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子山下)(文/圖 薛定均 編輯/書中浪子)


點擊上方,聆聽音樂!


金子山下 || 關於金子山下)(文/圖 薛定均  編輯/書中浪子)


難忘遠去的激情歲月(續篇)

金 子 山 下

——當年參加816絕密核工程建設紀事點滴

薛定均(四川)


我是個老核工業人,一名工程技術人員;六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的整整四十年,參與我國多座核反應堆工程建設。退休後應聘參加江蘇連雲港田灣核電站建設,直接參與核電站工程施工招標準備和具體實施工作。將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我的一生獻給了祖國偉大壯麗的核事業。

一 我和八一六

幾年前,看到報刊上披露一條驚人消息:我國最大的地下核工程:代號816曝光;

說起八一六工程,我和它有著密不可分的不解之緣。這還得從四十五年前的一段往事說起。

記得我第一

次到涪陵,是1974年秋天。當時還是文革時期,軍工系統三線建設任務緊、時間迫。我們核軍工系統雖然不屬部隊編制,但執行上級指令卻雷厲風行從不打折扣。我們班接到工作調令,就馬不停蹄、晝行夜宿、車船勞頓,趕往工地;公、鐵、船換乘,一千多公里路程只走了三天,從盆周山區的川北來到二江合流的重慶涪陵。

涪陵映入我腦海的第一印象,不過是浩瀚東去長江邊的一座小山城。雖不大但水運交通發達,生意興隆,區位優勢明顯。大江裡千帆競發,客船、運輸船、小汽艇、木帆船穿梭來往,江輪汽笛聲聲不絕於耳,引發陣陣嗡嗡的迴響,一片運輸繁忙景象。在二江合流處的麻柳嘴,你可看到烏江注入長江時那條長長的、涇渭清濁、界線分明的奇特景觀;如在冬臘月時節,在大江岸邊的沙灘上,你會見到一排排用毛竹搭建成人字形的網架上,掛滿了一串串菜頭的情景;用這種獨特的自然風乾方法和傳統工藝製作的涪陵榨菜,鮮嫩脆香、美味可口,聞名睱耳、載譽世界。

客船停靠港口碼頭後,見許多搬運工肩挑背扛在船上裝缷貨物。通過長長的跳板把貨船和岸邊連在一起,吃著碗飯的搬運工友們彎腰拱背邁著沉重的步履,似乎要把這世界永遠來往搬運倒騰著。想必一般人恐怕難以做到,一股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江邊碼頭旁邊賣小吃食品的攤販、接送客人的親友、招呼攔客住宿的店小兒、拿扁擔搬東西的棒棒軍們,人聲鼎沸,叫賣聲招呼聲此起彼伏,如雷貫耳,十分鬧忙。

我們下船後,步上幾十級長條石板的梯子坎,來到那時的中山路。它是該城唯一繁華的商業街,二、三百米長的水泥路;不足十米寬的街道二旁商店林立,街上行人人來客往、喜氣囔囔、好不熱鬧。在其他城鎮司空見怪飛馳而過的自行車、人力三輪車隊,這裡卻難得一見,因為這是山城,失去了它用武之地。

從城西的秋月門,到東邊箱子街、麻柳嘴、烏江碼頭,除這段中山路外,都是弄堂小巷,路上鋪的是長條石板;半山上的南門山有條東西走向的人民路,只打了一百多米長的水泥路面,其他約二、三公里長的街道路面,是坑坑窪窪的石子路;汽車開過,雨天淺身泥,晴天灰漫天。這是涪陵城裡可通汽車的二條主要馬路。

公司招待所設在南門山馬路邊。我們從長江邊碼頭向南一路上坡,爬上二百多級梯子坎(石臺階)到南門山約有六七百米路程;再往上走是易家壩體育場,只有幾間房。周邊山坡上都是農田、菜地和一處處白屋農舍。炎夏雖過,早晚比較涼快,但九月的涪陵,大太陽下氣溫依然炎熱。一路梯坎爬坡我們早已走的氣喘噓噓汗流浹背。招待所的小李熱情地給我們安排好住宿。

當年城區面積不過三平方公里多!不到一個小時就可逛遍全城。她不過是幾萬居民人口的地區駐地的縣城。這就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我眼中真情實景的涪陵吧。


