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作「蠻夷」的楚國,是如何從一個小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被稱作「蠻夷」的楚國,是如何從一個小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相傳,楚人的火神祝融的後裔,原本居住在中原,商王朝崛起後,四處征伐,楚人就遭了秧,一路被驅逐到荊山才定居下來。據《楚居》中一段對楚先君鬻熊的記載:鬻熊的妻子妣厲,生子熊麗時難產,剖腹產後妣厲死去,熊麗存活。妣厲死後,巫師用荊條(原文中為“楚”)包裹其腹部埋葬。為了紀念她,後人就稱自己的國家為“楚”。楚人在荊山安定下來以後,發現這裡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周圍又沒有別的強大部族勢力威脅,就開始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苦創業。楚人雖已經在南方安定下來,卻念念不忘自己的中原故鄉。然而當商人在江漢平原發現楚人時,楚人已經和南方蠻族相處多年,語言,文化與南人無異。而文化繁榮,經濟發達居於中原的商人對於偏遠地區的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極其輕視,把他們當做野獸一樣驅逐獵殺。這種中原華夏高高在上的觀點影響了中國幾千年。對於商人的攻殺,實力弱小的楚人只能卑躬屈膝,以求圖存。原為中原後裔的楚人從此也跟以商為代表的中原文化結下了樑子。不但發展出強大的軍事力量,也發展出了比肩於黃河流域中原文化的南方長江流域的楚文化。

殷商末年,周文王為擊敗商朝,派使者往四方聯合諸侯,其中就包括楚人。此時楚人的首領為鬻熊,他看到了楚人報仇雪恨,重回中原的機會就帶領軍隊趕來助周王滅商。鬻熊被委以火師的官職,為助周滅商兢兢業業,然而此時的鬻熊已經壯士遲暮,不久後病死於火師任上。武王克商以後,對於有功的部族進行封賞,楚人的首領鬻熊之子等候在殿外,想著自己的父親為滅商付出了生命,即使不能被封為伯、候至少也是最低一等的子爵吧。然而……他想多了,武王的分封重點照顧自己的宗親和有血緣姻親的關係,所剩不多的封賞都給了力量強大,有功勞的諸侯以安撫他們。對於力量弱小,又被中原諸侯視為蠻夷的楚國,周武王直接漏掉了。瞬間的一萬點傷害讓楚人寒透了心。直到多年後,周成王想起來了楚人的功勞,封鬻熊孫子熊繹為子爵,楚人終於被中原王朝接納,承認,楚人自此建國。

楚國建立後不久,楚人並沒有真正為中原諸侯所接受,周成王召集天下諸侯來鎬京朝會,熊繹興奮前往,到鎬京後依舊被諸侯當蠻夷看待。成王也不讓他入殿,讓他與戎狄首領在外面看火堆,跟個下人一樣被使喚。楚弱小,熊繹只能逆來順受賠笑臉,韜光養晦。周成王很滿意,每逢朝會,就讓熊繹主持升火儀式。周康王即位後再次封賞諸侯,楚人再一次被周天子忽略不計。楚人重回中原的希望徹底破滅,對周王朝不再報任何幻想。

被稱作「蠻夷」的楚國,是如何從一個小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熊繹死後,被弄的沒脾氣的楚人再也不看重周天子的封賞,老子不玩了,桃木弓、苞茅你們不稀罕我們稀罕,不再上貢。周昭王大怒,周昭王十六年(公元前985),周昭王率領旌旗獵獵的大軍南征楚國,楚國弱小,不能硬剛,就打起來了游擊戰。周昭王想象中的兩軍對壘,戰車對沖的勝利並沒有到來,楚人打完了就跑,不斷襲擾。劇情與反映北美獨立戰爭的電影《愛國者》類似,劇中英國龍蝦兵最擅長排隊槍斃的兩軍對射,北美游擊隊就深得幾千年前楚人游擊戰的精髓,隱蔽于山林,打完了就跑。當時歐洲各國交戰都有默契,不打指揮官,因為指揮官是維持隊形,指揮開槍的關鍵人物,重點是指揮官大部分都是貴族,西方社會你懂的。而北美游擊隊專挑指揮官打。而楚人更厲害,直接把周昭王給弄死了,據傳楚人的間諜用膠粘了一艘船,在周昭王撤退到漢江的時候獻給了周昭王,船到水中央就散架了,周昭王溺水而亡。關於周昭王之死還有別的說法,周人含糊其辭的記載是南巡死於途中。反正是死了。這次楚人又跟周王室結下樑子了。戰爭的結果是楚人又被迫南遷一段距離,而周人再也不敢南渡漢江伐楚。楚人也明白了,周天子靠不住,楚人當自強。

