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底瑞幸“鐵三角”:屢試不爽的“流量+品牌+資本”組合

揭底瑞幸“鐵三角”:屢試不爽的“流量+品牌+資本”組合

瑞幸咖啡從誕生之日起就是被精心設計出來的to VC新物種,創立18個月實現IPO上市,市值高達85億美元,創造了最短時間資本造富的神話。

我們來看下這場資本遊戲的商業邏輯,舉一個例子,供大家參考。

1》創始人投資1000萬,估值1000萬,持股100%

2》資方A輪進,投1000萬,估值1億,持股10%

3》資方B輪進,投1億,估值10億,持股10%

4》資方C輪進,投5億,估值50億,持股10%

5》資方D輪進,投10億,估值100億,持股10%

6》散戶接盤,瑞幸在美國IPO上市,市值超300億

創始人和投資方在相繼投入16.2億後,各方都成為大贏家,收穫數十倍、百倍回報。然而支撐公司百億估值的背後是兩股“鐵三角”力量,一個是操盤鐵三角(陸正耀、錢治亞、楊飛),另一個是資本鐵三角(陸正耀、黎輝、劉二海)。作為終極boss的陸正耀在瑞幸咖啡這個項目上一直是幕後操縱者,他選擇讓錢治亞做創始人,正如蔚來汽車李斌選擇讓胡瑋煒做摩拜單車的創始人,原因是一樣的。退居幕後做董事長低調操控全局,施展資本騰挪之術,運籌帷幄於掌心之中。

揭底瑞幸“鐵三角”:屢試不爽的“流量+品牌+資本”組合

他們深諳資本遊戲三要素:流量、品牌和資本,通過重資本投入獲取流量和品牌,這是讓創始人在資本市場講好故事、自圓其說的核心,接下來讓我們逐一拆解。

瑞幸咖啡自誕生之日起就採取高舉高打的戰術,這是為了短時間內積累口碑和品牌勢能,資本的介入得以快速實現店面規模化,有了店面就有了流量獲取的渠道,而線下獲客成本相對低一些。

據招股書披露,瑞幸董事長陸正耀持股30.53%為最大股東,創始人兼CEO錢治亞佔股19.68%,黎輝的大鉦資本持股11.9%、愉悅資本劉二海佔股6.75%。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陸正耀、錢治亞、黎輝還是劉二海都與神州租車有極深的淵源。陸正耀同時是神州租車、神州優車、瑞幸咖啡三家公司的董事長,錢治亞曾是神州租車COO。神州租車港股上市前,劉二海代表君聯資本,黎輝代表華平投資進行了投資,上市時兩人也都是神州租車的董事。

揭底瑞幸“鐵三角”:屢試不爽的“流量+品牌+資本”組合

陸正耀、黎輝、劉二海組建“資本鐵三角”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值得注意的是瑞幸咖啡對大多數投資方的態度是拒絕的,唯獨給大鉦資本和愉悅資本留了份額,其中愉悅資本作為瑞幸咖啡A、B輪的投資方,共計投資金額為1.2億美金。資本鐵三角源源不斷的向瑞幸咖啡注入資金,是打贏市場的關鍵,也讓股權牢牢掌控在自己人手裡。

陸正耀、錢治亞、楊飛組建的“操盤鐵三角”是一個完美組合,他們最擅長品牌運營、市場營銷和資本運作。瑞幸咖啡CMO楊飛是流量運作和品牌營銷的高手,他認為獲取流量最快的方法就是社交裂變、以舊帶新,這樣做需要重金投入補貼用戶,因此陸正耀直接在早期投了10個億,畢竟釣魚也是需要魚餌的。廣撒魚餌的目的是為了“造數據”(用戶數據、財務數據、市場佔有率數據)和“打品牌”(湯唯、劉昊然代言;廣告投放;對標星巴克)。有了流量和數據才能持久的玩下去,並且拔高了資本進入的門檻和議價的實力。

做傳統的咖啡廳生意是沒前途的,值不了幾個錢。瑞幸咖啡想要獲得高市值就必須和互聯網掛上鉤,從一個傳統的餐飲類企業蛻變為互聯網基因企業,看準的是背後的市盈率和可持續高增長的空間。瑞幸的重頭戲在APP上,而非幾千家門店,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何所有的動作都是在往瑞幸APP上導流,只有下載官方軟件才能享受咖啡權益。依託於APP的流量優勢,將自己的經營範圍涉獵到圖書、報刊零售、音像製品零售、電子出版物零售等多個領域。除此之外,還將自己的觸角伸到了無人零售——推出了無人咖啡機和無人售賣機。

揭底瑞幸“鐵三角”:屢試不爽的“流量+品牌+資本”組合

除此之外,瑞幸開啟了第二段故事,啟動雙品牌戰略,重磅推出小鹿茶進軍果飲市場。這次他們瞄準了國內加盟商,通過慣用的“加盟套路”快速佔領市場,可以短期內靠加盟費和供應鏈實現流量的二次收割。如果說瑞幸咖啡是資本驅動,那麼小鹿茶將是流量驅動。

瑞幸一路走來可謂是順風順水,但它疏忽了最重要的一個要素——“財務數據”,也小瞧了美國資本市場。

在成熟的美國二級市場,股價的表現是由公司財務數據決定的,85億美元高市值背後需要實際營收做支撐。事實證明,瑞幸咖啡燒錢補貼並未帶來亮眼的財務數據,為了穩定高市值就只能通過財務造假來彌補。於是就出現了2019年前三季度營收29億人民幣,造假金額22億人民幣。另外,美國資本市場的大空頭勢力就是懸掛在每個在美上市公司頭頂的一把“達摩斯之劍”,如被發現不規範經營是有可能死無葬身之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