四十多年來,這裡曾經是我工作生活十多年的地方,度過了那段人生中充滿青春活力激情燃燒的歲月;參與世界上最偉大而艱險的地下核工程建設。目睹了工程進展的喜悅,也看到工程下馬,緩、停建的折騰,引發建設者們內心焦慮不安的歷史進程。

工程未能建成,但我無怨無悔。這段參建經歷卻讓我終身難忘。它是我們年輕共和國開創初期遺留下的歷史遺產和那個時代產物。說來也巧,我夫人是涪陵人。國際形勢的變化,在工程停建後,我們隨後就離開了那裡。

隨後數十年間裡,我雖然和她離多聚少,然而卻始終關注著它的命運和未來。工程凝聚了數萬人的心血和汗水。是全國人民節衣縮食用真金白銀堆積起來的。關乎我們國家安危和人類的命運。工程命運多舛几上幾下、最終停建。五十年代的設計技術,到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國際形勢出現新的變化,發展經濟成為當代世界主流。所以中央當年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首顆原子彈爆炸、二彈一星上天,核潛艇下水,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投擁有核威懾力量的國家。毛主席曾說過,原子彈也是紙老虎。但你手裡沒它,原子彈也成了真老虎,別人就要欺負你。手裡有沒有那東西可大不一樣;不說你也明白,它既不能吃、也不能喝、更不能賣、不能亂扔;可你手裡有它,帝修反就不敢輕舉妄動小瞧咱們。


二 千軍萬馬 雲集白濤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處於文革中期,雖然社會上比較混亂,生產很不正常。但我國國防三線建設還是取得了重大進展。這得益於中央在文革之初軍委八條命令,對國防軍工業、科技企業實行全面軍管。這是國家對我國防工業的重視和保護。

隨著國家三線建設進展,搶建八二一等一大批核工程的建成投運,大批核工業建設隊伍以新的姿態奔向新的戰場,開始了新的征程。

1973年底開始的大半年時間裡,單位處於邊調遷邊配合工程施工之中。核工業二三建設三公司五千多職工家屬隊伍(其中有近一千名是家屬孩子),包括生產生活設施、大量各類建設物資,行程1000多公里,先後從川北東遷到涪陵、烏江上邊的金子山下安營紮寨。當時四川交通極不方便,我們從川北盆周大山裡幾十公里乘卡車送出來,乘火車到成都又轉車到重慶,再轉趁江輪到涪陵;又轉烏江小船到白濤,上岸後要碰巧遇上熟人就搭乘便車,否則,只能邁開雙腿走近一小時到駐地。一天多的路程緊追慢趕竟然用了三天多時間,還緊張的不行。可不像現在條件好了出門有公交,有時還有車接送。

大家知道重慶是山城。其實涪陵的山比重慶的山更高更大,是一座真正的山城。這樣的大搬家,在當時確實是一項十分繁重的政治任務。

撤銷了軍管。以前按專業劃分數字命名的連隊,又恢復了專業隊名稱。公司按任務區域分為三個工區,各工區下轄獨立承擔施工任務的各專業隊;大的隊三四百人,少的也有百多人。再加上加工廠、車隊、物資供應、醫院、機關,分散在江東江西十多平方公里範圍內。他們從大西北到大西南,經一二十年南征北戰的歷練、砥礪奮進,形成了一支三老四嚴、紀律嚴明、技術精湛,作風嚴謹、雷厲風行,敢打硬仗,專門承擔核工程建設的專業安裝施工隊伍。

上級一聲令下,上下迅速行動起來。以專業隊為單位,組織做好動遷各項準備工作,包括人員、生產生活臨設拆除、包裝、裝車、運輸(包括聯繫車船碼頭火車、輪船的運輸計劃。)及到碼頭後的裝運缷等工作。

由於任務重、時間緊,公路鐵路、車載運輸,江河船行,日夜兼程,千里勞頓,一支支隊伍,一批批人員、一車車物資,車站碼頭一片繁忙景象。在短短的不到一年時間裡,二三萬人的工程建設隊伍向同一個目標雲集,加上原有工程籌建單位、開山掘洞多年的工程兵部隊、商業服務公司;居民人口不足千人的白濤小鎮一下湧進來了幾萬人,一下子可熱鬧起來了。附近民居,烏江二岸、山坡谷地,成了營造生活住房和生產建設的工地和戰場。

