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大好結局悲慘,解析北洋水師從強盛到慘敗的悲情之路

最近幾天,海軍可以說是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我國的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正式下水,使得我國的海軍隊伍底氣更足了。

而在近代史上,我國也曾經擁有過一支強大的海軍隊伍,這就是清政府的北洋水師。

開局大好結局悲慘,解析北洋水師從強盛到慘敗的悲情之路


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師

北洋水師成立的背景

1888年12月17日,清政府成立了一支海軍,叫做北洋水師,在同一天《北洋水師章程》開始施行。這也是中國近代所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的海軍,也是清政府所建立的三支艦隊中實力和規模最大的一支艦隊。

而成立北洋水師的原因也簡單,日本在經歷了黑船事件之後,整個國家卯足勁發展海軍。1874年臺灣的本土居民殺死了意外到達臺灣的琉球船民,日本藉此機會發兵臺灣,意圖撐撐場子。

臺灣畢竟是清朝的領土,清政府雖然被列強打壓,但是日本此時還沒有被認可。但清政府考慮到海軍羸弱,不適宜與日本開戰,通過外交手段請列強從中調解,簽訂《中日北京專約》,賠款給日本50萬兩白銀以換取日本撤軍。

以往瞧不起的彈丸小國都敢欺上門了,清政府自然是越想越氣,主張學習西方的大臣奔走呼籲,要建立強大的海軍隊伍。

其中李鴻章以“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數千年未有之強敵”為理由,列舉了海防的重要性,畢竟自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均是以海軍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開局大好結局悲慘,解析北洋水師從強盛到慘敗的悲情之路


北洋水師的正式建設

在洋務派的全力支持下,慈禧太后命令李鴻章籌建北洋水師。李鴻章通過關係在英國購買了四艘鐵甲艦,但是對英國所產的揚威和超勇號並不滿意。

在1880年,經過反覆比對後,李鴻章又向德國購買鐵甲艦定遠和鎮遠號。其後在1881年,李鴻章又選定了旅順和威海衛兩處作為北洋水師的基地。

1885年,中法戰爭中清政府再度失敗,在李鴻章的倡議下,海軍衙門成立,全面籌備海軍建設。

同年,李鴻章又從英國、德國購買了致遠、靖遠與來遠、經遠號。

開局大好結局悲慘,解析北洋水師從強盛到慘敗的悲情之路


到1888年北洋水師成立時,北洋水師已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海軍了。而這也是北洋水師的華麗開局。

北洋水師成立後,世界第九的名號足以讓清政府上下一片興高采烈。

北洋水師的迅速落後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是海軍從帆船艦隊向蒸汽艦隊的過渡時期,整個海軍都處於變革當中,也包括裝甲艦。

處於這個巨大變革當中的海軍,其艦船的更新速度、武器的發展、戰術的革新,幾乎是每天都有新變化。

然而清政府當局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處境,正當西方列強,尤其是幾個主要的海權國家下餃子一樣的建造新艦船時,清政府卻停止了更新戰艦的速度。

1891年戶部更是上奏摺停止購買海軍軍械三年,在這個海軍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三年的時間足以讓北洋水師與海權強國之間落下一代甚至是數代之差,而這並不是靠金銀能夠彌補的。

而且翁同龢更是上書《請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北洋水師的軍費被砍了大半,以至於無法再購買新式戰艦。除此以外,連最基本的例行維護都無法保證,多數艦船都是帶病運行,導致本就航速偏慢的北洋水師艦況進一步惡化。

開局大好結局悲慘,解析北洋水師從強盛到慘敗的悲情之路


而在這危險的“停滯的十年”中,正是世界各國海軍技術飛速發展的十年,引領時代潮流的正是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英國。1889年完成設計的皇家海軍君權級戰列艦剛一面世,便成為各國戰列艦設計的效仿對象。

君權級的問世使得其他鐵甲艦在一夜之間成為了垃圾一樣的廢鐵。沿艦體中軸線首尾對稱佈置的主炮也徹底奠定了戰列艦武器佈置的基礎。

並且英國對艦船武器進行了更新換代,研發了多種艦載火炮,新的火炮安裝有自動復進機,火炮發射、後坐後,能夠依靠復進機自動恢復到原位。

這種火炮不需要人輔助,而且其裝填效率更高,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壓制性火力,適合海戰中的對射。

