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疫情稜鏡下的教學管理挑戰與變革

突圍:疫情稜鏡下的教學管理挑戰與變革

這幾天,各地陸續開學的消息在朋友圈不脛而走,復課的曙光近在眼前;但同時,疫情的防護也絲毫不能鬆懈,人們似乎也要做好“長期戰疫”的準備。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段特殊時光,尤其對於學校來說,這段“線上教學”歲月,可以分享的太多太多:變化調整隨時發生,機遇與挑戰共生共存。每所學校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各學校管理者、授課教師也是迫切想要向同行取經,從中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

與此同時,線上教學也在有些層面上表現出了它的優勢,而這些優勢,也是學校未來恢復正常教學以後,值得借鑑、發揚的存在。

近日,頂思“神奇講師-匯客廳”邀請到了三所學校的教學主管,分別從教學創新、教師發展以及創變管理三個維度,提出了八大問題。讓她們具體談一談這段特殊時期教學中所遇到的挑戰與應對措施,並帶來了一線的實地教學分享。

Q&A

Q:TopSchools&在線觀眾

陳:南京雨花臺國際高中學術副主任陳瑩

賴:四川省骨幹教師、成都哈密爾頓麓湖小學賴杉

張:北京新英才學校劍橋國際中心高中主任張志芳

教學創新

Q1:目前學校的線上教學使用怎樣的工具配合教學,又是怎樣滿足國際學校多元化教學挑戰的?

張:我們選擇釘釘作為在線教學軟件,這是看中了其視頻會議及屏幕分享這兩個主要模式。教學互動多就採取視頻會議模式,知識輸出多我們就會使用屏幕分享模式。在教學方面,我們採取直播課程+微型錄制課的形式:直播課程可以回看,微課我們主要集中錄製系統課程的重難點部分。並且,我們還會利用釘釘軟件本身一些端口的設置,如課前發佈任務,課後佈置作業,在線批改等等,多向結合展開教學。

說到挑戰,教師的備課資源及相關資料肯定沒有在學校的時候準備的那麼充分,二就是擔心系統穩定性的問題。不過我們學校有專門的信息中心去維護系統,並在初級階段對教師做了相關的培訓和指導。目前看來都比較順利,所有的教學也都有條不紊的進行。

陳:我們學校的課程大部分採取錄播和在線互動相結合,這是基於我校特點的考量:A-level項目每個年級平均5-6個班。從網絡的穩定性及教師工作量上考量,我們在綜合評估下選擇了大部分課程錄播的方式。

因為是錄播,所以在互動性上有一定的侷限。於是我們把每節課的時長從之前的45分鐘擴充到了一個小時:前半小時學生看錄播課程,後半小時與教師進行答疑互動。同時,我們借用QQ群的平臺佈置課堂作業,當場提交、批改。

前一兩週學生們會覺得有些挑戰,畢竟跟傳統線下授課相比,對同學的自覺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但兩週之後大部分同學就對這個模式有了一定的認可度。

根據上課進程中同學們的表現和反饋,老師們後期也做了一些調整,例如將錄播的半小時課程做相應剪輯,按照知識點切割,從一定程度上兼顧差異化教學。

挑戰是如何有效檢驗學生學習成果是否落地,我們嘗試了一些方式,比如在線考試等,但跟線下評估仍有一定差距。好消息是南京馬上就要復課了,到時候我們能好好檢驗一下學生們的學習效果。

:在線軟件我們同樣選擇了釘釘的視頻會議和直播功能。由於我們學齡段是小學,所以這樣的選擇也是基於小學生特點的考慮。

課前10分鐘,老師會和小朋友做一個溝通,可能是前日作業評點、或是讓小朋友分享一下錯題或成功的經驗,通過這種熱身先讓學生的熱情高漲起來,然後再開始上課。考慮到小學生注意力問題,每節課的時長我們定為30分鐘,但因為小朋友每次都有很多分享,我們的課程也經常超時。

為保證教學整體性,老師們使用的是統一的教學PPT,每個老師在使用的時候可以靈活增加內容,但我們會制定一個“保底”教學目標。同時,每星期老師上完課之後,也會組織會議互相溝通總結。有好的經驗給其他老師分享。

Q2:如何保障學生教學效果落地?有什麼樣的跟蹤或是評測嗎?

:說到有效檢測學習質量,我們最近進行了“雲考試”,我們提前跟家長溝通好,把卷子提前打印好,讓小朋友把他的攝像頭對準本子和筆,進行一次40分鐘的測驗。考試之後馬上進行評改,隨後讓小朋友給自己打分,總結有哪些進步或需要提高的地方。有的小朋友不滿意自己的表現,還會要求再進行一次雲考試。

對於教學質量的評估,我們採用短而密的形式:早上會給學生推送一個很短的微課,課程結束會有相應的挑戰任務。在上課之前,藉由平臺的統計數據,就可以看到孩子們的完成情況。

同時,我們還針對小朋友的特點每週設置不同的獎勵機制,評選“挑戰之星”、“設計之星”、“優秀之星”等等,想要達到自己的目標之星,就要滿足一定的學習條件,藉助孩子們的好勝心,設置任務驅動的目標。