在文革中出現這種不同凡響、處處安營紮寨的場景,那個年代也許只有在全國一盤棋,集舉國體制意志,君臨天下的國家大三線建設中才能見到。


三 八一六的前世今生

該工程說來也是命運多舛。這裡說說它的前世今生。

中華民族在她與大自然生存環境鬥爭的歷史進程中,培育了一種堅強不屈、抗爭不息、永不服輸的民族精神,融進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這是我們民族魂傳承的遺傳基因在人們心中生根開花的結果。

在我國古代神話傳奇故事和歷史文化積澱的成語中,有關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鑽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等的故事中,看到我們中國人對待大自然、陰陽黑白的二元世界,如對待像宇宙日月、山海水火給人類造成的災難的態度,與西方人的思想觀念截然不同的二種哲理和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創造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從未中斷依然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它是傳承至今光耀千秋的中華文明。

正是我們的傳大民族精神,一種大國氣魄和擔當,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長河中,不乏創造了無數驚天地、泣鬼神的特大超級工程。比如二千多年前修築的萬里秦長城、古代水利都江堰、京杭南北大運河;仰或還有被項羽火燒一月火未熄的咸陽阿房宮、一百六十年前被英法強盜掄刼焚燒的北京圓明園……。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多個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如高鐵、特超高壓輸電網、航母、天眼、航天空間站、嫦娥落月背、北斗導航、量子通訊、港珠澳大橋等,影響世界的重特大工程不斷湧現,有些還不斷走向世界。其實,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也不乏此類工程。816地下核工程,就是一例令世人感到無比神秘、神奇、神聖,歎為觀止的偉大工程,——這是歷史上一個特殊時代造就了這絕密的特大超級工程。

新中國建立後,東南沿海有臺灣國民黨蔣軍對大陸的不斷撓擾,它背後是美帝國主義的支持,和美帝對我國政治軍事經濟的全面禁運封鎖;度過了十年蜜月期的中蘇關係,蘇修反目為仇挑起連境衝突,逐漸走向全面對抗。抗美援越的戰火燒到我南疆,形勢十分險惡。

而我國大城市、工業國民經濟發達中心,都在長江、沿海一帶,對抵抗外敵入侵極為不利,嚴峻的國際形勢對我國生存造成嚴重威脅。一九六五年中央決定國家和地方設立大小三線,816工程就是當時確定的我國的第二套核設施。

直到1969年毛主席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戰略決策。在全國各地全面開展備戰備荒為人民,開始了大規模從沿海將重要國企內遷的大小三線工程建設重要歷史階段。

一九六七年一支精銳的工兵部隊開進大山,開始長達近十年的掘洞施工進程。我記得67年5月組織上派我們八人到816工程做前期準備,當時我們還在大西北的戈壁灘上。承建工程已投運。我經批准休假後再去。

時值文革初期,等我回來,告說那裡武鬥交通受阻,暫時不去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前後,國內外形勢複雜,戰雲密佈,局勢驟然緊張,等不及核洞開挖完,將第三套的821工程於1969年作為搶建項目提前實施。

我寫過的“難忘遠去的激情歲月”中提到“搶建大三線、大戰八二一”的回憶文章,其後所涉及內容,到此嘎然而止再無下文。為什麼?涉及保守國家機密。國家對821工程解密了,現在才能見到“金子山下”這篇文章。

這個涉及數萬人浴血奮戰十七年的816絕密工程,最終停建無果而終。十七年是什麼概念,人生壽年幾何?年青人成家立業、結婚生子。孩子都長大工作了廠還沒建成,那你會有何感想呢。不禁讓人有點唏噓茫然。


四 大山裡的秘密

我國中部地區雲貴高原的雲霧山東縁,有一座縱貫千里、由東北向西南走向,盤宛於湘、黔、鄂、渝邊界的武陵山脈。這裡山高坡陡、谷深林密、奇峰異石,懸崖絕壁、天坑地洞,風景秀麗、資源豐富。是個漢、土家、苗、侗等少數民族聚居的貧困山區。

當年原生態地質地貌、資源豐富而沒有得到開發利用,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的金子山上老鄉,肩扛背駝將滿筐的土特產,天不亮要走四五個小時山路,到山下的白濤趕場進行物資交流,購買生產生活用品。百姓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當地老鄉們端著金碗討飯吃,生活十分艱苦貧困。

