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洋:戰“疫”突圍中的快慢辯證

“慢心態做醫療”,實現了從商業化平臺新模式探索到多元化創新佈局的快速裂變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孫 欣

危困是觀察企業最好的窗口。

當疫情的挑戰來臨,看似考驗企業供應鏈、產品營銷甚至創新能力,實則卻是這些表象之下的更深一層,展現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智慧。

青島很多企業都在戰“疫”中表現出很強的韌性,百洋醫藥集團就是其中之一。這家一直不徐不疾、在穩健中謀求自我裂變的企業,疫情期間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依託商業化平臺的全新商業模式,企業業績逆勢上揚;依託互聯網醫療實踐,迅速助力青島落地互聯網醫療新模式;依託投資基金、產業園區,孵化科技創新新業態……

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常說,做醫療要保持慢心態。然而始終保持穩紮穩打的百洋,前進速度並不慢,抓住了每次市場、技術變革的機遇,快速成長。疫情讓更多人看到了這家企業的更多面,也讓更多人對這家企業的未來充滿期待。

商業化平臺鋒芒初露

疫情令很多企業一夜之間跌入寒冬。但百洋卻是其中一個例外。今年一季度,企業營業收入逆勢上揚,同比增長近一成。這不僅給企業全年發展注入了強大信心,更為自己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做了一次有力證明。

疫情給所有線下服務帶來了巨大影響,醫療服務更不例外。尤其是醫療場所人流量的大幅降低,給產業鏈上下游帶來不小衝擊。如果百洋過於依賴原有的品牌業務,在疫情期間很難不受影響。幸運的是,百洋一早就謀劃出變局,從品牌型企業向平臺型企業轉型。

醫藥產業進入變革期,如何能夠在行業佔有一席之地。在百洋看來,只要換個思路,利用好手中掌握的產業鏈資源,打造一個針對醫藥行業的專業商業化平臺,未來就有巨大潛力和商機。

“商業化平臺,目的是幫助好的產品、技術快速有效地進入到應用場景中。”付鋼說。在他看來,這是未來幾十年中國醫藥企業最需要的服務。“過去二三十年,國內醫藥商業化門檻非常低。但隨著國家‘三醫聯動’等醫改政策的實施,門檻會越來越高。”這就需要能真正洞察客戶需求、做場景優化設計並把好產品真正落實到實踐中的服務方。

十多年來,百洋建立了覆蓋超過1.2萬家大中型醫院、30多萬家藥店的營銷網絡,與上百家上游企業形成穩定合作關係。百洋商業化平臺在提供優質渠道和推動共享資源的同時,也為應對政策和市場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提供了“解決之道”。

而從百洋與上游企業的合作模式中,或許可以窺見其商業化模式的本質。百洋主要通過3大方面來為合作伙伴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包括構建全渠道平臺,幫助上游工業企業實現醫院、零售、深度市場,線上和線下渠道的全覆蓋;以患者為核心的,為其“量身定製”多品類協同治療方案,提升客戶群體黏性;進行數字化營銷,根據不同藥店的營銷結構來判斷其客戶群,再來針對客戶群優化各藥店品類結構,實現客戶標籤化、精準化,進而有效地配置資源。

全渠道管理、多品類協同、數字化營銷,這種有別於傳統營銷的商業化能力,背後離不開百洋十多年豐厚的產業積累和對於市場的深刻理解,也為百洋業務的逆勢上揚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撐。

互聯網醫療“弄潮兒”

疫情期間,大家紛紛居家隔離,互聯網醫療服務得到快速發展。在今年3月,為支持互聯網醫療更好發展,國家出臺政策,提出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探索推進定點零售藥店配藥直接醫保結算;鼓勵定點醫藥機構提供不見面購藥服務等。

青島迅速行動起來,在市立醫院首先落地互聯網醫療醫保支付。複診患者可通過微信公眾號“青島醫保”,選擇市立醫院互聯網醫院,通過視頻或圖文的方式與醫生進行在線諮詢。線上醫生開出的複診處方,經第三方平臺流轉至醫保定點藥房。患者收到藥品後,選擇醫保刷卡進行個人賬戶支付,實現“不見面”複診購藥。

百洋旗下易複診,作為其中的第三方平臺,為該服務在青島落地打通了關鍵環節,將醫院、醫保、藥店、患者連接起來,解決因藥就醫問題。

很多人眼中,百洋是順勢而上的弄潮兒,期盼它能成為青島這塊互聯網“貧瘠之地”上的本土新星。但其實,在百洋各業務板塊中,易複診早已不算新成員。

2017年前後開發上線的易複診平臺,瞄準國內醫藥市場改革之後必將產生的處方外流市場。百洋在探索中前行,幫助甘肅打造了省級處方審核流轉平臺,實現了公立醫院和社會零售藥店信息系統互聯互通;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阜外醫院,以及瀋陽、大連等地區的二級及二級以上醫院展開合作。疫情期間,迅速幫助北京醫院、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鄒城市等多個醫院和地區,搭建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截至目前已覆蓋近300家醫院。

樹高葉茂,繫於根深。正是由於百洋早早佈局互聯網醫療業態,使得易複診擁有多地實踐的寶貴經驗,才讓易複診在此次疫情期間,在幫助完成處方線上流轉、解決患者拿藥、打通醫保支付等問題上,顯得更加遊刃有餘。

“大健康會客廳”提速

疫情的發生,推動健康醫療產業再次站上新風口。隨著全面復工復產,青島國際大健康產業化基地的“衝鋒號”早已吹響,而承載重大使命的創新探索,未來都有望在基地一一變為現實。

作為百洋重點打造的健康產業綜合體,基地承擔著青島健康領域發展重任。基地將為醫療人工智能、生物診斷、高端研發智造、健康人才培養等方面創新企業,搭建國際合作新平臺,推動建設醫療健康千億級產業鏈。

目前,基地規劃的6大地塊中的一塊即將開工建設,建成後主要承擔青島國際健康城市客廳的作用,成為日韓等國企業國際交流合作、產業培育及創新孵化的重要落腳點。預計將於2022年完成交付。其他地塊的設計方案、施工圖設計、政府供地、開工建設等也在有序推進。

在期待基地蝶變的同時,百洋也在不斷運用資本力量,撬動更多產業資源,實現自身裂變。深度參與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的百洋眾信基金,正在籌備第三期基金的募集。百洋眾信基金定位為健康產業創新型企業孵化,依靠自身深厚的產業經驗,為投資企業提供國內外產業資源、資金、品牌以及營銷、管理等各方面的支持。

目前,基金已孵化高端製劑企業百洋製藥、人工心臟企業蘇州同心、醫學科普平臺醫學微視等多家創新企業。其中百洋製藥針對糖尿病患者的新產品奈達在中國正式上市開售。百洋製藥攻克了滲透泵控釋技術的若干工藝難點,為今後開發更多產品打下基礎。依託緩控釋技術的高端仿製藥,也將有望成為百洋新的經濟增長點。

疫情期間,百洋不僅挑起了青島市物資供應和分發工作的“大梁”,旗下菩提檢驗還參與到核酸檢測工作中,每天約為青島復工企業、機構,以及青島入境點境外輸入人員進行檢測達500~1000例。百洋踐行社會責任衝在一線的身影猶在眼前,而與此同時,百洋的多個板塊業務也保持著穩步推進。人們有理由相信,這家企業能擁有更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