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的始末缘由,这个人难辞其咎。

导读

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 。首任国君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唐叔虞。

话说那唐叔虞封唐很有传奇色彩。某天周武王梦到天帝对他说:“你老婆邑姜会生一个儿子,名叫虞,你会将唐地赐给他。”没过多久邑姜果然生了个儿子,掌心里有一个虞字,于是周武王就给他取名虞。周成王即位之时,唐地发生了叛乱,周朝出兵灭了唐。而后成王与虞唠嗑戏说援梧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虞听后大喜,连忙告诉周公,周公旦便去向成王请求虞的封地。周成王说我们说着玩呢。 周公旦却说天子无戏言,周成王只好将唐地分封给叔虞。这便是桐叶封唐的典故。至其子燮父继位后徙治晋水,乃更国号为晋。


三家分晋的始末缘由,这个人难辞其咎。


晋国分封以后,由于晋国的地理优势,在诸侯国中一直是非常强大的存在,仅次于姜太公的齐国,而其实春秋诸侯国的争霸也主要在齐国和晋国之间展开。虽然春秋五霸有很多版本,但是最没有争议的两个就是齐桓公和晋文公,其他版本都是因为或多或少有争议,才会出现多个版本,甚至还在《鲒崎亭集外编》出现过: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这样的版本,可见晋国的实力,那绝对是一骑绝尘。晋国的衰弱就是从三家分晋开始的,原来的中原大国被分裂成三个诸侯国自然实力大减,那么三家分晋到底怎么回事呢?

分晋始末。

晋国被一分为三,其始作俑者就是源自晋献公。晋献公把晋国公族的诸公子杀了个干净,这才是导致晋国公族弱小,最终被三家分晋的根本原因。根据史料记载,晋献公在位26年。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晋文侯子孙,巩固君位。晋献公此举虽说巩固了自己的君位,却为之后卿族实力的壮大埋下了伏笔。并且其在位后期发生

“骊姬之乱”,太子身死,公子重耳与公子夷吾逃亡。其他晋国公世在此受创。晋献公死后,在秦穆公帮助下公子夷吾即位,是为晋惠公。这晋惠公却不是明主,他在位后背信弃义,诛杀大臣,臣民怨声载道。在其死后其子晋怀公即位。公元前636年,晋怀公被迫出奔高粱,而后公子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

三家分晋的始末缘由,这个人难辞其咎。


晋文公虽说雄才大略,可是宗世之中着实没有堪用之人只能继续续用异姓卿族势力。加上晋国疆域辽阔,地处中原地区所以晋国起初的卿族势力相对分散。对于晋文公等君主,自身能力相对较强,所以也能保持晋国各个士大夫家族之间的平衡。但是,到了春秋中后期,十余家卿大夫控制了晋国政局。经过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称为“六卿”。

三家分晋的始末缘由,这个人难辞其咎。


到得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两家先后被灭,晋国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强。执政晋国国政的智伯瑶恃强向韩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赵襄子索地遭拒后,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赵氏,并胁迫韩、魏两家出兵。赵襄子退居晋阳固守。智伯围困晋阳两年而不能下,引晋水淹灌晋阳城。危急中,赵襄子派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瑶。此战即晋阳之战

三家分晋的始末缘由,这个人难辞其咎。


此战过后,韩、赵、魏三族为了免除后患,开始率军攻打智氏封邑,一次杀智伯家族二百余口,天下震惊!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晋出公对三家的表现很不满,本想借兵讨伐,结果三家联合攻打晋出公,晋出公无力抵抗,只能逃走,结果病死在路上,三家索性又瓜分了晋的最后一点领土。 晋出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但领土仅绛、曲沃两邑作为奉祀的地方了。

及至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遣使上洛邑觐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顺势做了个顺水人情,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是为韩哀侯韩虔﹑赵敬侯赵籍﹑魏武侯魏斯

三家分晋以后,当大国只剩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家,即是战国七雄。至此,历时近300年的春秋时期结束,战火纷纭的战国时期来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