八二一工程選址,這裡是山高林密的烏江下游的東岸,山嵐疊嶂,岩石堅硬隱蔽好,遠離震區人煙少。

一條跌巖起伏終年流淌的白濤河,從山腳下流過注入烏江。符合當時國際形勢靠山近水隱蔽進洞的工程選址要求。八一六地下核工程就在武陵山脈重慶涪陵境內金子山,要把金子山的肚子掏空,把整個核工程放到大山的肚內,工程建設該是何等的巨大和艱險,這是多麼偉大的氣魄和決心啊。

面對海拔近1500米高的金子山,只見滿山林木蔥蘢,高高的金子山峰隱沒在雲霧之中。從烏江大橋那邊過來,一條簡易的石子路在山腳下,伴隨白濤河緩延向前。只看到一座當時我國之最,高達一百五十米的大煙囪(沒有煙是排風塔),被綠色擁抱著挺立在半山腰上林海之中。不到二公里外就是烏江邊的白濤鎮,從外面看來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其實,這裡面隱藏了一座我國最大、世界少見的地下工程。它離地面150米以上,整個工程上面覆蓋著堅硬的花崗岩石,掩沒在一片林海之中,能承受百萬等級當量的核襲擊,經受8級以上地震威力的破壞而能安全無睱。

建成後洞中有水、電、氣、通訊、通風、空調、除溼、測試,防輻射,安全防護、交通等附設工程,滿足數千人的生產生活條件,物資儲備一應俱全。確保工廠生產人員安全。

1966年,經周總理親自批准開工建設,工程總投資7.46億元。從1967開始一個精銳工兵師,前後歷經近十年的打洞開挖,把諾大的金子山肚子幾乎深深地把它挖空。而真正的核工程建設是在主洞體開挖基本完成的1972後逐步展開的。當時承擔建設工程施工的是二個老搭檔:即是中核二二公司建築公司和中核二三三安裝公司。

這兩個公司專門承擔這種類型工程建設,是配合一二十年的老搭檔。民用生產廠建設是先把廠房蓋起來再安裝水電設備。核反應堆工程正相反,是土建安裝密切配合,從挖基坑地下隱蔽工程埋設、澆築、運進相關設備或安裝好,再蓋房子。鑑於工程的不可拆卸、更換、修復性和工程質量可逆向追索性的特點,有一套嚴格的質保體系和管理制度以確保工程質量。

從打基礎開始就要土建安裝密切配合,所有水電氣管道、預埋構件,按圖紙預埋合格簽字後才能進行下道工序,澆灌鋼筋砼(混凝土)。埋錯、或遺漏是不允許的,將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你想,從一米多深的砼裡你是扣不出來的。除非炸掉重來。

整個工程有周密的施工綜合進度網絡計劃。各單位各工種要嚴格按照計劃安排人材物和加工件的進場和調配,計劃精確度到日甚到小時。計劃一旦批准必須嚴格執行。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會直接影響到其他部門的進度和人材物供應。尤其是進洞內工程,空間和場地狹窄,更增加了施工難度。所以這二家十多年的施工磨合,他們技術精湛、精益求精、質量稱道,一絲不苟、萬無一失的工作作風,受到上級通電嘉獎。

當年他們進洞上班要翻山越嶺走近半個小時路程。洞內冬暖夏涼,進入現場頭戴安全帽,施工人員必須遵守工程施工現場各項管理制度。現場呈現一片緊張而有序的繁忙景象。但文革後期及粉碎四人幫之後期間,時局的不確定性迫使工程時緩時續、進展緩慢。

直到1984年宣佈停建時,已完成土建量90%,安裝工程完成70%;這是我國第二套、實際上是第三套核工程;是集核材料生產和核後化工處理的綜合性的國家絕密工程。當時職工家屬不準隨行,重慶信箱通訊,白濤的地名也從地圖上消失四十多年,直到2009年國家確認對公眾部分開放,作為旅遊和國防教育基地後,方重新公之於眾。

該工程長二十多公里。主洞室共十二層、高79.6米,拱頂跨度31.2米,完全隱藏在山體洞內。洞內大型洞室18個,洞口19個,洞深最長有幾百米。道路、導支洞、巷、隧、豎井130多條,挖掘的石方150萬立方米,鋪成1立方米的路基可長達1500公里。整體設施佈局宛若迷宮,洞中有洞,洞中有樓,樓中有洞,沒有路標指示,讓你迷路寸步難行。

