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的始末緣由,這個人難辭其咎。

導讀

晉國(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的周王族諸侯國,周初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姬姓晉氏 。首任國君是周武王姬發之子,周成王姬誦之弟唐叔虞。

話說那唐叔虞封唐很有傳奇色彩。某天周武王夢到天帝對他說:“你老婆邑姜會生一個兒子,名叫虞,你會將唐地賜給他。”沒過多久邑姜果然生了個兒子,掌心裡有一個虞字,於是周武王就給他取名虞。周成王即位之時,唐地發生了叛亂,周朝出兵滅了唐。而後成王與虞嘮嗑戲說援梧葉以為圭,而授唐叔虞曰:餘以此封女。虞聽後大喜,連忙告訴周公,周公旦便去向成王請求虞的封地。周成王說我們說著玩呢。 周公旦卻說天子無戲言,周成王只好將唐地分封給叔虞。這便是桐葉封唐的典故。至其子燮父繼位後徙治晉水,乃更國號為晉。


三家分晉的始末緣由,這個人難辭其咎。


晉國分封以後,由於晉國的地理優勢,在諸侯國中一直是非常強大的存在,僅次於姜太公的齊國,而其實春秋諸侯國的爭霸也主要在齊國和晉國之間展開。雖然春秋五霸有很多版本,但是最沒有爭議的兩個就是齊桓公和晉文公,其他版本都是因為或多或少有爭議,才會出現多個版本,甚至還在《鮚崎亭集外編》出現過: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這樣的版本,可見晉國的實力,那絕對是一騎絕塵。晉國的衰弱就是從三家分晉開始的,原來的中原大國被分裂成三個諸侯國自然實力大減,那麼三家分晉到底怎麼回事呢?

分晉始末。

晉國被一分為三,其始作俑者就是源自晉獻公。晉獻公把晉國公族的諸公子殺了個乾淨,這才是導致晉國公族弱小,最終被三家分晉的根本原因。根據史料記載,晉獻公在位26年。即位後用士蒍之計,盡滅晉文侯子孫,鞏固君位。晉獻公此舉雖說鞏固了自己的君位,卻為之後卿族實力的壯大埋下了伏筆。並且其在位後期發生

“驪姬之亂”,太子身死,公子重耳與公子夷吾逃亡。其他晉國公世在此受創。晉獻公死後,在秦穆公幫助下公子夷吾即位,是為晉惠公。這晉惠公卻不是明主,他在位後背信棄義,誅殺大臣,臣民怨聲載道。在其死後其子晉懷公即位。公元前636年,晉懷公被迫出奔高粱,而後公子重耳即位,是為晉文公。

三家分晉的始末緣由,這個人難辭其咎。


晉文公雖說雄才大略,可是宗世之中著實沒有堪用之人只能繼續續用異姓卿族勢力。加上晉國疆域遼闊,地處中原地區所以晉國起初的卿族勢力相對分散。對於晉文公等君主,自身能力相對較強,所以也能保持晉國各個士大夫家族之間的平衡。但是,到了春秋中後期,十餘家卿大夫控制了晉國政局。經過激烈兼併,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趙、魏、韓、範、智、中行氏六家,稱為“六卿”。

三家分晉的始末緣由,這個人難辭其咎。


到得春秋末期,範氏﹑中行氏兩家先後被滅,晉國只剩下智、趙、韓、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強。執政晉國國政的智伯瑤恃強向韓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趙襄子索地遭拒後,於周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趙氏,並脅迫韓、魏兩家出兵。趙襄子退居晉陽固守。智伯圍困晉陽兩年而不能下,引晉水淹灌晉陽城。危急中,趙襄子派張孟談說服韓、魏兩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軍營,大破智伯軍,擒殺智伯瑤。此戰即晉陽之戰

三家分晉的始末緣由,這個人難辭其咎。


此戰過後,韓、趙、魏三族為了免除後患,開始率軍攻打智氏封邑,一次殺智伯家族二百餘口,天下震驚!連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晉出公對三家的表現很不滿,本想借兵討伐,結果三家聯合攻打晉出公,晉出公無力抵抗,只能逃走,結果病死在路上,三家索性又瓜分了晉的最後一點領土。 晉出公死後,宗室姬驕被立為國君,史稱晉哀公。但領土僅絳、曲沃兩邑作為奉祀的地方了。

及至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遣使上洛邑覲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周威烈王順勢做了個順水人情,把三家正式封為諸侯,是為韓哀侯韓虔﹑趙敬侯趙籍﹑魏武侯魏斯

三家分晉以後,當大國只剩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家,即是戰國七雄。至此,歷時近300年的春秋時期結束,戰火紛紜的戰國時期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