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鑑賞技巧開篇及第一講:情與景

古典詩歌鑑賞技巧開篇及第一講:情與景

古典詩歌鑑賞技巧開篇及第一講:情與景

首先,鑑賞詩歌的時候我們需要先在心中思考三個問題:

1.此詩為什麼而寫?(即詩歌寫作的背景)

2.詩中寫了什麼?(即詩歌的內容)

3.寫得怎麼樣?是如何達到這種效果的?(即詩歌的成就和技法)

先想好這三個問題,我們就可以開始今天詩歌鑑賞的第一講:走進詩歌的“情與景”。

中國詩歌浩瀚博大,情與景是詩歌的永恆要素,也是詩歌鑑賞最時最容易找到的切入點之一。從《詩經》開始,我們的先輩詩人們就已經注意到情和景的關係,注重以景來襯托情,比如《蒹葭》中開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起興手法,就是用了先景後情的方法。

接下來,筆者將會用更多的例子來教會大家如何用“情與景”來鑑賞詩歌。

古典詩歌鑑賞技巧開篇及第一講:情與景

一、情與景的關係

情,是作者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景,是經過作者加工過了的主觀化的客觀景物。注意這三個字:“加工過”。我們必須要明白,詩歌中的景大多都是詩人主觀情緒外化的景物,與現實的自然景物是有差別的,由於人的主觀作用,我們幾乎無法做到在作品中展露完全客觀自然的事物,比如看到柳條,我們常常會想到折柳,想到送別,但實際上自然界的柳樹根本就沒有這個意義指向,這都是人類的主觀情感的介入使得柳樹具有了這種情感指向。

在詩歌中,情與景的關係是:二者寓於一體,密不可分。

示例:曹植《七哀》: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

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

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

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前兩句寫景並不單為寫景,而是為了引出和襯托三四句遊子妻的相思愁苦,再進一步講,是為了表達自己被曹丕猜忌不被重用的苦悶。詩中的景和情是相輔相成的。

古典詩歌鑑賞技巧開篇及第一講:情與景

二、情景的主次分別:情主景賓

詩歌是傳情達意的。在詩歌中,情往往居於主要地位,而景則為情服務。

(一)情對景:

情制約著景,景容載著情,景為情服務——請異則景異

示例1:

同是寫洞庭湖,杜甫筆下的洞庭湖波瀾壯闊,反映的是時局的動盪和詩人的孤獨和憂國憂民情懷;而孟浩然對洞庭湖則是極盡誇耀,以此來表達自己希望得到賞識的願望。

示例2:

同樣是寫花,汪藻筆下“桃花嫣然出籬笑”,何等歡快豔麗;而杜甫筆下“感時花濺淚”,又是何等揪心!

古典詩歌鑑賞技巧開篇及第一講:情與景

(二)景對情的具體作用:

1.相輔相成:以樂景寫樂情,以哀景寫哀情

示例1:以樂景寫樂情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示例2:以哀景寫哀情

《詩經·東山》: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2.相反相成:以樂景襯哀情,以哀景反襯樂情

示例1:以樂景襯哀情

杜甫《絕句二首(其二)》: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前兩句分明是寫樂景,後兩句卻轉為哀情,以樂襯哀,更顯哀婉。

古典詩歌鑑賞技巧開篇及第一講:情與景

示例2:以哀景反襯樂情

《詩經·鄭風·風雨》: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如此晦暗的圖景,卻絲毫掩不住我見你的高興,反襯我的喜愛之情如此深切。

三、如何看待情景分離的詩作

情景分離的詩歌不是好詩歌,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如果詩中情景分離,或者有景無情,或景多情少,都不算好詩。

不過要注意一點:有些詩的情是隱含在景物中的,這還需要鑑賞者增進閱讀經驗,提高欣賞水平,才能精準地把握詩歌的藝術魅力。

古典詩歌鑑賞第一講“情與景”就到這裡,下期繼續。


鑑賞方法來自於課堂筆記,主講教師:劉秀芬。

古典詩歌鑑賞技巧開篇及第一講:情與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