現在供旅遊開放展示的是其中的主控廠房101工號,共有十二層。它是由2001根工藝管和幾十根安全控制棒組成的石墨水反應堆;其規模不足整個工程的十分之一。通過迷宮進入810大廳。是個高二十多米的裝料操作間,近二十米高的屋頂下,安裝一部直徑20餘米、360度迴旋的環形吊車,通過吊裝孔運來工藝管及核料,供更換工藝管道吊裝使用。整個施工中必須確保核工程設施建設對核輻射防護的安全度、系統自控儀表的準確度、和環境空氣檢測的清潔度的嚴格要求;確保將來生產的正常安全運行。

核堆內的溫度、溼度、流量、嚴密性檢查、信號、劑量檢測、工況調控、安全保護、遙控卸料等八大系統,通過管道、閥門、自控儀表、元器件、信號、電訊控制線路傳輸到中央計算機控制大廳的幾面儀表盤上,操縱員對堆內工況一目瞭然;

各種纜線、不鏽鋼工藝管道密如蛛網,長達數千公里。通過三層嚴密的安全保障設施,以及空氣、劑量檢測系統,確保設施運行、人員的安全。工作場所按不同的安全功能、清潔要求,分紅、橙、黃、綠、白分區管理;人員進出憑專用證件,互不串行。

對特殊區域崗位人員的要求更為嚴格;這是一個集國家當時最新科學技術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綜合性的系統工程。

供水系統則由烏江邊的取水口泵站提供。安裝的八臺2500千瓦電機,帶動大型高壓水泵取水,通過二條1.5米直徑長達數公里的輸水管線到山洞。據說用量最大時會把烏江一半水都抽走,用水量之大可見一般。

堆內核裂變反應產生的高熱度水,通過二個不同的密閉迴路進入熱交換器進行熱交換,一回路冷卻水由8臺5000千瓦電機水泵運轉註入堆內循環使用。並將冷卻的循環水排出洞外。

如果將高溫的熱水利用起來就是核電站。就是在一、三迴路中間增加二回路系統,將熱交換後的高溫水通過膨脹成高壓蒸汽輸送到常規島,推動汽輪機葉輪帶動發電機發電。餘熱水通過熱交換器的冷卻後再重複利用。

核電站和火力發電最大不同,是產生過熱蒸汽的原子鍋爐裡用的是核燃料,而火力發電鍋爐燃料是燃煤或天然氣。其他與普通電站並無二致。


洞體高大長又寬,這麼龐大的工程,解放軍官兵炸山開洞施工挖掘工作,是十分艱苦充滿危險的。稍有不慎巨石墜落、高空跌下或清理危石,都可能造成人員傷亡。那時國家沒有盾構機等開挖洞體的大型裝備。只能靠簡易的空壓機、鉚風槍打眼放炮、軌道翻斗車、挖土機、剷車、汽車來裝運石渣,牆、頂面綁紮鋼絲網,水泥攪拌車來噴澆洞頂牆體的水泥被複。有部分全靠人力完成。青春熱血鑄就偉大事業。就是靠我們人民子弟兵這種對黨忠誠的愛國熱情和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的精神,創造驚天動地的人間奇蹟。

在不到十年工程施工中,犧牲的幹部戰士近80名。離洞口六七公里外的一碗水,建有一座為建設821工程犧牲的烈士陵園。我曾去憑弔過,覺得場面有點破敗,應好好整修一下供後人瞻仰。不忘過去,我們應該永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永遠緬懷那些為了祖國安全,和國防工程建設獻出年輕寶貴生命的無數的先烈們。

形勢發展變化,工程終未建成。但它仍然不失為當今世界已知最大的人工地下核工程。這是一個集神秘、秘奇、神聖於一體,被權威人士譽為深山洞藏的和氏璧,可與三峽工程爭鋒的驚天工程,是我國當代最偉大的地下長城,說不定將來在某一歷史的重要時刻,或許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影響世界的未來。

816地下核工程,是我國最具時代特徵,含有三線建設、國防軍事、核能利用、旅遊教育等諸多現代元素,是不可多得具有人文歷史科學重大研究價值的工程代表。您如有機會,值得親臨前往現狀一睹芳容


五 歷史的回聲

歷史的腳步總是在鏗鏘的激盪聲中砥礪前行。彈指一揮間,過去四十多年。

中國改革開放春風吹拂神州大地,祖國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我曾數回涪陵,有幸目睹見證涪陵城市建設的巨大成就。

