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中国惨败,白江口海战中国完胜,两大战役为何结局不同?

中国曾经在两次不同的时期与日本爆发了著名的海战:唐朝时爆发的中日白江口海战,清朝时的中日甲午海战。在唐朝时期,我国海军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日军却取得了完胜,全灭日军;在清朝时期,我国的北洋水师面对日军的突然袭击结果惨败,损失惨重。两次同样是中日海战,为何差别这么大,结局不同?下面就来仔细分析一下。

甲午海战中国惨败,白江口海战中国完胜,两大战役为何结局不同?


首先来看甲午中日海战。

在晚清光绪年间,中日爆发了甲午海战。当时的中国清朝经过洋务运动后,自认为开始走向了强大的道路,尤其是北洋水师的建立,清朝认自己的海军是亚洲第一;而日本也经过明治维新,变得强大起来,同样也建设了庞大的现代化海军,实力之强堪比欧洲列强。结果甲午战争结束,以中国的惨败和割地赔款告终。

这次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其中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有这三个。

一:清朝对日本的情报掌握不足,相反日本却对中国了如指掌。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当时的清朝朝廷,大多数人信心满满,甚至到了“日本以吓尿,清军必胜利”的盲目自信;还有的人甚至认为日本就只几艘木板船。清庭因为对敌人一无所知,所以在战争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黑心的外国人卖给中国的武器装备有很多存在质量问题。当时清朝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就向欧美发达国家进口先进武器。可是欧洲列强把中国当做“人傻钱多”的冤大头,把很多残次品卖给中国。甲午海战的时候,清军很多炮弹只有沙子没有火药,有的炮弹尺寸不达标,根本放不进去。这就导致清军战争处于劣势。

三:清军训练度不高,日军训练有素。当时清军的北洋水师有很多人的技术不称职,而且纪律松弛。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国的铁甲船火炮威力惊人,可是命中率低得可怜,平均打出100发炮弹,能够命中20发都不到;相反日军的战斗力很强,命中率高于中国,平均打出10发炮弹可以中6发左右。由于中国军队的低命中率使得其在战争中相当不利。

甲午海战中国惨败,白江口海战中国完胜,两大战役为何结局不同?


再看看白江口海战。

公元663年8月27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在白江口大战。当时唐军1万3千人面对4万2千日军,结果全歼灭敌人,打得日本之后1千年里不敢正视中国。这次白江口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国以少胜多的海战。为何唐朝海军可以“吊打”日军,其中主要有这三个原因。

一:唐军武器装备先进。当时的中国武器装备精良,尤其战船的制造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军的战船不但高大而且坚固;日军的船只又矮小又简陋,而且日军的铠甲也很陈旧,根本挡不住中国的弓箭,中国的箭可以射透日军铠甲。

二:唐军将领指挥得当。唐军主将刘仁轨看到日军400艘小船用铁链连环锁起,于是采用火攻,烧得日军大败。据史料记载,日军当时被火烧死以及被迫跳江淹死的人就有1万多人。

三:日本当时各方面都很落后。唐朝时期的日本,才大化改新,刚步入封建社会,文化、军事、政治、经济都还很落后;相反这时候的唐朝各方面都处于世界最先进的地位。因此唐军完胜是必然的事情。

甲午海战中国惨败,白江口海战中国完胜,两大战役为何结局不同?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来,国家强盛,经济繁荣是根本条件,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一支装备先进又训练有素的军队何愁不能打胜仗?这些就是“甲午海战中国惨败,白江口海战中国完胜”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