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長輩們說說七八十年代的那些事(一)

記得小時候家裡很窮,經常填不飽肚子,連件像模像樣的衣服也沒有。母親常常為了我們起早貪黑,早上4點多鐘就起來給我們做飯,晚上幹完家務還要陪我們複習功課一直到深夜11點多。父親呢,一直奔波在外,自從我懂事以來,就只知道父親正月十五一過便走了,一直到臘月二十左右才回家。那時的我們不知道是不懂事還是年紀小,對打工沒有太深的理解,只知道打工可以掙到錢,可以買到需要用的東西。

聽長輩們說說七八十年代的那些事(一)

雖然那時候窮,但作為鄉下人的父母對我們姊妹的教育還是非常重視的,只要他們一有空閒時間就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啊!要好好讀書,不念書將來就要種莊稼,沒出息,還要吃苦受累”。雖然他們的話沒有什麼深刻的大道理,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卻像釘在心裡的一顆釘子一樣,一直督促著我們學習和做人,我們姊妹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從小學到中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聽長輩們說說七八十年代的那些事(一)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八十年代的時候,農村生活還很艱苦,鄉親們都穿得土裡土氣的,我們也沒有新衣服穿,只有在街上買幾件舊衣服(當時我們把它稱為估衣),改做以後當了新衣服穿。由於種種原因,我家在村子裡數得上最窮的,就連估衣也買不起,母親只好去街上花幾元錢買幾尺舊布,晚上在油燈下“加班”做衣服,當時沒有縫紉機,都是純手工做。一連好幾夜,我們便有了“新衣服”。穿在身上感覺特高興,也格外珍惜,不敢在地上玩,也儘量不讓弄髒了。如果穿破了,母親就又重新縫補好我們繼續穿。而且是老大穿完老二接著穿,直到沒地方打補丁為止,不分男女。我記憶猶新的是姐姐穿過的打滿了補丁的褲子我又穿了一年,由於我個兒長的快,所以一年後就捐獻給了妹妹。

聽長輩們說說七八十年代的那些事(一)

到了後來終於有了估衣,我上小學的時候就一直穿的是估衣了,這估衣在當時算是很高檔了,街上一般要賣到三、四元一件,母親為了少掏幾角錢,就硬和攤主討價還價,還真靈,在母親的苦口婆心下,竟然少下來二三角錢,然後用這些錢買幾包鹽,滿載而歸。由於這些估衣不大合身,所以母親又要花幾個晚上給我們“量體裁衣”,這衣服穿在學校可神氣了,這讓那些看不起窮人的孩子刮目相看,我們也感覺很自豪。不過,估衣有個特點就是愛破,一不小心就會崩破褲襠或磨破褲腳,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弄破了褲襠,而且破口還很大,那時候的孩子只穿一件褲子,有幾個搗蛋的孩子硬要跟著看,其他同學都放聲大笑,這下讓我窘極了,情急之下,我脫掉上衣,兩個袖子挽在腰間,正身的地方遮在屁股上,這辦法真好,學生當即不看了,也停止了說笑。很快就上自習了,我生怕老師叫我上黑板,因為我們的老師很嚴,不準學生穿不戴帽不工整,我一個人坐在座位上發呆,心想:倒黴!褲襠破了,還得挨頓打。心裡越想越害怕,俗話說:“怕什麼來什麼”,上課老師準備提問,剛好看到我低著頭,以為我不會寫生字,偏偏把我叫了上去,這時學生們又是一陣鬨堂大笑,不過,老師好像明白了點什麼,再沒過問。

聽長輩們說說七八十年代的那些事(一)

一到家,我便感覺很委屈,一個人抱頭就哭。轉念一想,沒辦法啊!肚子都吃不飽,哪有好衣服穿?像我們這樣的孩子,一到冬天就特別難熬,因為這估衣畢竟不暖和,母親怕我們受凍,就到街上花十來塊錢買件大衣,由於這大衣不好改制,所以穿上很重,第一次穿上時我意然忘記了背書包,以至於走到半路天亮時想要看書才發現,害得我邊哭邊往家跑,幸好母親發現後正往學校趕,才不至於上學遲到。

聽長輩們說說七八十年代的那些事(一)

生活總是這樣,日子裡充滿了寒酸,學習的過程遇到過種種困難,卻又不得不一次次低下頭,繼續前行,也許正是因為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我們姊妹幾個才更懂得母親的苦。小時候常常盼望著過年,不僅僅有新衣服穿,更多的原因就是可以見到一年未見的父親。小時候也喜歡聽母親說“有趣的事”,晚上待作業寫完過後就硬是要聽母親說道說道。那時候,真不懂事,母親一天起早貪黑的幹了那麼多活,晚上都在打盹,我卻想聽那些不切實際的事,真的感到後悔…

注:文中用第一人稱來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