當年兩江匯合處的渝東南小山城,投入改革開放大潮,藉助國家三峽工程開發建設乘勢而為。如今已發展成為裝備製造、醫藥食品、電子信息、化工化纖、材料、新能源行業,已將成為涪陵區的六大支柱產業。是庫區水陸樞紐物流中心、渝東南新興工業基地和地區經濟輻射中心。成為集商貿、工業、物流、交通、旅遊、山水園林、宜居的近百萬人口的大城市。

在波瀾壯濶、浩瀚東流的長江和急流奔騰、懸壁青峰的烏江上,十多座跨江公、鐵大橋和高鐵、高速路,把二江三岸五團緊密聯接在一起。十里濱江美麗可愛,數百棟幾十層高矗立的樓宇,直插雲天,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原來舊城已不見蹤影,讓你幾乎認不出它的原有風貌。涪陵三寶——千年水下水文白鶴梁、鬼斧神工的武陵山大裂谷和816工程地下核軍工洞,成為涪陵城市的三張靚麗名片。

當年工程所地、地圖上消失的白濤又回來了,顯得更有生氣。鎮子整體搬往烏江西岸,成了欣欣向榮繁華新集鎮。從西岸跨過重建的烏江大橋,一條通往武陵山大裂谷的高級油沙路從洞體門前穿過。早已通車的渝懷(化)鐵路,從老鎮上空穿越,不時有巨龍驚天動地從老街頭頂飛馳而過。中國最大的頁岩氣產地離此不遠,江東成了新的化工園區。

816廠在九十年代轉民中改建成五十萬噸合成氨大化肥。廠址就在江東,原二三三公司機關駐地、和溝裡的材料設備庫場地。原來山溝二邊層層重疊、依坡而建上下高達百米,綿延1公里多長的千百棟職工家屬房早已不見了蹤影 ,只有馬路邊我家曾經住過的那棟土坯房,還在向我這主人張望。經整修改造,它成了廠門衛的值班室。

這讓我想起當年816地區工作十幾年生活情景。

白濤鎮周邊的風是出了名的,常常能把屋頂掀翻。這可能與該地區處於河谷低地四周高山的地形有關。穿越地區二十多公里長的烏江江段,南北各有一個不寬的懸崖削壁的峽口,夏天的高溫,地形和高落差形成的熱量不易散發出去,在河谷地反覆旋流、形成地區的高溫熱風。該地區夏季三十八九度高溫長達一二個月,真的,年年夏日酷暑當頭的日子,我們不知是怎樣挺過來的?!

有人說重慶高溫在涪陵,涪陵高溫在白濤;這三地我都呆過,這話不假我算是領教了。夏天的熱風把茅草、莊稼葉子烤焦,風吹成條條細絲。家家戶戶門前場院澆水、房頂噴水、室內地面灑水;門窗縫都用報紙糊起,關門閉戶不讓熱風進來。芭蕉扇不管用,躺在床的竹蓆上汗流浹背,一會兒就印出個人影兒。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三五十塊工資不高,家庭用電扇不多。記得在83年夏天特熱受不了,我狠狠心到涪陵用了一百四十多塊錢抱了臺式電扇回來,看到全家人高興的樣子,那日子真的終生難忘。

近二十多年來,我曾幾次回到當年奮鬥工作過的地方。記得前年八月,我們一行去參觀816地下核軍工洞,從接待室出來穿過公路的地道就到洞口,開放了兩個洞,1號進、2號出。我們去了310房間,抬眼望房頂,是堆本體大件的最下一層,是一百六十噸重的不鏽鋼桐體,底平面是密密麻麻滿天星辰般的穿工藝管孔洞。這是反應堆底部遙控卸料的大鍋處,下面是一口直徑十二米的大鍋,卸下的核料,通過鍋底下的水力運輸送到102工號深水池暫時存放。房間裡有臺梁式模擬吊車供檢查使用。這裡是放射性最強地方,由機器人操作。萬不得意人慾進入,工作人員須穿特種防護服並有人檢控,只允許工作幾分鐘就得換人。

縱橫交錯的各種管線和電纜有序地排放;沿途照明換上了節能燈發出耀眼的光亮。到810大廳和中央控制室參觀後,又來到104工號,這是為堆內大件拼裝的場地和餘熱發電汽輪機廠房。我彷彿又回到四十多年前那個火熱的建設年代,看到熱火朝天的施工戰鬥場景:

各種機器聲的轟鳴。橋式吊車吊鉤下各種設備構件,在洞內空間中不停地移動起落,起重指揮者的三角紅旗在手中飛舞,發出旗語指令和哨聲;電焊機在嗡嗡地歌唱,焊槍觸發出生命的火花,放出一道道閃眨耀眼的弧光,瞬間把空間照的淨亮;