也就是說曾經稱雄海洋的中國海軍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前後,因為清政府錯誤的決策,開始全面的落後。

開局大好結局悲慘,解析北洋水師從強盛到慘敗的悲情之路


曾經威名遠播的中國海軍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造船技術並使用的國家,並且在清代以前,我國造船業在世界上一枝獨秀,先秦時期南方的諸侯國已經出現帶有大型艦船的水軍。

三國時期(220~280),東吳已經能造出15米高的大船,並且已經造出風帆戰船,可以用於水軍作戰,支援陸上友軍。

公元11世紀,作為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被中國搬到了船上,用於遠洋航行時辨別方向。

唐、宋時期(618~1279)通過對造船技術的反覆錘鍊,從設計到施工我國的木質艦船建造技術已達到比較成熟的階段。

明朝時期是我國造船業的最後一個巔峰了,鄭和下西洋動輒就是二百多條船的規模,鄭和和他的隊伍乘坐我國的船隻最遠到達了非洲東海岸。

15世紀,中國艦船絕對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艦船。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隊七下西洋, 留下了著名的《鄭和航海圖》。

開局大好結局悲慘,解析北洋水師從強盛到慘敗的悲情之路


在明末抗擊後金的鬥爭中,登萊地區就有海軍參與戰鬥的先例,並取得了良好戰績。被袁崇煥所斬殺的毛文龍更是率領部下乘坐戰船深入敵後,搞得滿清疲憊不堪。


開局大好結局悲慘,解析北洋水師從強盛到慘敗的悲情之路


西方國家在艦船和航海方面的發展,很多都要得益於鄭和和他的團隊,而鄭和也間接對15~16世紀新航路的開闢及殖民地的掠奪和開發起了推動作用。

日本的趕超

老祖宗的東西並沒有在最後時刻發揚光大,滿清入主中原後,實行海禁政策,中國大陸再也接收不到大洋彼岸的消息。

此時西方國家已經靠著海權和殖民地強大起來,清政府依然在為地大物博而沾沾自喜,絲毫沒有意識到危機的降臨,更不會了解海權的重要,否則也就不會輕易的停止購買海軍艦船和軍械。究其根本,他們的眼界並沒有因為列強的入侵而寬闊多少。

但是此時的日本海軍正在卯足勁的攢錢造艦,自天皇到平民,有人的出人,有錢的出錢,只為能夠買到火力強大的戰艦,有實力強勁的海軍。

開局大好結局悲慘,解析北洋水師從強盛到慘敗的悲情之路


清朝定遠和鎮遠二艦的歸國讓日本感到了威脅。而在1886年,北洋水師訪問日本長崎,因為長時間的航行,士兵喜歡上岸放鬆,卻與當地人發生衝突被扣。隨後停泊在外的北洋水師的軍艦鳴炮示威,水兵被放。這一外交事件的發生更是讓日本上下充滿了拼勁。

最後的表演

1895年,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水師作為海軍參加了戰鬥。

在這場戰爭中,從艦船質量到編隊航速再到武器和彈藥,北洋水師幾乎處於全面的下風。

北洋水師除了定遠和鎮遠這兩艘7000噸以上的鉅艦以外,再沒有能超過3000噸的艦船,而日本艦隊幾乎都是在3000噸以上。

在十年的技術升級中,日本的武器已經完成了升級,在射速方面完全壓制北洋水師。

而且在彈藥方面,北洋水師依然在用實心彈,只能在對方船上砸出大洞,即便是用火藥,也是舊式黑火藥。

開局大好結局悲慘,解析北洋水師從強盛到慘敗的悲情之路


而在戰爭中也只有定遠和鎮遠能夠在防護和火炮口徑上佔到優勢,但是總體上北洋水師的火力網落在下風。並且其他艦船的防護和射速等都被日本碾壓。

除此以外,北洋水師的後勤補給一直處於彈藥不足的局面,不排除北洋高層有貪汙的可能,但是準備不充分絕對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清朝當局最後讓艦隊龜縮進港口,而因為這個決策也使得北洋水師最後被全殲。而昔日的亞洲第一也慘淡落幕。

一百多年前的那場戰爭已經硝煙散盡,在那場戰爭中,北洋水師浴血奮戰、為國盡忠的場景歷歷在目。而沒有經受住考驗的第一終歸只是過眼雲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