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的歷史-周昭王伐楚

書接上文

上次說完了西周的奴隸階層,接著說周康王之後的故事。

康王崩後,他的兒子姬瑕(xiá)即位,是為周昭王。

周朝經過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三代人的苦心經營,大周王朝進入了成康之治,到了巔峰盛世的時期。而根據中國古代歷史的規律,一個朝代一旦進入巔峰之後,通常都會掉頭向下,走向崩潰,如同老子的道家思想所說的那樣,物極必反。


周王朝的歷史-周昭王伐楚

周昭王


周康王的兒子周昭王就是一個庸碌天子。史書中說他奢侈荒唐,玩物喪志,上樑不正下樑歪,朝臣們對他也是投其所好,使得整個朝堂的風氣變得十分的惡劣,驕奢淫逸的享樂生活早就麻木了這幫人的神經,也讓他們忘記了祖輩們當年的崢嶸歲月。

周昭王的一生,打了很多次仗,打淮夷,打戎狄,在成康之治盛世的積累下,周朝國富民豐,兵強馬壯,有了這些家底作為後盾,剛開始他確實也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比如對淮夷的暴力打擊確實加強了這一地區的統治,使得東南淮夷等二十六個小國前來朝見臣服。


周王朝的歷史-周昭王伐楚

淮夷


東南方向臣服以後,周昭王又決定攻打南蠻,也就是楚國。

楚人一直對中原深深不滿,是有深層原因。

首先楚人祖先本來就來自中原,後來才被趕到了南蠻之地。其次是周昭王的爺爺周成王當年雖然封了楚國國君熊繹為子爵,可是天下諸侯大會的時候,讓熊繹看管篝火,以如此的輕慢之禮對待楚國的國君,楚人不得不憤慨,楚人的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


周王朝的歷史-周昭王伐楚


但此時,周昭王目前想要對付的楚國已經是一個不好惹的國家了。

一是熊繹帶領幾代族人臥薪嚐膽,發憤圖強,楚國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積貧羸(lei)弱的國家了。

二是楚國所處的位置,處處崇山峻嶺,河流湖泊,打起仗來很不方便。

但是周昭王對這些決定戰爭走向的重要因素,一律的認為武力可以克服一切障礙。在這種粗暴的指導思想下,他親自率領周朝的王牌軍隊御駕親征,期望速戰速決,一錘定音。


周王朝的歷史-周昭王伐楚

沒成想僅有兩萬士兵的楚國人,採用了游擊戰術,不斷的騷擾周朝大軍,使得周朝大軍疲憊不堪。這一次的戰鬥持續了八年多的時間,速戰速決變成了拉鋸戰,盛怒之下的周昭王在這個惡性循環中不能自拔,連續三次御駕親征於楚國開戰,但周昭王至死也沒有滅掉楚國。

周昭王最後一次親征中,自己反而掉到漢水裡淹死了。

從此以後,周王室的軍事實力一落千丈,這個時候,不光是諸侯們開始不安分守己了,連原來被周人打服的戎狄蠻夷也都開始蠢蠢欲動,這也為後來的犬戎之後埋下了隱患。

周昭王除了發動戰爭,敗光的物質上的財富,還給周朝的立國之本,也就是禮制制度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害。

周公的禮制源於諸侯對禮制的遵守。一旦有人破壞了周禮,而周天子又不加以懲罰,那周禮的神聖性和權威性就會崩塌,要想延續周禮,就必須保證沒有人敢違反周禮。


周王朝的歷史-周昭王伐楚

魯魏公


周昭王登基後沒幾年,魯國就出現了一起震驚朝野的惡性事件。

魯魏公殺死了自己的兄長魯幽公以後自立為君,這種以下犯上,大逆不道,公然破壞禮制的舉動,不但沒有受到周昭王的懲戒,反而得到了周昭王的默許。這一態度使得整個天下大愕,隨後整個周朝境內倒行逆施的現象便屢屢發生,一發不可收拾,這一下子使得周公的禮制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這種制度及精神層面的雙重破壞,導致周朝的天子權威喪失殆盡,禮崩樂壞的序幕已然拉開。

魯國的第一任國君就是禮制的創始人周公,而對禮制破壞的最典型最厲害的就是他的玄孫魯魏公,想想是多麼可笑。

周昭王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周穆王姬滿繼位,下次我們說說周穆王的事。

喜歡的點個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