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被人們嫌棄的地方,如今成了「香餑餑」

以前提到農村,人們腦海裡就會浮出這樣一幅畫面,破舊而又簡陋的房子,髒兮兮的牆壁,高高的大山以及通往外界泥濘而彎曲的道路,提到農村人,人們腦海裡會浮出這樣一幅畫面,皮膚黝黑又粗糙,頭髮乾燥無光澤,身材矮小卻有勁,穿著又舊又髒的衣服,給人一種好像怎麼洗都洗不乾淨的感覺......

之前被人們嫌棄的地方,如今成了“香餑餑”

之前被人們嫌棄的地方,如今成了“香餑餑”

然而事實是怎樣?我承認上面所說的一些農村人,我是土生土長的農家人,我的家鄉雖不富有,但並不像上面所說的那種情況一樣,先說說我所在的村子吧,我們村前幾年打了硬化路(水泥路),這對你們來說不算什麼新鮮事,但是對村裡面來說,都把村民高興壞了,由於本村的地理位置比較優越,環境優美,每逢節假日都會有很多城裡人下來玩,(多數是來釣魚的,我剛剛說地理位置優越,是因為我們村門前是一條河,處於龍宮風景區的下游,王二河水庫的上游)有時候光我家一家門口就停十多輛小汽車。

之前被人們嫌棄的地方,如今成了“香餑餑”

現在來看看別人是怎麼描述農村人的,農村人想了解外面的世界時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看電視上。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個情節,農村媽媽來到城裡兒子的家,想為兒子做頓飯吃,但是不會弄兒子家的煤氣灶,於是在煤氣灶上架起木材就像自己在家裡做飯一樣,結果導致家裡充滿濃煙,發生火災,兒子下班後非常憤怒的罵了媽媽一頓。看完之後,我為媽媽的做法替兒子傷心,也為兒子的做法替媽媽傷心,但更多的是生氣,是憤怒,這個故事情節刻畫了一個怎樣的農村人的形象啊?就因為是農村人,所以會傻到用木材架在煤氣灶上做飯?同時我也感到很納悶啊,農村媽媽在城裡兒子的家唉,她哪裡來的木材?這些木材該不會是導演組專門準備的吧?呵呵!

之前被人們嫌棄的地方,如今成了“香餑餑”

現在再舉一個例子,也是我喜歡的電視劇裡的一個情節,城裡大學生到鄉下代幾天課,有次他們在戶外爬山談到“郊遊”同學問老師,什麼是“郊遊”老師解釋為在野外旅遊。學生又問,什麼是“野外”,老師說我們現在就是在野外啊!這是我看到過的電視劇中最無聊的問題,想要表明這些孩子是窮苦的農村人,幹嘛把學校蓋得那麼漂亮!幹嘛找些白白淨淨的,細皮嫩肉的小朋友來演農村的娃娃!這樣還說他們不知道啥是郊外?我親愛的導演們,可愛的編劇們,事先能不能先過過腦啊!我不懂我們農村有什麼不好的,除了交通不方便而已,山青水秀的,空氣比城裡的清新不知道多少倍,吃著自己種的糧食,瓜果蔬菜,別提有多安逸,現在城市裡有多少人都是在嚮往著農村的田園生活,但是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在城市打拼!

之前被人們嫌棄的地方,如今成了“香餑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