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木偶戏之村·下塘均郑

下塘乡地处玉山县西南部,东邻文成街道、横街镇,西与信州区沙溪镇毗邻,北连必姆镇。下塘乡总面积60.9平方公里,11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2.6万人口。乡政府距浙赣铁路复线和320国道、311高速公路2公里,距玉山县城和上饶市区20公里。均郑村位于下塘乡西北部,全村526户,7个村民小组。

围观!木偶戏之村·下塘均郑

说到木偶戏之乡首先就要说起郑三军老师

郑三军

“郑家班”之称的第六代木偶戏传承人

与提线木偶结缘近 50年

围观!木偶戏之村·下塘均郑

玉山提线木偶戏

俗称“傀儡戏”,是目前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最长的稀有剧种。提线木偶是由演员通过众多丝线操纵木偶、以木偶代替演员在舞台上单独表演故事的艺术,讲究的是真功夫,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浮躁。提线木偶线条繁多,操弄复杂,与多数传统木偶戏相比,技艺难度最高,极少有团体和演员能够熟练掌握。

围观!木偶戏之村·下塘均郑

据郑三军回忆,在解放前的几十年里,下塘木偶剧团的艺人长年累月带着家眷,遍走广丰、德兴、婺源,远涉闽浙。他祖父那一辈艺人在演出《奶娘传》、《目莲传》等剧目时,连续七天七夜,这在文化单一的年月里,对于那些闭塞的山乡来说,这简直是一种轰动与奢侈。“文革”期间木偶戏表演一度中断,后来在相关部门的重视下又得以恢复。

围观!木偶戏之村·下塘均郑

动动手指,拉拉丝线,眼前的木偶人就像被施了魔法似地往前走了起来,手脚动作配合得天衣无缝。郑三军的木偶道具箱上还能看到傀儡戏最重要的是两个"喜神",一文一武,花衣赤脚,貌如孩童打扮。据考证,这种孩童戏神,源于宋元时期勾栏瓦舍戏班中的"喜神"崇拜,又称"魔合罗",早在唐代已开始在我国南方流传。

围观!木偶戏之村·下塘均郑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百花齐放的时候,在县委县政府及乡镇的大力支持下,郑三军的父亲重新把木偶戏开办起来。 时年28岁郑三军就跟着父亲走南串北,广丰、德兴、婺源、上饶、浙江福建交界等地方都留下了他们演出的足迹。几年下来,郑三军几乎都跑遍了临近省份县市。每次巡回演出都要去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活灵活现的提线木偶戏,着实让观众们大开眼界,也让玉山木偶戏走出上饶,走向全国。2013年郑三军受邀参加上饶市春晚,随即又接受央视采访,在参加浙江省杭州市的文化节上的表演木偶戏让国内外游客赞赏不绝。

围观!木偶戏之村·下塘均郑
围观!木偶戏之村·下塘均郑围观!木偶戏之村·下塘均郑
围观!木偶戏之村·下塘均郑围观!木偶戏之村·下塘均郑
围观!木偶戏之村·下塘均郑

为了更好地传承提线木偶,玉山县组织文化周农民艺术节、社区文艺汇演等各项文艺演出活动,让非遗走进市民中间,成立了玉山县下塘乡木偶戏艺术团,制作和修复了木偶及道具,添置了音响设备。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前后,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提线木偶戏,宣传玉山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乡土文化教育。

围观!木偶戏之村·下塘均郑

关注@陈·导抖音号带你了解·你不知道的玉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