比如課後的任務如果完不成,就需要回去看課程的回放、你只有完成了課程,才能參與課後的遊戲等等。任務都是遞進關係的。

:我們的學齡段是高中,管理方式上可能有點像很多公司平日裡的在線管理機制:我們會利用平臺首先確保學生的考勤,設置課後作業提交的時間。

對於老師來講,學生平日的基本情況我們都是瞭解的,也會對學生在線上課狀態有一個初步的預判。

對於高中的學生,教學的知識點都是比較密集的,頻繁的連麥溝通比較耗時,所以我們多采用文字交流的方式;對於需要“點”一下的學生,我們也會就某一些問題指明讓其回答。當然,在採用視頻會議的時候,互相交流就會更加方便。我們通過

提問或答疑的方式,就可以進一步評價這個學生。

突围:疫情棱镜下的教学管理挑战与变革

對於評測的方式,除了上面講到的,我們還會在教師工作群中實時交流。學科老師會和導師緊密聯繫,比如每週上課哪些同學值得表揚,哪些同學存在問題需要關注,學科老師會發在工作群裡,導師看到之後會與學生及家長做溝通。如遇疑難雜症,我們還會把班主任拉進來。在線教學的話,每個老師都會更加辛苦些。

Q3:教師教學質量如果保障?

張:對於教師質量把控這一點,我們採取了幾種方式。

第一,教學主任設定一個聽課排期,進到老師課堂裡面去聽課,有些時候並不是去指導教學,而是總結課堂上的問題後把解決方案給到老師;

第二,每週一次的教研會-大家可以在這個時候分享優秀經驗,溝通教學問題、學生反饋等等,好的方法就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進行推廣。

第三

,在線模考成績也是教學效果的一個體現,教學是否有效也可以從這裡看出來。

其實在高中,我們更多的關注來自學生的評價。在第一週的時候,學生會有一課一評的問卷,對在線上課有一個比較細緻的評價。後來發現這樣會增加學生負擔,之後就衍變成了一週評一節課。學生可對老師這周的互動教學進行評價,教學主任會根據這些反饋跟老師溝通,及時調整教學。

突围:疫情棱镜下的教学管理挑战与变革

:張老師說的非常詳盡,由於我們學校的學段同張老師一樣,基本評估的方法差不多。教師評估方面,除了教研會與學生評價以外,我們還會給老師發放問卷,看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我們會定期在教研組裡,團隊群策群力解決問題。

教師發展

Q4:各學校有哪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實用方法,可以分享一下嗎?

陳:作為教師,個人職業發展是大家非常關心的部分。我們學校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培養模式,每學期我們都會邀請外部一些優秀老師給全體教職工做教育相關的分享。“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4C教學法”等都是之前的培訓,包括頂思組織的一些培訓我們也會參加。

各考試院官方的一些培訓機會,學校會提供給老師們。同時,教師也可以自己尋找適合的培訓機會,向負責人申請,最終經過評估後,選取合適的開放給老師參加。尊重老師的職業發展

,讓他們認可自己在學校的發展路徑,終身學習的心態受到尊重,是我們學校重視的方面。

賴:我們學校老師的職業規劃會更偏向個性化。教師跟學生一樣,每個人的潛質和閃光點是不一樣的。學校會根據教師的需求安排不同培訓。同時,對於那些尚未發現自己身上潛能的,就需要學校的主管幫助他去發現,幫助他挖掘發現之後,再配以相應的培訓,使老師建立起一些自信,發揮他們的長處讓他們走的更遠。

突围:疫情棱镜下的教学管理挑战与变革

:其實,就像我們學校的升學指導幫助學生申請大學的時候一樣,先要幫助學生有一個自我認知,然後再去做相應的職業規劃。老師也是一樣。我們會幫助他們先發現自己的優勢,繼而把自己的優勢擴大化。

另外在培訓的過程中,我們會針對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方法培訓,二是參加由官方如各大考試院舉辦的針對考綱更新的相關培訓。學校一直以來對教師培訓也比較重視,也是劍橋國際中心評為的劍橋教師職業發展的先進單位。我們認為,教師發展好,最終受益的是學生。如果學生好,家長自然也會非常認可學校。

另外,差異化教學也是我們一直關注的。我們的方式之一是採取大小課,會把老師分成不同的角色,大課上我們會選定老師,各教師都有不同的分工,或教整體,或教某個章節,有人專門負責上大課,也有老師分到小課裡去做更好的分層教學實踐。小課會根據學生的特點,佈置額外任務讓理解快的學生繼續拓展;也可以針對中等或弱一點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或練習。

我們本來是想用5月份的A-level大考來檢驗一下差異化教學的落地情況的。不過目前由於考試的取消,反而給我們的時間更加充足了。

Q5:大家覺得中外教的職業發展路徑和需求都一樣嗎?在自己的學校中,職業發展會有什麼樣的設計和考量因素?

