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一種魚,叫“屎光皮”,沒人要,現在成了香餑餑,為啥呢?

很多70,80後的農村小夥都有過抓“屎光皮”魚的經歷,但在以前這種魚在農村很少食用,都是用來餵雞餵鴨。如今這種魚卻成了香餑餑,售價高達100多元一斤,這是為啥?

1、“屎光皮”魚是什麼魚?

“屎光皮”魚學名叫鰟鮍,也叫四方皮、鏡魚、彩圓兒。我們當地農村把它叫做彩魚,你們當地這種魚叫什麼?這種魚扁平圓潤,魚鰭少,魚鱗細小,在陽光的在照耀下成彩色。在我國主要還分佈在華南地區,在90年代的江西農村在稻田旁小水溝中、池塘、河流中,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鰟鮍魚味道微苦,成年鰟鮍魚只有大拇指大小,在當地農村是沒有人拿這種魚來食用的,味道苦,難清理,都是用來餵雞餵鴨。

農村有一種魚,叫“屎光皮”,沒人要,現在成了香餑餑,為啥呢?

2、鰟鮍魚的是很多農村小孩的回憶

在90年代,當地農村種植水稻都是用豬糞不用化肥農藥,在稻田旁的小溪小溝裡就能看到鰟鮍。小時候最喜歡乾的事情,就是在稻田的小溝裡抓小魚。用泥巴把小水溝攔住,把水舀乾淨就可以抓小魚了,小溝裡經常有小鯽魚、小泥鰍和鰟鮍魚,小時候最喜歡抓的魚就是鰟鮍魚,因為它的顏色是彩色的,那時抓這種魚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觀賞,是小孩子的玩物。這種魚相比鯽魚和泥鰍,生存能力較差,鰟鮍離水後不用多久就會沒有生命。在那時我們抓這種小魚,從來不是為了食用,完全是為了好玩,抓到這種魚可以玩一個上午,就因為它的獨特顏色非常漂亮,是在當地農村唯一能見到的五彩斑斕的魚。

農村有一種魚,叫“屎光皮”,沒人要,現在成了香餑餑,為啥呢?

2、現在農村已經見不到鰟鮍的身影。

在2000年左右,當地農村的水稻種植開始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也是從那時開始稻田旁的小溝小溪,只留下生命力頑強的鯽魚和泥鰍。近幾年除草劑、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現在水稻旁的小溝小溪除了有水,其他的啥都沒了。鰟鮍魚成為了70,80後的兒時的回憶,現在農村幾乎見不到它的聲影。鰟鮍對水質的要求很高,而且喜歡生活在有流水的小溪小溝中,池塘水庫的水域流動性差,鰟鮍較少在這些水域生存。

農村有一種魚,叫“屎光皮”,沒人要,現在成了香餑餑,為啥呢?

3、鰟鮍為什麼成了香餑餑?

“物以稀為貴”加上炒作宣傳,使鰟鮍身價暴增。就算是現在,在農村抓到這種鰟鮍也沒有人吃,還是用來餵雞餵鴨。隨便百度一下農村的野花野草,魚類,哪個不是功效非常好。對於鰟鮍的營養價值就不累贅了,自己百度。對於那些宣傳的鰟鮍功效,農村人看了只會呵呵。在農村隨便拿些野菜野草都是功效顯著,反正鰟鮍在當地農村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沒有人吃,還是用來餵雞餵鴨。鰟鮍身價倍增最主要的原因是鰟鮍越來越少,它的生存環境對水質要求非常高。在如今處處被汙染的水土環境很難養殖出鰟鮍了,在當地農村只是農作物種植使用的化肥農藥,沒有工業汙染沒有大氣汙染,都很難見到鰟鮍魚了。化肥農藥、除草劑等化學用品,對鰟鮍是致命的。非常不喜歡有些商家鼓鰟鮍的營養價值,在農村送給人吃都不吃,但鰟鮍用來觀賞還是不錯。農村沒人要的鰟鮍,由於飼養難度大,野生的鰟鮍幾乎絕跡,但不至於身價暴漲,從一文不值到一兩百元一斤,這都是商家炒作的結果。

農村有一種魚,叫“屎光皮”,沒人要,現在成了香餑餑,為啥呢?

結語:“死光皮”也就是鰟鮍,在以前南方農村的小溝小溪中非常常見,由於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鰟鮍好像消失了一樣。有些商家就開始鼓吹鰟鮍的營養價值,讓旁皮魚從一文不值變成了香餑餑。其實在當地農村即使現在抓到鰟鮍魚,也不會有人吃,還是用來餵雞餵鴨。你喜歡吃鰟鮍嗎?見過這種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