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狀元”——吳偉的藝術成就

在中國藝術史上,有一位畫家,被當時的皇帝賜為"畫狀元”,他就是明代大畫家——吳偉。

"畫狀元”——吳偉的藝術成就


吳偉(1459——15O8),字士英,號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年幼孤貧,流落常熟。為布政使錢昕收養,吳偉性聰慧,常取筆於地畫人物山水狀,錢昕見他如此喜愛繪畫,於是供給他紙筆學習繪畫。他在青少年時代,便嶄露頭角,以自己的才藝得到社會的重視。

"畫狀元”——吳偉的藝術成就


成化十一年,17歲的吳偉來到南京,被成國公朱儀召至幕下,朱儀見吳偉年少才俊,即以"小仙”呼之,故其後號“小仙”。吳偉共有兩次入朝,第一次因朱儀的推薦,結識了當時任南京兵部上書參贊的王恕,平江侯陳銳等人,後來他倆在北京任職,吳偉被推薦入宮,授錦衣鎮撫,待詔仁智殿。但吳偉秉性狂放,為人剛直不阿,雖然當時在朝中受寵,可朝庭被一群奸邪之徒把持,吳偉怒視權貴,"求畫又都不與,於是權貴數短之”。因此吳偉在京城,難以久居,終於憤然離開了當時的京城,回到南京。

"畫狀元”——吳偉的藝術成就


後來孝宗即位,重新啟用了一批大臣。吳偉的知遇王恕,在朝中重新得到了任用,於是吳偉再次來到北京,被孝宗授錦衣衛百戶之職,賜"畫狀元",並賜他一所宅第,他在那住了兩年,但後來藉口生病,重返南京,可惜的是,他在一次酒局過後,就去世了,此時他才50多歲。

"畫狀元”——吳偉的藝術成就


吳偉擅長山水丶人物,他的山水畫,從馬遠丶夏圭以及戴進水墨蒼勁一體演變而來,畫風更趨縱逸奇健,現存吳偉的《西山魚艇圖》,真實的再現了當時的漁民生活,他運筆勁練豪放,用側鋒、焦墨,縱恣揮灑而不流於狂怪,造型準確,生動而富於生活氣息,他在宋元以來,在潑墨山水中,有獨特的創造性。吳偉除了在山水畫方面取得傑出成績以外,他的人物畫同樣豪放灑脫,時人評價他的畫人物畫,"落筆健壯,白描尤佳”。此外,他還是明代道釋畫的高手。他曾在南京靈谷寺畫《白樂天參禪》、《東坡參禪》、《達摩折葦渡江》等壁畫。他所作的人物、樹石,被稱為"任意縱心,直拖橫抹,然靡不神氣精逸”。

"畫狀元”——吳偉的藝術成就


吳偉與戴進一樣,在繪畫方面,“神丶清、老丶勁、活丶潤”,“六要"具備,在明代中葉聲譽極高,當時,學習他的人頗多,成為一時風尚,又因為他是江夏人,所以他的畫派,被後人稱之為“江夏派",在它的後繼者中,著名的畫家有張路、蔣嵩等人。在歷史上有人把"江夏派"作為"浙派”的支流,這對於吳偉來說,有失公平,其實吳偉的畫風與戴進並不相同,只是戴進當時的聲望高些罷了。

"畫狀元”——吳偉的藝術成就


由於吳偉性情耿直,畫風狂放,與當時的文人畫家們,價值觀不盡相同,因此遭到了排斥,說他“非山水中正派",被攻擊為"狂態","邪學"。其實吳偉的繪畫,是具有創新精神的,他的筆墨技法,有別於當時的浙派。

"畫狀元”——吳偉的藝術成就


儘管後來有些追隨者,偏重於形式上的模仿,放大了狂怪的個性,至使藝術水平低劣,但不能歸罪於吳偉,今天我們應該還吳偉以公道,平心而論,吳偉無論是山水,還是人物畫,以南宋院體為本,參以元人筆墨意趣,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他的變革精神,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