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诅咒式”标语,更得祛除基层工作的“比狠”思维


撕掉“诅咒式”标语,更得祛除基层工作的“比狠”思维

“乱搭乱建全家短命”“不出义务工全家无祖宗”……近日,有网友曝出,云南省某村出现了数十条“诅咒式”标语。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标语竟出自当地村委会之手,甚至还被贴在了村干部的轿车上。尽管标语贴出不到半小时即被撕掉,但由此引发的舆论争议并未就此平息。

原应是为群众服务的基层组织,为何张贴如此毒舌的标语?当地村干部解释称,一些村民不但不配合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还冷嘲热讽,这不过是为推进工作的无奈之举。标语虽用词不妥,但出发点是好的。这话听起来似乎情有可原,但稍加思忖便不难发现,这样的说辞还是站不住脚。

张贴“诅咒式”标语,与其说是为了推进工作,倒不如说是为了泄愤撒气;与其说是为村民的冷嘲热讽所迫,倒不如说是工作还没做到群众的心坎儿上。这般作法,早已背离了“为大家好”的初衷,必然不可能“狠”中出奇效。

从防火标语“上坟失火铲祖坟”,到禁毒标语“做麻黄碱,生孩子不长屁眼”,层出不穷的“诅咒式”标语,暴露出一些基层干部治理理念和工作思维上的问题:既有漠视群众尊严、视百姓为对手的“观念问题”,也有高高在上、对群众颐指气使的“作风问题”,还有手段极端、措施过火的“方法问题”。

倘若秉持着这种理念和思维与群众打交道,难免会招致百姓的抵触与不满,再好的政策恐怕也会“水土不服”,更妄谈基层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了。可以说,标语虽是寥寥数字,但折射出不少“病症”,亟须全面根治。

撕掉“诅咒式”标语,更得祛除基层工作的“比狠”思维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好基层工作关键就要与群众“交心”。遇到麻烦事儿,不能总想着用对立思维分析问题,用“铁腕手段”推进解决,而要和百姓拉近关系、平等沟通,做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大到政策落地,小到标语拟定,都是这个道理。

上世纪八十年代,交通安全标语“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您注意交通安全”风靡一时,传遍了祖国的大街小巷。这条标语的成功,不仅在于用谦和的文字代替了令人生畏的字眼,更在于其展现出浓浓的人情味。当时有主流媒体发文评论,“只要具有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听取大家意见,我们的工作就像这条标语一样,越改越好。”时至今日,这句话读来仍有分量。

撕掉“诅咒式”标语,更得祛除基层工作的“比狠”思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事务繁琐、千头万绪,有时还要和激烈矛盾“短兵相接”,难度可想而知。但不怕有矛盾,就怕不沟通,及时补齐有效沟通的短板,让好的政策入眼入耳入心。

*本文由树木计划支持,长安观察出品,首发在今日头条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