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它們成為餐桌上的“香餑餑”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吳思思 崔師豪 格桑邊覺)幾十頭小黑豬在遼寧省昌圖縣的一片養殖場內撒歡奔跑、追逐嬉戲的,像是一顆顆沾滿了棕褐色稻殼和鋸末的足球。

這些活潑好動的小黑豬是東北民豬與巴克夏豬雜交而成的遼寧黑豬,有著肉質肥美、抗病性強等特點。因為十分好動,養殖戶會給黑豬們圈一塊地作為“運動場”。“我們白天把它們放養出去,跟放羊放牛一樣。”養殖場負責人康莊說,他還專門為保育期內的小黑豬們設計了由稻殼和鋸末組成的發酵床。“增加它們的運動量,有利於小豬骨骼的生長,肉質也更好。”

與遼寧黑豬一樣,西藏的藏香豬,廣西的巴馬香豬都採用了放養模式,這些特種豬有著體小皮薄、肉質細嫩的特點,大部分長到幾十斤就能出欄,製作的臘製品也十分受歡迎,成了逢年過節餐桌上的“香餑餑”。年關將至,特種豬的市場需求也開始增加。

“巴馬香豬可以做成臘肉、臘腸和一些速食產品,小一點可以做烤乳豬,產品線比較豐富,春節前後的市場需求也比較旺盛。目前巴馬香豬的存欄量有5000頭,已經有點供不應求了。”廣西巴馬一家巴馬香豬養殖場負責人滿書通告訴記者。

今年國內的豬肉價格一度水漲船高,進入第四季度以來,各地紛紛出臺政策加大生豬存欄,恢復生產,目前已有一定效果。

為保證黑豬健康,康莊將它們“隔離”起來。“工作人員進出豬圈要消毒,外人嚴禁進入豬圈。”康莊說,今年他的養殖場的黑豬出欄量和去年一樣,都是7000餘頭。

在西藏林芝,養殖戶多布傑計劃與去年一樣,賣出20多頭藏香豬。去年和今年1月份他賣出了24頭,收益6萬多塊錢。“政策的出臺穩定了生豬價格,豬肉價格不會有太大的變動。”多布傑說。

四季度,廣西大力推廣養豬“鐵桶計劃”,由龍頭企業帶動中小規模豬場、家庭農場、合作社、養殖大戶等進行豬場改造,完善防控措施和管理制度,提供仔豬和飼料,共同開展生產。滿書通所在的巴馬原種香豬農牧實業有限公司向全縣十個鄉鎮、40多戶符合飼養條件的養殖戶發了200頭後備種豬,“現在成功率有90%,很快就能陸續出欄了。”滿書通說。

據滿書通估計,春節前後,巴馬香豬價格漲幅在15%左右,與歷年來春節期間的漲幅相當。“下一步將繼續推進復養計劃,隨著更多的豬出欄,價格會更加平穩。”滿書通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