設備安裝就位的哨笛聲、構件拼裝鉚釘槍發出達達達的鉚接聲響和大錘清澈的敲擊聲;在密如蛛網的鋼筋網中,自由穿行的鋼筋工們熟練地將鋼筋綁紮在一起。這是中國人民在奮戰三線建設那個年代,為了祖國建設、為了保衛人民和平勞動,在工程施工中高奏的一曲團結緊張、熱烈繁忙、和諧協調而有序的多重勞動大合唱,一首滿懷激情、威武雄壯動人的勞動戰歌。

因工程停建,好多東西未安裝是看不到的;但如建成了普通人來不了,來了你也不一定能讓你看到。停建後的八十年代正是百廢待興的困難時期,工廠裡將有些能拆卸變賣的設備材料早已拆除變現。如今有的地方變得有點面目全非。


回望四十年前我國貧瘠而剛強,備戰為破局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看到今天祖國欣欣向榮繁華昌盛的錦繡河山,作為一箇中國人,感到十分光榮與無比自豪。

我們發展核武器目的,最終是為了消滅核戰爭;和平利用核能、造福整個人類。

當前世界處於百年鉅變之中;世界並不安寧。美總統為了美國優先,不顧他國死活,他上臺後退協、制裁成風,用國內法代替國際法,依仗強大的經濟軍事政治實力,用翻臉不認人的欺凌霸權手段,掄起單邊主義增稅大棒,極限施壓,武力相威脅;對我挑起貿易科技戰,妄圖遏止我中華崛起。當前中美貿易戰正酣。對此我們不願打、不懼打,也有信心打勝這仗。對他們的醜惡本性,決不能抱任何幻想;應居安思危,我們只有做強自己,才能無敵於天下。

在歡慶建國七十週年國慶來臨之際,中國人民在黨的旗幟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個百年奮鬥目標中國夢的征程中,排除萬難、團結一心,乘風破浪、揚帆遠航。一個繁榮富強引領時代前進、走向世界大同的社會主義新時代就在前面,我們中華民族將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東方。

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我們的明天將更加美好,世界人民夢寐以求人類命運共同體,和諧幸福的地球村未來將變得更加光輝燦爛。

今天,八一六地下核軍工洞,成了旅遊和國防教育基地向公眾開放。讓更多人去體驗當年老一輩建設者奮鬥精神的風采。我們對地下核工程神秘神奇神聖的雄偉壯舉和那個歷史時代產生的壯麗史yff般的奇蹟,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讚歎!

歷史就是這樣,中國人民挺起胸膛邁著堅定腳步,在鏗鏘的激盪聲中勇往直前不斷前行!

金子山下 || 關於金子山下)(文/圖 薛定均  編輯/書中浪子)



《金子山下》是薛工(薛定均同志)寫的回憶文章。四五十年前,你們也許還小,或者還沒出生。但這是我和你們的父母雙親,爺爺奶奶曾經共同奮鬥經歷過的真實故事。當年我們激情滿懷、戰天鬥地的艱辛場景還歷歷在目,至今難以忘卻。

今天,我告訴大家這個漸行漸遠的一段往事。我們千萬不要忘記國家落後就要捱打,沒有國那有家的道理。今天,我們國家的強大,是幾代人艱苦奮鬥勞動創造的結果。不忘過去、珍惜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也許會有諸多不如意之處,但這是前進中可克服戰勝的困難和問題。祖國美好未來還需要每個中國人共同去創造,也是國人的責任和擔當。

這篇文章曬出和朋友們共享,希望得到大家的喜歡。

我國核工業建設歷史,從五十年代中開始到整個六十年代在大西北。六十年中到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初都在大西南搞大三線建設。那時中蘇關係緊張北疆陳兵百萬,美、蔣沿海封鎖、反攻大陸。原在西北大後方的國防工程一下暴露在蘇修的槍口之下,中央決策不得不向大西南轉移。毛主席指示,沒路騎毛驢也要去。擋了褲子也要上。可見中央領導為國家安危睡不好覺。情勢非常危急,集中全國之力的非常時期,與帝、修、反搶時間、爭速度,儘早建成投產拿出合格產品。當時文革時期,但對國防工業系統實行軍最管,外面大亂,內部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影響減之最小。

