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潮剧”-纸影戏(木偶戏)

简介

潮汕木偶戏,俗称“纸影戏”,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汉族传统戏剧,是中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属于杖头木偶的一种,体形较小,其主要特点是这种木偶靠三根铁枝操纵表演,主竿置于偶人背部中间,侧竿分置于左右两臂,由艺人在幕后操纵。后定名为“铁枝木偶”。

“微型潮剧”-纸影戏(木偶戏)

来源

“潮州究竟于何时开始有皮影戏,至今尚无地方文献可以考证,据推断大概是在宋末时,因为兵患,皮影戏从北方向南移播到潮州。明、清时,潮州的皮影,清人笔记有这样的记载:‘潮郡纸影也佳,眉目毕现’,‘潮郡城厢纸戏歌唱彻晓,声达遐迩。’”(以上均引自《潮州市戏剧志》,文中“潮州”、“潮郡”均指潮汕地区。)足见清代的潮汕纸影已完全达到吴自牧所描述的汴京纸影戏的水平。

“微型潮剧”-纸影戏(木偶戏)

潮汕铁枝木偶虽形似木偶,其渊源却

是民间的皮影戏。其木偶结构、操纵方法依然保留着皮影戏的痕迹,故潮州、汕头等地又叫铁技木偶为“纸戏”。铁枝木偶因剧目、唱腔与当地潮剧相同,其表演也有戏曲的特点,故也称之为“微型潮剧”。

制作工艺

铁枝木偶的偶头是用红泥塑成。晒干后烘烤定型。再涂上防水的颜料,按照不同的角色身份画成各种人物的脸谱,演出时穿戴上不同的装束,就成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戏曲人物。

“微型潮剧”-纸影戏(木偶戏)

“微型潮剧”-纸影戏(木偶戏)

铁枝木偶戏具有三个特点:

浓郁的乡土气息:木偶班多为半农半艺,活动多在农闲,因长期在农村活动,乡土气息浓郁;

优美的唱腔音乐:木偶戏与潮州戏在剧目、唱腔音乐上基本一样,尤以唱为其主要艺术特色;

独特的表演艺术:可以表演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如飞天、入地、点火、射箭以及戏曲的骑马、张扇、划船等程式动作。

演出形式

传统的铁枝木偶戏班由九人组成,操纵、演唱、伴奏各三人,剧中角色多的时候,操纵和伴奏的人也要兼演唱。木偶戏班大多由家庭组成,大班多时有十几个人,小班只有五、六个人。

“微型潮剧”-纸影戏(木偶戏)

戏班演出时先要搭建舞台,台上铺着草席,操纵木偶的人盘膝而坐。坐在台上正中的人,一般是资历较浅的艺人,叫中剧,左侧的人,叫副剧,是操纵偶人的第二把手,位于台上右侧的,叫正剧,是戏班的核心人物。现今潮州一带流行的方言中,还把"持正剧的"比做一个单位的负责人。

发展现状

由于随着人们艺术欣赏时尚的改变,演出市场日益萎缩;木偶班大多为半农半艺,是松散形业余艺术团体,对木偶戏的研究传承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高难表演技艺面临失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传承。 2006年,潮州铁枝木偶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戏剧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