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糧食安全的又一個警鐘!

由於COVID-19大流行(已到達183個國家,感染了170萬人,造成100,000多人死亡),各國採取封鎖隔離措施,人們擔心恐慌性購買和供應鏈中斷會導致糧食短缺。近期一些國家最近宣佈將開始對食品進行出口限制或正在審查出口協定,這使人們回想起2007-2008年糧食危機,當時全球糧食供應鏈中斷,因為幾個主要國家限制了大米和小麥的出口,在世界各地引發了一系列事件,包括30多個國家的糧食短缺,價格飆升和公民搶奪。

COVID的影響?

大流行現在通常被視為一種生存危機,在危機時期,我們很難將事實與轟動效應區分開,到目前為止,人們對COVID-19對糧食安全的影響了解並不是很多。糧食安全是多方面的複雜性,包括提供糧食(通過種植,進口或儲存),確保有形獲取(將糧食從生產地運到消費地),確保價格可承受(不漲價),維護食品安全和營養價值,並確保所有這些方面的穩定性。儘管諸如哈薩克斯坦對小麥粉,塞爾維亞對葵花籽油,泰國對雞蛋等國家實行了有時限的出口限制,但跨國水平的糧食供應和獲取並未受到明顯影響。但是這些對全球市場的貢獻不大。

糧食與農業組織(FAO)和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這兩個可靠的組織都公開表示,到2020年底,全球小麥和大米等大宗主糧的庫存量足夠。除非像美國,歐盟,俄羅斯和烏克蘭開始限制小麥,印度,泰國,越南,巴基斯坦和美國等主要大米出口國開始限制大米,供應鏈能保持相對自由流動。

COVID-19:糧食安全的又一個警鐘!


但是,在國家內部,COVID-19的作用正在顯現。其中一些影響並非直接歸因於病毒感染,而是歸因於為避免感染升級而採取的預防措施。例如,印度和馬來西亞的“封鎖”阻止了所有進出該國的行動,激起了人們對供應中斷的擔憂。印度和菲律賓農民不得不將其產品傾倒或飼餵給牲畜,因為他們無力將其運往城市市場。新加坡人擔心,主要供應國馬來西亞不允許新鮮蔬菜,雞蛋和雞肉進入新加坡。最終結果是,人們對這些物品的恐慌性購買激增,並清理了雜貨店的貨架,直到政府發佈公告和目睹食品卡車進入該國的視覺證據有助於確保公眾並使事情恢復正常。


COVID-19:糧食安全的又一個警鐘!


在其他國家,由於實施了所謂的“社會隔離”措施,種植,加工和處理食物的勞動力短缺得到了緩解。當前的問題可能會影響近期的供應,因為未收穫成熟農作物(損失和浪費增加),下一代農作物和動物沒有進入其生長週期。據報道,出於這兩個目的,北美面臨著移民勞工的主要問題。

總體而言,任何運輸限制,包括食品的運輸和從事食品行業的人員的運輸,都會對食品供應產生嚴重的抑制作用,正如中國危機期間許多地方所證明的那樣。

同樣,在中國,“封鎖”使重要的投入無法運抵必須在下一個季節種植農作物的農民。當局隨後為“綠色通道”留出了餘地,免除了肥料和種子等農業投入物的流通。

行動限制的其他明顯影響已導致消費者減少蔬菜和水果等新鮮農產品的供應,相應地,給生產者帶來了經濟上的痛苦,並阻止了人為獲取食物,這是糧食安全的重要方面之一。

幸運的是,與2007-08年的危機不同,價格上漲的機會仍然相對較低,食品安全問題也是如此。


不同的反應

關於糧食,儘管在美國和加拿大這樣的大型農業國家中,農業團體警告說,目前的收成減少,某些作物的播種面積減少,但幾乎沒有淨出口國違反合同來減少供應需求。 對於亞洲來說,僅排名前五的大米出口國之一越南宣佈了保持未來合同的計劃,而柬埔寨和緬甸等次要出口國則實行了臨時限制措施。 總體而言,大多數國家的糧食供應和獲取似乎沒有受到影響,儘管一些國家由於行動管制而導致國內供應中斷。許多政府已採取明顯行動,向其公民保證糧食儲備充足,但由於恐慌性購買導致暫時短缺。 COVID-19引起了公眾的意外反應,以庫存更多的食物,從而引發了短暫的短缺的自我實現的惡性循環。這甚至可能迫使政府進入市場,以在預期短缺的情況下增加其庫存。

化危機為機遇

這場大流行表明了一些國家在糧食安全方面的脆弱性。菲律賓和新加坡已利用這場危機來刺激自我生產,例如通過增加城市蔬菜種植。據稱,新加坡正在加速實現其目標,即到2030年滿足其30%的營養需求,並通過大量投資予以支持。香港對現有的城市蔬菜農場的需求不斷增加,從而增加了播種面積。 作為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新加坡也在例示保持開放供應路線的新措施,例如最近與六個出口國締結的《供應鏈連接協議》。專家們還呼籲採取更多行動來生產替代食品,例如“養殖肉”和植物性蛋白質,以改善供應鏈中斷。 但是,這場危機也迫使國際社會問是否應該用更多的本地生產的糧食來代替當前漫長而耗能的糧食供應鏈。在印度,這場危機見證了數百萬人從城市向農村地區的反向遷移。如何通過增加政府對農業的投資來激勵這數百萬人在農村地區留存和生產糧食,儘管這是有利可圖的方式? 隨之而來的是有關如何顯著增加發展中國家農業研發的問題,與發達國家相比,這一問題相形見絀。

確保糧食安全

COVID-19大流行可能不是導致糧食不安全的孤立危機。在許多國家傾向於向內看的時候,必須採取相反的行動以確保所有人的糧食安全。 IFPRI在2007-08年金融危機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並警告說,不當的,自私的政策和不透明的行動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例如造成糧食進口量增加或糧食出口受到限制,從而導致更普遍的人為短缺和價格上漲遠足。區域和全球各級政府需要在糧食安全的所有方面加強合作與協調。通過這樣做,國家可以從其他國家中受益並提高其當地生產更多產品的能力。 任何國家的糧食安全都只能通過自產,進口和庫存的平衡來保證。可以理解的是,政府渴望實現完全自給自足,但仍應仔細權衡這樣做的機會成本及其對整體經濟發展的影響。


來源:編譯自World could face food crisis in wake of coronavirus: UN, WT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