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職業經理人成農業管理市場“香餑餑”

农业职业经理人成农业管理市场“香饽饽”

3月29日,從南充市農牧業局獲悉,目前,南充市按省政府安排加速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升級版 “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工作,已於去年年底啟動農業職業經理人首期培訓班,培養懂經營、善管理,有較高職業素養的以農業為職業的農民,加快現代農業發展。

农业职业经理人成农业管理市场“香饽饽”

農業職業經理人負責管理 農民種糧成本更低

3月19日,陽光明媚,暖意融融,在蓬安縣巨龍鎮羊角嘴村,隨處可見農民在田地裡勞作,犁地、播種、育秧,呈現出一幅美麗的山水農耕畫。羊角嘴村村民何繼明是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業職業經理人,負責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種植稻穀。“縣上提供的水稻品種畝產量可達600公斤左右。按去年的稻穀價格計算,畝產值有1560餘元。除去託管費,每畝純收入600餘元。”何繼明一邊使用旋耕機犁田,一邊算經濟賬:以往春耕要準備肥料300公斤、2公斤谷種、薄膜等農用物資,還要請人插秧,一畝地成本在1000元以上。相比於此,通過規模種植,節省了成本。

“自己種糧不僅成本高,而且一畝地產量也就450公斤稻穀,按市場價全部賣完收入才1000元左右,除去每畝地成本1000元,根本就賺不到錢。”村民餘茂春輕鬆地說,自從他2014年把23畝地託管給村裡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後,從培育、栽植、病蟲害防治到收割,只需向農民專業合作社支付少量勞務費,便可享受水稻種植全程服務,而且莊稼成熟後,每畝地保底分150公斤穀子。

何繼明介紹,目前,這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已帶動光明村、豐收村、合作村、分水嶺村、馬家嘴村、巨龍村等村1800多畝地發展稻穀規模種植,通過機械化耕種,661戶農戶享受到農田全託管帶來的新變化。

农业职业经理人成农业管理市场“香饽饽”

加速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 農民留在農村以農業為職

近年來,農業職業經理人逐漸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大管家”,他們既要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也要負責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找錢”、拓寬增收渠道。

正因如此,南充市培育的農業職業經理人雖是各縣(市、區)種養大戶兼職,但像何繼明這樣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已成為各地農業管理市場的“香餑餑”。目前,南充市土地股份合作社已有6000餘家,這些合作社都配有農業職業經理人。“積極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為農業職業經理人提供了發展平臺。在成都,對於像何繼明這樣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年經營收入都在15萬元以上,成為地地道道的職業種田管理者。”南充市農牧業局科技教育科科長謝瓊介紹,農業職業經理人在為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或業主謀求最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從農業生產管理中獲得佣金或紅利。目前,南充市已培育職業經理人340名,其中160餘名農業職業經理人在南充市各農業龍頭企業、大型農業專業合作社當“總經理”,他們不但熟悉農業,而且還懂經營、善管理,有較高職業素養,是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的“白領”,在農業經營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农业职业经理人成农业管理市场“香饽饽”

據瞭解,按照南充市《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試行)》,新型職業農民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目前,南充市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4萬餘人,1000多人獲得新型職業農民合格證。“取得相應證書的新型職業農民,是具備一定文化基礎、農業專業技能、從事農業經營管理服務的種田能手。目前,南充市按省政府安排加速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升級版‘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工作。”謝瓊說,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工程於去年年底啟動後,從培育對象和培訓師資、培訓機構的遴選,以及培訓內容、培訓形式的要求,有嚴格規定。培育對象不再追求多和廣,而是更集中於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幹等,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即留在農村以農業為職業的高素質農民,破解“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等難題。

備註:若需《中國職業經理人》文本閱讀,請聯繫本社

宋先生:023-65356251 手機:13206174097

农业职业经理人成农业管理市场“香饽饽”

推動建立中國職業經理人制度

推進建設中國特色職業經理人隊伍

推行建造中國職業經理人公共服務市場體系

推廣培育中國職業經理人新文化和社會生態環境

為職業經理人服務 為企業服務 為會員服務

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識別,訂閱更多精彩內容

农业职业经理人成农业管理市场“香饽饽”农业职业经理人成农业管理市场“香饽饽”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