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22号小麦成新疆种植户眼中的“香饽饽”

新疆晨报讯(文/图 记者 于江艳)“小麦还在拔节呢,已有好几家面粉加工厂下订单了。”5月9日上午,正在麦地拔草的奇台县碧流河镇粮农李勇军,又接到一个预订小麦的电话,笑得合不拢嘴。

“预订价格已达到一公斤2.67元,我觉得麦子收割时还会再涨一些。”李勇军说。

在奇台县碧流河镇,李勇军已种植了20年小麦,“以前小麦收购就三个等级,那时新农22号比其他优质小麦品种产量略低,在众多小麦品种中并不是最耀眼的,但市场价放开后,新农22号便脱颖而出,卖出的价格比其他品种略高,而且比以前定等的一级小麦价格还高。”他说。

记者从新疆农业科学院了解到,新农22号是1995年审定的小麦品种,目前推广种植了20多年。新农22号属于冬麦品种,适合的种植区域在昌吉州,阿克苏地区也有少量种植。“在北疆种植的冬麦品种主要有新农22号、新农18号、新农33号、新农41号。其中新农22号属于强筋类型小麦,是面粉加工企业配麦配粉的骨干品种,因此格外受追捧。”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新忠解释。

据悉,2018年我区启动小麦收储制度改革,将“敞开收购、敞开直补、政府定价”政策性收购调整为“市场化收购+优质优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定价、多元主体收购、生产者补贴、优质优价、优质优补”的小麦收储新机制。

我区小麦收储制度改革实施第一年,李勇军就尝到了甜头。“去年我家小麦卖到2.65元一公斤,比前一年高出一角钱。20吨小麦卖的钱多了两千块。”他说。

新农22号小麦成新疆种植户眼中的“香饽饽”

奇台县小麦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优质小麦之乡”,年种植小麦100万亩左右。小麦收储制度改革后,奇台县种植的优质小麦新农22号“脱颖而出”,成为面粉加工厂竞相抢购的“香饽饽”。“新农22号小麦筋度好,出粉率高,小麦蛋白质含量高。去年我们这里新农22号小麦最高卖到2.7元一公斤。”奇台县农业农村局生产科副科长张爱民说。

记者从新疆农业科学院了解到,新农22号产量虽低于新农18号、新农33号、新农41号,但随着小麦收储制度改革红利的释放,优质小麦收购价更高,粮农也更偏向于选择新农22号,今年全疆的新农22号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余亩,种植面积大幅增长。其中仅奇台县种植的冬小麦中,有一半种的就是新农22号。“以前种小麦,主要追求的是产量,现在要追求质量,以前我家种的是别的品种,今年全部改种了新农22号。”奇台县半截沟镇粮农周建国说。

有机小麦、黑小麦也受市场追捧

事实上,小麦收储制度改革以来,除奇台县粮农转变思路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克苏地区等地粮农也转变观念,改种优质小麦,不图产量图质量。2018年阿克苏地区种植的有机小麦,收购价攀升至5元/公斤。塔城储绿粮油购销集团有限公司去年收购优质小麦,每公斤加价5分钱。

除种植有机小麦外,新疆一些粮农还改种植黑小麦、荞麦等特种小麦。在奇台县塔塔尔乡种植的黑小麦现在成为抢手货,“很多内地顾客喜欢黑小麦粉,我们卖到内地的黑小麦粉十几块钱一公斤,还供不应求。”奇台县爱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立平表示。

记者从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了解到,根据测算,截止到2018年底,全疆各类企业共收购小麦275.2万吨。冬小麦(三等以上)收购价,全疆总体保持在每公斤2.32-2.68元。一些好的小麦品种收购价每公斤甚至上浮0.2元。

2019年是自治区深化小麦收储制度改革的关键之年。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突出质量导向,维护粮农利益,积极构建优质优价的粮食流通新机制。

新农22号小麦成新疆种植户眼中的“香饽饽”

相关新闻:为啥北疆拉条子更筋道?

新疆头条讯(记者 于江艳)细心的消费者一定会注意到,北疆的拉条子吃起来更有嚼劲。

记者从新疆农业科学院了解到,这是因为南北疆种植不同小麦品种带来口感上的差异。我区种植的小麦品种有几十种,不同区域适宜种植不同品种。北疆主要种植新农22号、新农18号、新农33号、新农41号,南疆主要种植新农20号,邯5316。

“新农22号和新农18号属于中强筋型品种,新农33号、41号筋力要弱一些,北疆面粉加工企业,主要以新农22号或新农18号为骨干品种,再搭配新农33号、新农41号等品种,加工出不同筋度的拉条子粉、饺子粉、面包粉等。”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新忠表示。

我区粮食作物领域,将小麦种植划分为四个区,一是哈密、托克逊、焉耆一带的东疆区域,主种春小麦;二是北疆区域(包括昌吉、塔额盆地、阿勒泰),冬春麦兼种,昌吉主种冬麦;三是伊犁河谷区域,冬春麦兼种;四是南疆区域(包括和田、喀什、阿克苏、克州),主种冬小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