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民的創業傳奇故事

1945年,魯冠球出生於浙江,父親在上海的一家工廠工作,工資微薄,他與母親住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十分艱難。魯冠球居住的寧圍鄉與杭州市只有一江之隔,望著對面繁華的都市,他那時的夢想就是進城當一個工人,改變自己的人生。

在15歲初中畢業之後,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魯冠球主動輟學。16歲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介紹到了蕭山縣鐵器社。在3年的學徒生活中,他對每天接觸到的各類機械工具都傾注了許多感情,技藝也有了非常大的進步。

1969年,魯冠球得知國家批准每個人民公社可以開辦一家農機廠的消息,立刻就去申請了,當時的他只有24歲。

後來,魯冠球借了4 000元錢,領著6個農民共同建起了寧圍公社農機廠。剛開始沒有地方買原材料,他就蹬著一輛自行車天天過江到杭州,走街串巷收廢舊鋼材,為周圍公社的農具提供配套生產,如飼料機上的榔頭和打板,拖拉機上的尾輪叉以及柴油機上的油嘴,要什麼生產什麼。

此後的10年間,魯冠球就是靠這種作坊式工廠生產犁刀、鐵耙、萬向節以及失蠟鑄鋼等各種各樣的產品,艱難地完成了原始積累。到了1978年,農機廠竟然已有300人,年產值300多萬元,廠門口更是掛上了寧圍農機廠、寧圍軸承廠、寧圍鏈條廠以及寧圍失蠟鑄鋼廠等多塊牌子, 1978年秋天,魯冠球把寧圍萬向節廠更名為蕭山萬向節廠,也就是今天萬向集團的前身。

一個農民的創業傳奇故事

在1980年的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上,雖被拒絕入場,但魯冠球並不放棄,在會場外擺起了地攤。在聞聽會場內正陷入價格拉鋸,他便張貼廣告,以低於場內20%的價格,銷售自己的高質量產品,很快廠家便湧出場外交易。萬向此役獲得了210萬元的定單,魯冠球成為最默默無聞的大贏家,打出了名氣。

此後數年,他一直靠低價戰略,使“錢潮牌”產品牢牢控制著國內大部分市場,創造了“萬向節奇效”。

然沒有受過太多的正規教育,魯冠球在商業領域的智慧卻是超群的,他始終把握著時代的脈搏,對企業革新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比如,他還在工廠實行按勞動效益分配的制度,即類似於今天所講的獎金或績效。按勞之外,他還創造性地實行按資分配,即類似於今天所講的入股分紅。

1990年開始,魯冠球提出“大集團戰略、小核算體系、資本式運作、國際化市場”的戰略方針。他用“錢潮牌”萬向產品打開了日本、意大利、法國、澳大利亞、香港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每年創匯在229萬美元以上。1994年,魯冠球的萬向錢潮(11.800,-0.10, -0.84%)在深圳上市,成為中國首家上市的鄉鎮企業,並獨資成立了萬向美國公司。在WTO與國際化大潮洶湧而來之際,魯冠球再一次成為故事的主角:國內第一個為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廠商,2001年8月28日,他還一舉收購了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UAL,開創中國鄉鎮企業收購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

回首魯冠球的創業軌跡不難發現,他對時局的精確把握和商業手段的紮實運用方能把握住每個稍縱即逝的機會。現在的萬向集團已經從一個小鄉鎮企業發展成國內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如今,萬向集團的主導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為60%以上,在美國、英國、德國等10個國家擁有22家公司,40多家工廠,海外員工超過萬人,是通用、大眾、福特、克萊斯勒等國際主流汽車廠配套合作伙伴,主導產品市場佔有率為12%。是目前世界上萬向節專利最多、規模最大的專業製造企業,在美國製造的汽車中,每3輛就有一輛使用萬向製造的零部件。

善於總結經驗教訓,成就企業家中的“不倒翁”

40餘年來,魯冠球養成了一個習慣,只要有知名企業出現大起大落,他便找來該企業的所有資料,認真研究,總結經驗教訓。就如當年禹作敏被判刑後,魯冠球三日不出,寫了一篇題為《鄉鎮企業家急需提高自身素質》的文章,轟動一時。

創辦之初的萬向節廠是寧圍鄉政府主辦的企業,鄉政府既是所有者又是主管單位。1983年,魯冠球實施了產權改革,他將萬向節廠所有資產的50%歸企業所有,50%歸鄉政府所有;鄉政府不參加企業利潤分配,企業以銷售額的20%作為管理費上繳鄉政府,並作為銷售費用計入成本。

魯冠球的敏銳和睿智,使萬向帝國的商業大廈不僅屹立不倒,而且更加靚麗,他的常青法則也成為國內企業界和學界的熱門話題。

一個農民的創業傳奇故事

萬向集團創始人魯冠球的創業語錄;送給所有創業以及在創業路上的創業者;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難戰勝的也是自己,控制內心的物質慾望有利於磨鍊自己的意志。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誘惑,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就有可能犯錯誤。

假話不可講,形式不可搞,時髦不可趕;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夢自己圓。

多看則清,多聽則明,多思則準,多幹則成。

不去賺太好賺的錢。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錢盡其值、各盡其能;一天做一件實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為顧客創造價值,為股東創造利益,為員工創造前途,為社會創造繁榮。

搞企業,阿拉伯數字是最有說服力的。

凡事能夠親身經歷,固然是一種積累,但是,別人的經驗更是一種資源,善於學習便是一種財富。

有德有才者,大膽聘用,可三顧茅廬,高薪禮聘;有德無才者,委以小用,可教育培訓,促其發展;無德無才者,自食其力;無德有才者,堅決不用,如偽裝混入,後患無窮。

制度要對生產力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才行,對與錯要從生產力的本質來分析。

做企業一定要得道,得人心,符合規律。

企業必須要有社會責任感,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比如做慈善就是一種責任。對於一家成功的企業來說,這是必須做的。科學發展觀就是教會我們如何科學地賺錢和持續地盡社會責任。

只有時勢造英雄,沒有英雄造時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