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規矩,可以更好更有效的管理好孩子

說起“熊孩子”,平平的媽媽簡直是最有發言權的一個。

自打平平上小學後,平平的媽媽經歷了難以言說的痛楚……小時候特別安靜乖巧的平平,不知怎麼,隨著平平漸漸長大,突然化身成了整個小區都有名的“熊孩子”。

立規矩,可以更好更有效的管理好孩子

三天兩頭地打碎別家玻璃、欺負比自己小的小朋友、燒壞小區的草坪;在學校裡,平平成了老師眼裡的大敵,年紀輕輕就拉幫結派,對老師做鬼臉,把同學的文具扔進廁所……

平平媽成了學校的常客。可令人奇怪的是,如此調皮的平平居然成績還算不錯,這讓平平媽每次想狠心懲罰平平時,總是有些猶豫。

從學習情況來講,平平應該是個聰明的孩子;可為什麼在生活中,平平卻成了不折不扣的“熊孩子”?

對此,平平媽媽感到十分困惑。自己平時寵愛孩子很注意分寸,就是怕慣壞了孩子;同時為了讓孩子自由生長,也沒有給孩子定什麼規矩。結果到頭來,卻還是沒能教育好平平……


立規矩,可以更好更有效的管理好孩子

孟子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此話在當時,是為了呼籲君王遵守規矩,意為個人不能凌駕於國家的規矩之上,以個人意願殘暴執政。孟子這話,是為了保護當朝的庶民。

規矩是一種對孩子的約束,同樣也是一種對孩子的保護。

兒童教育學家這樣描述規矩的重要性:在孩子還不能很好把握自己行為的階段,讓孩子遵守一些規矩,能很好地約束和保護孩子;同時,這種“規矩意識”的養成,會讓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後同樣受益。個人教養的本質,來源於規矩

平平媽因為平平成績好,就對平平放任不管——這種看似“自由”的教育方式,雖然能很大程度上釋放孩子的天性,但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隱患。

沒有“規矩意識”的孩子,往往會認為普天之下,所有事情都可以嘗試;他們對於“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該做”並沒有概念。


立規矩,可以更好更有效的管理好孩子

有些家長會疑問,難道事事都要給孩子立規矩?

吃飯要用筷子、見到長輩要打招呼、晚上要按時睡覺、平時多喝水、自己的玩具要收拾好……如果亂七八糟的事情都用規矩來約束的話,孩子可能要記住成千上萬條規矩,並且每天都處於學習新規矩的狀態中。

美國一所教育機構曾做過一項調查,調查針對19個該教育機構服務的家庭。調查結果表明:硬性規矩越多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反叛心理越強;而且調查者還發現,對於那些規矩,孩子並沒有太多地執行。

立規矩,可以更好更有效的管理好孩子


規矩的敲定,意味著家長需要通過監督孩子的行為,來確保孩子遵守規定;但這樣做,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實施起來相當困難。同時,這樣的規矩也很難設立,因為很多事情往往視情況而定,沒有固定標準。

如果家長沒能充分監督孩子遵守規定,就會導致規矩沒有權威性,成了一張“空紙”。長此以往,立規矩不但不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還會讓孩子對家長失去信任與尊重。


立規矩,可以更好更有效的管理好孩子

其實,家長立規矩也是有技巧和講究的。

立規矩的意圖在於;讓孩子建立“規矩意識”,真正改變孩子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為了硬性、粗暴地禁止孩子的某種行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些行為是孩子的本能,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這些行為是不需要通過立規矩約束的。比如,孩子成長之初愛咬東西、愛亂抓亂拿物體,孩子對於沒聽說過的事物懷有好奇心等;

即便這些東西很不衛生,即便令孩子產生好奇的事物很危險,家長也不應該直接下禁令;而是應該以科學教育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一些事情為什麼不能做,做了會有哪些後果。

立規矩,可以更好更有效的管理好孩子


對於一些必須禁止的行為,為了讓孩子能主動遵守規矩,家長在制定規矩時,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並解答孩子對於這些規定的疑惑。假如孩子對一些規矩表示不滿,家長就應該適當做出妥協;要知道,規矩的意義在於孩子地遵守,所以,規矩應該是在孩子的參與下制訂的。

僅根據家長一方的意願制訂規矩是無意義的,因為如果孩子對規矩不滿意,那ta就會用各種方式繼續“我行我素”。

平平媽不給孩子立規矩,想讓孩子“自由成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孩子要是完全沒有“規矩意識”,不僅會在成長中遇到種種危險,還會在長大成人後陷入更大困境。


立規矩,可以更好更有效的管理好孩子

家長在制定規矩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立規矩是為了讓孩子健康、安全地成長我們常常在古裝劇裡看到這樣一幕,當身份顯赫的男主在家族中,當眾做出一些“不雅”的行為後,總會有人說上一句:“沒規矩!”

在現代家庭生活中,這樣的現象同樣存在;一些家長立規矩的目的,是要給孩子家庭威嚴。甚至,一些家長聽說別人家有這樣一條規矩,就也這樣命令孩子。

立規矩的意義,在於讓孩子更好地成長,規矩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進行制定;如果僅僅是“面子工程”,那這樣的規矩不立也罷。

立規矩,可以更好更有效的管理好孩子


二、“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家庭的規矩不是古代的家規,也不是國家的法律;立規矩的一項重要原則,就是要靈活併合理。比如,孩子今天的功課特別多,但孩子依然勤奮地學習到11點,把功課完成了;但家裡定了一條規矩,是要求孩子每天6點之前起床;家長在明知道孩子熬夜學習的情況下,依然要求孩子強行起床,這樣做是不合理的。遇到這種情況時要靈活應對,不能死板地執行規矩。

上學前還有空餘時間就讓孩子多睡會兒,如果時間緊迫,就認真向孩子說明;表達自己知道孩子學習的辛苦,並做一頓孩子愛吃的美味獎勵孩子。

立規矩,可以更好更有效的管理好孩子

三、規矩要順應孩子的天性

生活中我們發現,每個人的性格各有不同。比如,一些人性子急;一些人性子慢。一些人天生開朗,一些人天生內向。家長在立規矩時,應該順應孩子的天性;不應強制給孩子下達命令,逼迫孩子只會惡化親子關係,並讓所有規矩都毫無意義。

立規矩,可以更好更有效的管理好孩子


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不代表完全放任不管;讓孩子養成“規矩意識”能讓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同時也會讓孩子擁有一項終生受益的品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