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一句話:改變孩子的惰性心理,成為老師家長眼中的“好孩子”

目前“90後”一代已成為整個社會的中堅力量,而大部分的他們也迎來了自己的小家庭和孩子。作為

“特立獨行”的一代,在培養孩子方面,“90後”虎爸虎媽們與老一代人不同,他們更多的希望孩子能夠更早的獨立。

29歲的小江工作穩定,公婆相處愉快,生活美滿幸福,兒子小福娃也乖巧懂事,是鄰居們眼中的“五好家庭”

媽媽一句話:改變孩子的惰性心理,成為老師家長眼中的“好孩子”

由於工作原因,白天的大部分時間孩子都交給了婆婆帶,對於小福娃這個“長孫”,婆婆的疼愛已經達到了“寵溺”的程度。4年來,小福娃從穿衣吃飯到拉粑粑,從來不自己動手,都是婆婆一手“伺候”。這也讓小福娃養成了依賴別人的性格。

上幼兒園後,被“伺候”慣了的小福娃大部分生活起居都需要自己動手,什麼都不會的他在班裡顯得格格不入,甚至經常被同學們笑話。小福娃越來越不開心,這讓小江看在眼裡,愁在心裡。

母親節的時候,老師給幼兒園的孩子們佈置了一項作業,讓孩子們回去力所能及的幫助家長做一項家務。小福娃回去後,放下書包就跟在媽媽後面,吃完飯後,更是第一次主動承擔起了擦桌子的工作,小江隨口誇了一句:“呀,我的兒子長大了,懂得心疼媽媽了,桌子擦得真好,太棒了!”

原本只是一句隨口誇讚的話,誰知被小福娃記在了心裡,從那天起,家裡每次吃完飯,擦桌子的活兒都被小福娃“包圓兒”了,不僅如此,從那以後,小福娃每天都主動的詢問父母需要幫助他們做些什麼。

在幼兒園裡,小福娃也開始學習幫助老師和同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學期末的時候,獲得了老師的誇讚,還得了一枚大紅花。

媽媽一句話:改變孩子的惰性心理,成為老師家長眼中的“好孩子”

看著兒子的改變,小江不由得感嘆:“我以前太忽略孩子內心的感受了,原來孩子們真正需要的不是生活上的照顧,而是對他們的認可!”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會對他們“過度保護”,但其實,讓他們適當的做一些家務能夠更好地鍛鍊孩子獨立的性格。

▊孩子們都能做什麼家務呢?

✔收拾自己的玩具

3歲之後家長們可以逐步開始讓孩子們收拾自己的玩具,可以讓她們在玩耍後將玩具歸到原味,也可以讓他們對玩具定期收納、清理。這種家務不僅能夠鍛鍊孩子的收納意識,讓他們從小就養成乾淨整潔的好習慣,也可以鍛鍊他們的動手能力。

✔準備自己的書包

4歲之後,大部分孩子們都要進入幼兒園開始學習,這時候父母們可以讓孩子們在前一天晚上按照老師的要求自己整理書包,家長們只需要遞給孩子他們需要的東西。這種家務可以很好地鍛鍊孩子們的自我意識,讓孩子們更早的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記憶力。

✔幫助父母完成簡單家務

6歲之後,父母們可以和孩子們共同完成一些簡單的家務,比如更換床上用品、父母做飯孩子收拾餐桌、幫助家人拿快遞、倒垃圾等。

媽媽一句話:改變孩子的惰性心理,成為老師家長眼中的“好孩子”

幫助父母做家務可以讓孩子更有家庭成員的歸屬感,

讓他們更有責任心。除此之外,共同完成家務也可以拉進父母與孩子間的關係,讓家庭氛圍更加和諧。

在孩子們的成長道路中,家長們所做的不僅是要保證他們吃飽穿暖,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懂得承擔家庭責任,而做家務便是孩子學習責任重要性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