上面講的是國防建設的實施建設階段。其實整個國防工程建設包括規劃選點,勘察設計,施工設計,組織施工,人財物計劃制訂實施,設備儀器、研製採購,工程質量保證和工程的試運轉和驗收,交付建設單位生產使用。這是一個涉及方方面膨大的系統工程。

就我們核工業核反應堆工程建設,西北為一套,816為二,川北廣元為三。因二套在地洞內工期長,暫緩,把川北工程搶建為二套。我們人馬又調往川北搶建821工程。建成後又馬不停蹄趕赴816工程,則因該工程最終未建成下馬,就沒寫續篇。所以我文章主要寫大西北和搶建821工程。建成後奔向新的征程即指八一六工程。往下就沒寫。當然這一個個感人片斷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

"金子山下"這篇文章,彌補了中國乃至世界最大地下核工程一一816工程紀實的缺憾。

薛定均2020.1.22.

金子山下 || 關於金子山下)(文/圖 薛定均  編輯/書中浪子)


作者風采:


金子山下 || 關於金子山下)(文/圖 薛定均  編輯/書中浪子)


薛定均 男 江蘇常州武進人 1939.11出生江南水鄉太湖之濱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60年畢業;大專學歷、高級工程師、首批全國註冊造價工程師。

畢業後參加中國核工業二三公司工作直到退休。終生從事我國多座核反應堆工程和核電站建設。

從大西北的荒無人煙大漠戈壁,到大西南的高山密林荒野深溝;走南闖北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處處留下我們第一代核工業人的堅定足跡。從一個英姿勃發青年到雙鬢斑白老人,走過近四十年艱辛歲月,直至1999年退休。退休後應聘於江蘇核電和四川中砝、成都詠正等幾家工程諮詢公司的技術負責人。

本人學生時代喜歡讀書、愛好文學,特別是紀實報告文學、小說、散文、詩歌等。

2018年10月出版25萬字《朝花晚香 》紀實文學、散文、詩詞文集。

現為四川省老詩創作研究會員、四川省嫘祖文化促進會員;成都市金牛區作協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


金子山下 || 關於金子山下)(文/圖 薛定均  編輯/書中浪子)

   李淑華,書中浪子,女,1966年出生,中學英語高級教師,鎮江市作家協會、丹陽市作家協會、丹陽市詩詞楹聯協會會員,鎮江市委統戰部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丹陽市委統戰部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會員,丹陽慈善總會義工、丹陽護生小居、丹陽鳳凰慈善、丹陽如意慈善會員,曾在《青年詩林》《鎮江師專》《丹陽日報》《鎮江日報》《京江晚報》《英語週報》《中學生英語》《英語之友》《揚子晚報》《作家天地》《當代作家》等報刊雜誌,在《同步悅讀》《作家平臺》《一線作家》《人民雜誌》《新長江文學》《藝術薈萃》《女人花文學》等微刊及大小網站論壇發表或獲獎的論文、詩歌、散文、小說、評論等1500篇。《中外文藝》《當代文摘》《最美作家》特邀專欄作家,《浪花文藝》創始人、總編、主播。


金子山下 || 關於金子山下)(文/圖 薛定均  編輯/書中浪子)


金子山下 || 關於金子山下)(文/圖 薛定均  編輯/書中浪子)

頭頂一輪紅日 郭振東


作者風采:


金子山下 || 關於金子山下)(文/圖 薛定均  編輯/書中浪子)

郭振東藝術簡介


郭振東(隨光逐影),男,筆名:遠山。江蘇丹陽人,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美國攝影學會會員,全國公安文聯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家協會理事,丹陽市攝影家協會顧問,中國藝術攝影網簽約高級攝影師。


數百幅作品在國際國內攝影大賽中獲獎入展。2012年舉辦《“隨光逐影 風韻無限”郭振東藝術攝影作品展》,出版《郭振東藝術攝影作品集》。多次獲得地方政府文學藝術成就獎。
2019年7月在中囯文聯攝影藝術中心主辦的《2019“大美祖國”全國攝影作品徵集活動》中榮獲“優秀評委獎”。


金子山下 || 關於金子山下)(文/圖 薛定均  編輯/書中浪子)


中文:歷史的腳步總是在鏗鏘的激盪聲中砥礪前行。

英文:The pace of history is always forging ahead in the sonorous agitation.

日文:歴史の歩みはいつも高らかな激動の中で勵ましつつ前進す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