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流浪大师沈巍炒火了的是这些人

把流浪大师沈巍炒火了的是这些人

流浪大师沈巍猝不及防地火了,火得那样无法招架、火得那样昏天黑地、火得那样不可阻挡。一时间各路“大神”纷纷拿上手机奔赴上海,就像虔诚的宗教信徒奔赴圣城一样。现场的表演更是不走寻常路,有下跪的、有认老公的、还有喊爹的.....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有一个真诚的吗?没有。少些套路多些真诚,这也是流浪大师所希望的,然而现场的主播大多把流浪大师当做了赚取流量的道具。

流浪大师就像一面照妖镜,只要出现在他的面前无不原形毕露,正如司马迁所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现实中大多数人干什么或者不干什么都基于一个字“利”,这与我们的先辈极为鄙视的“见利忘义”完全重合,不少人成功地把自己活成了连自己都讨厌的样子。这些现场围观大师的主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利”而来,当然客观上也起到了炒热大师的作用。

把流浪大师沈巍炒火了的是这些人

现场的围观者固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决定力量,实际上是网民的需求驱动了主播像打了鸡血似的涌向流浪大师。民众什么样的需求促使主播们如过江之鲫涌向大师?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追求物欲奋不顾身,当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突然发现我们失去了很多美好、善良的东西。为了工作我们可以不再关心父母的感情需求;为了挣钱我们可以不在关注孩子的成长;为了利益我们没有了一路同行的朋友;为了欲望我们不再坚持白头到老。随之而来的是让人义愤填膺的各种怪事,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才俊不愿意赡养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心力却换来了孩子拔刀相向;当自己累了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当夫妻都只为了自己的时候分开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最终奋斗的人突然发现自己孑然一身,所有的努力都失去了意义,于是有的人疯了,也有的人抑郁了,毕竟我们亲手摧毁了延续了几千年的价值观。

问题就摆在面前,西化的精英当然也无法熟视无睹,于是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案,有宗教的、有科学的、有法律的、也文化的,无非是想通过这些东西来解决抛弃儒家传统带来的“混乱”。用宗教来解决问题的一帮人,推出了各种包装的“大师”,这些“大师”负责给淡忘儒家传统的人们熬制各种鸡汤。正当人们喝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大师”自己出事了,人们突然发现“大师”是在用廉价的鸡汤骗钱、骗色,于是大师要么被轰下台,要么被关进了监狱。空虚的心灵依然空虚,于是科学派的又登场了,这些借助现代实验方法兴起的流派,根本不知道自己是盲人摸象,能摸对大腿,摸到胸部就出了问题。典型的例子就是通过体育、娱乐来暂时填补心灵的空虚,结果当时是不空虚了,一停下来依然空空如也。淡忘了儒家传统的人们再次摇了摇头,这副药也不对症。

面对越来越“混乱”的现实人们又想到了法律,可是法律的滞后性又总是跟不上“混乱”的变化,这个药方也不合适。最终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文化,然而此时的儒家文化已经千疮百孔,又经过传统媒体的包装推出了一帮所谓的“大师”,也就是被网友戏称为在庙堂的“小丑”。尽管说的非常好,看上去也很能抚慰心灵,结果时间不长讲“悲悯”的大师居然因为一点小事对为自己服务的人员大发雷霆,各种各样的负面消息纷至沓来。人们再次失望了,敢情是说一套做一套啊,学问和道德完全脱节。这样就会产生一个严重的后果,背离儒家提倡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变成了“严于律人、宽以待己”。人们怎么敢把信仰交给一个极端自私的人?

在无数的大师退场之后,人们开始怀念自己骨子里的儒家传统。有没有一个不为名利、不为眼前、知行合一、生活和理念完全一致毫无骗子倾向的人,站在一个跳出物欲的高处给我们指点迷津?人们在焦虑中等待。就像辛弃疾诗里面说的一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且正蓬头垢面的在灯火阑珊处看书。一个有学问的流浪汉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人们惊讶之余也颇感好奇,但是上过很多当的人总是格外小心,于是向往清静的流浪汉背景被扒了个底儿朝天。一点儿问题没有的一个人,传播垃圾分类理念,自己已经践行了二十年,更难得的是这个蓬头垢面的流浪汉践行的居然是看上去高高在上的圣贤学问,他推崇的一副对联让人泪目:“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这正是儒者襟怀。

把流浪大师沈巍炒火了的是这些人

人们由好奇到怀疑最终转向了敬佩,在这个过程中流浪汉沈巍经受住了网络的考验,他的言行不正是王阳明夫子所说的“知行合一”吗?并且这种践行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竟是那么的贴合,在没火的二十年间流浪大师一直享受着“垃圾分类”带来的快乐,直到被抖音发现,流浪大师沈巍火起来了依然不能改变他的初心,每天照常进行垃圾分类。这次人们彻底被感动了,随之而来的热度也越来越高,最终一个给人们很多启迪的流浪大师一步步清晰起来、火起来了。

流浪汉沈巍火了,一些蹭热度、博眼球的人又开始说三道四了,不过说什么也无法影响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网民为了内心“真善美”的愿望自己炒热了流浪汉,抖音的主播虽然为了利,但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其说是人们在追捧流浪大师沈巍,不如说是已经被物欲熏得受不了的人们在怀念真正的儒家传统。有人说追捧一个流浪汉证明这个社会病了,恰恰相反追捧一个践行儒家传统的流浪汉,证明这个社会的病情正在好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