与直接对应于声音的拼音文字不同,象形文字是典型的非理性思维载体,它所形成的语法结构非常不便于大规模精细沟通的需要。要知道,一直到民国之前,中国文字最大的长处是写诗,因为够模糊,朦胧美是天然的。最不擅长的就是契约、合同等条款性文字的签署,因为语法结构实在不严谨。今天的白话文是民国时期诸位文学大家利用英文、拉丁文和少量日文的语法建立的。所以,国人从思维基础上就跟工商业文明存在天然隔膜。

相比之下,西方文字属于拼音符号,其根本是记录声音。因其发源地是以希腊为首的环地中海文明,不同的半封闭部族文明之间沟通,彼此不能认识对方的象形文字,所以只能通过记录声音来完成表意。如此一来,才会产生以拼音文字系统。

文字语言是人类思考的基础,没有良性的沟通协作工具,中国人注定要在这个问题上犯难。

流浪?还是搬家?不同文明间的思维差异

有钱没钱,搬家过年

2.中国的地缘环境直到前现代社会以前一直都不存在大规模通商的可能性。为什么?因为成本太高。读过《金瓶梅》的人都知道,西门庆从阳谷县城去了趟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旅途上各种艰险,自己慨叹差点回不来。为啥?因为复杂地貌上的山贼路匪比平静水域的海盗难对付多了。这类山贼路匪所串联的是当地所有的农耕势力,从地方官员到大户豪族,盘根错节。即便你家势力雄厚(除非是皇家这个级别,可以倾全国之兵),面对这种情况往往只能屈从,是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此外,运输这件事儿自身的成本也极高。面对深沟大壑,高山密林,没有高铁和公路的人想带货走过去势必登天。

3.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东亚大陆的作物产出的不存在工商业文明的基础。古希腊主动研发航海技术,除了地中海风平浪静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其自身土地贫瘠,可耕种地块资源有限,所以才大力发展受工业。通过手工业制品和工业资源丰富的部落文明(比如古埃及)进行交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作物,货币体系也无法结算为单一的粮食,进而发展出与工商业配套的货币体系(各种形态的代币)。相比之下,东亚大陆的自然环境完全是封闭的,各地的基础结算体系就是粮食(这个情况一直到了元代之后,因为世界贸易体系的逐步打开才得以改观),所以内部结算为单一货币:粮食。中国虽然自宋代以来一直试图发展金融产业,但基本上很难成功,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结算货币自身稳定性不够。

说了这么多,实际上都是讲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为什么会如此眷恋着土地。尽管今天的中国农业人口数量直线下行,国人骨子里的乡土情节仍是中国走向工商业时代最大的障碍。

所以,大刘仰望星空的时候,根却深深的扎在土地上,以至于太阳都不能正常工作了,也得带着脚下的土地飞,不然不踏实。这和完全继承工商业文明的英国人诺兰所构架的《星际穿越》完全不同。

流浪?还是搬家?不同文明间的思维差异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蹲在自家田埂上慢慢变老。预备~唱!

电影《流浪地球》的故事其实完全可以翻译成带背着“家”过年的故事(电影里用的最多的词就是回家,这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思维)。只不过这次回家咱是带着基建全部条件,来找能批下来土地性质变更的地块儿,然后全家老把旧宅子搬过来,村子搭起来,继续过咱村儿的小日子。

看了这么多,您或许会质疑我对农业文明的态度。其实写文章的初衷是给行业内的同仁提个醒,这个年月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能创造最好成绩的一定不是进口大片。正所谓“得乡镇者得天下”,看一看2019年贺岁档的票房前四就明白了:三线城市的待业中青年发达记,草根演艺圈寻梦记、小镇青年成就从文学到赛车再到电影的梦想跳跃,以及这部“有钱没钱,带球过年”都时时刻刻的提醒我们,三四线城市才是主流文化消费市场的现实。但也正如此,那些在豆瓣等地才能看到的喊着文化贫瘠的文化艺术爱好者,真的不要指望我们的电影能拥抱世界主流电影节的最高奖项,因为中国作为拥有话语权的常任理事国的存在本身就是非主流。非主流好么?个人以为:没什么好或者不好。

天底下没什么先进或者落后的文明,只有合适于当下或者不合适于当下的的文明,合适的被推广,不适合的被淘汰(或搁置)。从当下的状况上看,中华文明不是非常适合今天的时代,但从长远看则存在其优势:因为整个地球就是个有限地缘环境,你我的身体结构都无法支撑我们真的进行长久的星际旅行。一旦我们确认出不了地球,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固定环境内维系社会和生存就成了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毕竟到那时候我们已经没有欠发达地区可以踢皮球了。在这方面上,中国人因为自然环境而走在了前面,用历史教会了人如何维稳。到了那个时候,中国文化又会走上人类舞台。

真不知道是不是该去期盼那一天的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