:我們學校是十五年一貫制的學校,各個部門都有外教,所以我們成立了國際部,有專門的的國際部負責人,負責外教總體的管理。我們各個部門也有專門評估外教的負責人,每月會對外教進行評分,然後把相關的考評細則發到國際部。

雖然我們採用的是中外教不同的考評體系,它有好的地方,不會因為評價方式的不同發生分歧,也便於管理。但可能在深層次的融合方面就相對弱一些。

有些學科的外教同樣也想多參加培訓,也希望可以引領教研,分享他們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因為我們學校大多數還是中國面孔的學生,教學方法上不光需要國際化,也需要一些本土化的內容在裡面。我們學校國際部也會經常組織一些本土化的活動邀請外教參加,讓他們更加融入。

突围:疫情棱镜下的教学管理挑战与变革

:我校中外教的評價體系,包括薪酬體系都是相對分開、相互獨立的。不過同樣有的時候也會遇到融合的問題,一部分的外教配合度非常高,也有一部分外教會存在自己的一些個性。所以我也是想就“融合度”這個問題聽一聽大家的想法,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Q6:有的人會擔心,你給教師提供了豐富的培訓機會,老師的跳槽風險也會隨之增加。對此您怎麼看?

:我覺得這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學校做的足夠好的話,哪怕人走了,你還是會吸引新的人才來。就像黃埔軍校,輸出了眾多響噹噹的人物,但其本身依然發展得很好。

:我們的觀點也是一樣,學校會給教師提供很好的機會,如果你有更好的選擇,學校會尊重。如果有老師選擇離開,TA在走之前,已經把知識和一些積極的東西傳遞了給了同事和學生,我們更多的會看到積極的方面。

:我想補充一點,就是有的教師從原先學校學習到的東西,可能走出去之後發現其他學校的土壤不一樣了,也不能夠發揮出自身更大的價值,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

:首先學校要做的好,這個定義涉及的範圍就比較廣了,比如薪酬方面、學生方面、也包括學校對教師的人文關懷。

其次,如果教師在學校裡獲得成就感、幸福感。其實跳槽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之後他學成歸來,還是會選擇服務於我們學校和學生的。

讓老師切實感受到來之學校領導層、管理層的關心和溫暖,這是比較重要的。

創變管理

Q7:IB、A Level都相繼宣佈取消考試,AP考試形式和內容也將發生巨大變化,接下來的教學怎麼安排?做了哪些調整?

張:我覺得目前除教學安排之外,最重要的是關注家長、學生和教師心理方面的一個波動。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老師要先將政策同家長和學生解讀清楚,破除謠言。第二,教學要跟上,我們的導師也會把相應的學業規劃、升學規劃給到家長和學生。這樣家長和學生才能夠安心的跟著你,同時也能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無論是取消考試還是別的什麼評估方式,其實都是對學習進行評估,如果我們的學習做到位,其餘只是一個方式方法問題。

突围:疫情棱镜下的教学管理挑战与变革

:最重要的,是師生能夠在變化之中始終保持教學的狀態和學習與熱情。考試以任何形勢進行,本質都是學習。學校會引導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狀態。

Q8:結合這段時間的教學實踐與思考,開學後對於教學設計和管理您可能會採取哪些新方式?

張:首先,結合這段時間我們也發現了線上的一些優勢,在未來,如果可以線上線下相結合,差異化教學的效果可能會更好。這是我們接下來要進行的事情。另外,結合目前考試取消的事情,我們也開始考慮,在以後針對考試對學生進行指導的過程中,對於標化考試的拓展也是要做的。

其次,通過最近的線上教學和新教學方式的推行,在教師發展方面我們會有兩個思考:一個是老師綜合素養的培養,二是如果真的有老師在過程中不能做到擁抱變化,心態上接受存在問題的話,也要考慮對老師進行優化。

再一個方面,我們應該大力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這個是一個持續關注的點,其實也是大學關注學生的指標之一。

:我們將會把在線教學的一些優勢擴大,比如微課,我們會在後續線下教學中作為補充講解給到學生,線下和線上相結合,這是一個收穫。

突围:疫情棱镜下的教学管理挑战与变革

賴:不同於前面兩位老師面對的是高中的學生,我們會更關注學生成長性思維的培養。我們一直倡導孩子們要從錯誤中學習,要敢於迎面挑戰,在他遇到困難想退縮的時候,你給他加油,小朋友就會受到鼓舞。那麼等他去做比較難的事情之時,就會想要去挑戰。這種心態是很重要的。

結語

此次疫情突襲,如果從未來回首,只是眾多的變化之一。在學校教學方面,如果能夠長期擁有創變思維和應對突發的能力,才可以在變化來臨之時更顯從容。而創變思維,不僅停留在教師教學層面,培養學生面臨變化、挑戰的智慧與勇氣也是無論變化與否我們一直需要重視的事情。

同時,營造“看見與被看見”的教師發展文化,學生們才會在教學中受益更多。中西教學的相互融合,也要根據學校、教師的自身特點制定適合自己的方案。

未來,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讓我們一同擁抱變化,在變化中學習,在變化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