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復生產。瀋陽開啟“共享員工”新模式。

近期發現,不少傳統制造型企業,聯合防疫用品生產企業,推行“共享員工”模式的跨界合作,並不斷向多行業擴展。


4月11日,瀋陽光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傅一晴向來自市工信局的駐企聯絡人發來感謝短信,感謝其在疫情期間幫助。

抗疫情,復生產。瀋陽開啟“共享員工”新模式。


在距離光彩公司30餘公里之外的盛京堂遼寧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片片N95級別口罩快速成型,按需下線。英國、意大利、匈牙利、盧森堡等國家,紛紛採購中國製造的口罩產品,因此企業在訂單飽滿的同時,人手卻十分緊缺。“最忙的時候,我們管理崗位的人員都要加入一線協助產品打包。”總經理李可告訴記者。幸運的是,上個月,在政府派駐的駐企聯絡人幫助下,該企業在沈北新區找到一家企業展開人員調劑合作,雙方簽訂了“委託加工”的協議,並向該公司輸送了20餘名“共享員工”。

各位看官如何看待這種“共享員工”的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