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郟縣渣園鄉:玉米秸稈變成多方增收的“香餑餑”

郟縣渣園鄉:玉米秸稈變成多方增收的“香餑餑”

收割玉米

映象網平頂山訊(記者 李學義 通訊員 孫文濤)9月12日,記者在郟縣渣園鄉渣園村的玉米地裡看到,一臺臺玉米聯合收割機正在田間不停地往來穿梭,金燦燦的玉米棒子經傳動帶送進收割機上方的玉米儲存箱內,在收割機後上方一根根跟玉米杆經過粉碎被“吹”到秸稈存儲箱內,過濾掉玉米皮被儲存在收割機下方的網狀容器內。在田間地頭,大車不停地將粉碎的秸稈拉往附近的養殖場,小車將玉米棒子拉倒農戶家中。

這些秸稈粉碎物迅速裝車後,將運往附近的養牛場,用作牛的飼料。就這樣,玉米秸稈“變廢為寶”。

郏县渣园乡:玉米秸秆变成多方增收的“香饽饽”

秸稈粉碎“噴”出飼料

據介紹,渣園鄉今年在秋季秸稈禁燒工作中大膽創新,採用秸稈“過腹還田”和直接還田技術,巧妙化解秸稈禁燒難題,通過農業機械合作社、運輸戶、養殖場和農戶聯營,實現了多贏。

在收割現場,農機手王師傅正開著聯合收割機在田間作業,他說:“我這臺收割機今年和養殖場合作,俺收機收錢,養殖場出車出人力清運被粉碎的秸稈,徹底解決了以往秸稈粉不碎、腐不爛,影響秋種的尷尬局面。俺與養殖場合作,各有所得。”

郏县渣园乡:玉米秸秆变成多方增收的“香饽饽”

運輸玉米杆

該鄉秸稈轉化利用在保障“禁燒”的同時,拉長了農機化服務鏈條,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俺用自家農用運輸車幫著養殖場拉秸稈,一天能掙300元,一季下來收入1萬多元沒問題。”該鄉運輸司機王亞龍滿意地說。在該鄉每年跟著聯合收割機拉秸稈及運糧食的運輸車車輛約越有100餘輛。

該鄉渣園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王建領種了1.98畝玉米,以前,手工掰玉米、人工砍玉米杆,用架子車將玉米杆拉回來,接著起早貪黑忙著剝玉米皮,真是費時費工,每畝地多花200餘元誤工費。現如今都省了。王建領告訴記者,“俺有病,妻子殘疾,俺正在為今年的玉米秸稈發愁呢?養殖場把秸稈全部拉走了,可解了俺家的燃眉之急,現在只等著機耕種麥了。”

據瞭解,玉米秸稈屬於高能飼料,秸稈裡面主要成分是澱粉,粗脂肪含量很高,因其營養豐富而受養殖戶青睞。

(映象網平頂山新聞熱線 18037585596 微信:280006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