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22號小麥成新疆種植戶眼中的“香餑餑”

新疆晨報訊(文/圖 記者 於江豔)“小麥還在拔節呢,已有好幾家麵粉加工廠下訂單了。”5月9日上午,正在麥地拔草的奇臺縣碧流河鎮糧農李勇軍,又接到一個預訂小麥的電話,笑得合不攏嘴。

“預訂價格已達到一公斤2.67元,我覺得麥子收割時還會再漲一些。”李勇軍說。

在奇臺縣碧流河鎮,李勇軍已種植了20年小麥,“以前小麥收購就三個等級,那時新農22號比其他優質小麥品種產量略低,在眾多小麥品種中並不是最耀眼的,但市場價放開後,新農22號便脫穎而出,賣出的價格比其他品種略高,而且比以前定等的一級小麥價格還高。”他說。

記者從新疆農業科學院瞭解到,新農22號是1995年審定的小麥品種,目前推廣種植了20多年。新農22號屬於冬麥品種,適合的種植區域在昌吉州,阿克蘇地區也有少量種植。“在北疆種植的冬麥品種主要有新農22號、新農18號、新農33號、新農41號。其中新農22號屬於強筋類型小麥,是麵粉加工企業配麥配粉的骨幹品種,因此格外受追捧。”新疆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新忠解釋。

據悉,2018年我區啟動小麥收儲制度改革,將“敞開收購、敞開直補、政府定價”政策性收購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優質優補”,建立“政府引導、市場定價、多元主體收購、生產者補貼、優質優價、優質優補”的小麥收儲新機制。

我區小麥收儲制度改革實施第一年,李勇軍就嚐到了甜頭。“去年我家小麥賣到2.65元一公斤,比前一年高出一角錢。20噸小麥賣的錢多了兩千塊。”他說。

新農22號小麥成新疆種植戶眼中的“香餑餑”

奇臺縣小麥種植歷史悠久,是“全國優質小麥之鄉”,年種植小麥100萬畝左右。小麥收儲制度改革後,奇臺縣種植的優質小麥新農22號“脫穎而出”,成為麵粉加工廠競相搶購的“香餑餑”。“新農22號小麥筋度好,出粉率高,小麥蛋白質含量高。去年我們這裡新農22號小麥最高賣到2.7元一公斤。”奇臺縣農業農村局生產科副科長張愛民說。

記者從新疆農業科學院瞭解到,新農22號產量雖低於新農18號、新農33號、新農41號,但隨著小麥收儲制度改革紅利的釋放,優質小麥收購價更高,糧農也更偏向於選擇新農22號,今年全疆的新農22號種植面積達到100萬餘畝,種植面積大幅增長。其中僅奇臺縣種植的冬小麥中,有一半種的就是新農22號。“以前種小麥,主要追求的是產量,現在要追求質量,以前我家種的是別的品種,今年全部改種了新農22號。”奇臺縣半截溝鎮糧農周建國說。

有機小麥、黑小麥也受市場追捧

事實上,小麥收儲制度改革以來,除奇臺縣糧農轉變思路外、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阿克蘇地區等地糧農也轉變觀念,改種優質小麥,不圖產量圖質量。2018年阿克蘇地區種植的有機小麥,收購價攀升至5元/公斤。塔城儲綠糧油購銷集團有限公司去年收購優質小麥,每公斤加價5分錢。

除種植有機小麥外,新疆一些糧農還改種植黑小麥、蕎麥等特種小麥。在奇臺縣塔塔爾鄉種植的黑小麥現在成為搶手貨,“很多內地顧客喜歡黑小麥粉,我們賣到內地的黑小麥粉十幾塊錢一公斤,還供不應求。”奇臺縣愛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立平表示。

記者從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瞭解到,根據測算,截止到2018年底,全疆各類企業共收購小麥275.2萬噸。冬小麥(三等以上)收購價,全疆總體保持在每公斤2.32-2.68元。一些好的小麥品種收購價每公斤甚至上浮0.2元。

2019年是自治區深化小麥收儲制度改革的關鍵之年。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動搖,突出質量導向,維護糧農利益,積極構建優質優價的糧食流通新機制。

新農22號小麥成新疆種植戶眼中的“香餑餑”

相關新聞:為啥北疆拉條子更筋道?

新疆頭條訊(記者 於江豔)細心的消費者一定會注意到,北疆的拉條子吃起來更有嚼勁。

記者從新疆農業科學院瞭解到,這是因為南北疆種植不同小麥品種帶來口感上的差異。我區種植的小麥品種有幾十種,不同區域適宜種植不同品種。北疆主要種植新農22號、新農18號、新農33號、新農41號,南疆主要種植新農20號,邯5316。

“新農22號和新農18號屬於中強筋型品種,新農33號、41號筋力要弱一些,北疆麵粉加工企業,主要以新農22號或新農18號為骨幹品種,再搭配新農33號、新農41號等品種,加工出不同筋度的拉條子粉、餃子粉、麵包粉等。”新疆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新忠表示。

我區糧食作物領域,將小麥種植劃分為四個區,一是哈密、托克遜、焉耆一帶的東疆區域,主種春小麥;二是北疆區域(包括昌吉、塔額盆地、阿勒泰),冬春麥兼種,昌吉主種冬麥;三是伊犁河谷區域,冬春麥兼種;四是南疆區域(包括和田、喀什、阿克蘇、克州),主種冬小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