從熊繹韜光養晦,知恥而後勇大力發展力量後,經四世傳到了熊渠的手中,楚國開疆拓土,力量突飛猛進的增長。而周王室越來越弱雞,熊渠一口氣封了三子為王,與周王室分庭抗禮,並向中原叫板:“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走自己的路,讓中原人說去吧。你們說我是蠻夷,那就讓你們瞧瞧蠻夷的厲害。熊渠在位期間西伐庸國、東攻揚越、滅鄂國,使楚國成為雄踞江漢的南方大國。

周平王三十年(公元前741年),楚國國君楚厲王去世,楚武王殺其兄楚厲王之子,自立為君。此時周平王已經東遷,天下已經進入諸侯爭霸時代。楚人好戰,楚武王在位五十一年,征戰一直伴隨著他。楚武王先是實現先君夙願,滅亡權國。滅權國以後,楚武王並沒有將此地分封,而是設為縣,有楚王直接派縣尹管轄,縣尹不能世襲,不能有自己的軍隊,縣的財賦也要上交國家,不能據為己有。楚武王此舉開了郡縣制的先河,權縣也被稱為“春秋第一縣”。楚人不拘泥守舊,敢於開拓的精神由此可見一斑,比楚武王稍晚的管仲在齊國行政區劃改革時都沒有敢於突破分封的紅線。但楚人敢,這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讓楚國在春秋初年迅速進入上升期。

在滅權國以後,楚武王把目光移到了一座富藏銅礦的山——銅綠山。而周王室為了保證這裡的銅礦為己所用,分封了漢陽一帶分封了諸多姬姓諸侯國,以保障銅礦的開採,運輸到王畿。而隨國就是是漢陽諸姬裡面最為重要的諸侯國,把守著銅綠山,國力不容小覷。但楚國要成就霸業,就必須要突破漢陽諸姬北上中原,必須將銅綠山佔為己有,以做兵刃戰甲。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上,一個新興國家與一個沒落中的國家必然會發生衝突、碰撞。

被稱作「蠻夷」的楚國,是如何從一個小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武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入侵隨國,先派大夫薳(yuǎn)章去求和,把軍隊駐在瑕地以等待結果。隨國人派少師主持和談。楚臣鬥伯比對楚武王說:“我國在漢水東邊不能達到目的,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擴大軍隊,整頓裝備,用武力逼迫別國,他們害怕因而共同來對付我們,所以就難於離間。在漢水東邊的國家中,隨國最大。隨國要是自高自大,就必然拋棄小國。小國離心,對楚國有利。少師這個人很驕傲,請君王隱藏我軍的精銳,而讓他看到疲弱的士卒,助長他的驕傲。”大夫熊率且比說:“有季梁在,這樣做有什麼好處?”鬥伯比說:“這是為以後打算,因為少師可以得到他們國君的信任。”楚武王故意把軍容弄得疲疲塌塌來接待少師。少師回去後,請求追逐楚軍。隨侯將要答應,季梁勸阻隨侯,隨侯害怕,從而修明政治,結好鄰國,楚武王見無機可乘就沒有敢來攻打,而是強求隨侯替楚國要挾周天子。楚武王說:“我們是蠻夷,現在中原諸侯都背叛天子而互相攻伐侵奪。我也有一支不像樣的隊伍,想因此參與中原的政事,請求周王室尊封我的名號。”隨侯畏懼楚國的兵威,照辦不誤,派遣使者向周天子進言,請求尊封楚國國君名號,但周天子沒有同意。

楚武王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隨侯通報楚國,說周天子拒絕提高楚君的名號。楚武王聞訊大怒說:“我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師,很早就去世。周成王提舉我的先公,竟然只封高他子男爵的土地,讓他住在楚地,蠻夷部族都順服於楚國,而周王室不提升楚國爵位,我就只好自稱尊號。”於是當即自稱王號。當時周王室衰微,對楚國無可奈何。然而僭越稱王並沒有給他帶來伐隨的勝利,也許是隨國氣數未盡,楚武王先後兩次親征伐隨都鎩羽而歸。

楚武王五十一年(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已經年逾古稀,是提籠遛鳥,頤養天年的歲數了。楚武王望著鏡中的白髮,想到自己已時日無多,回想喊殺震天的沙場歲月,隨國始終是過不去的坎。楚國大業,在此一舉,雖餘暮年,尚可一戰。楚武王日漸衰老的軀體再次撐起鮮亮的戰甲,第三次親征伐隨。軍隊剛走到漢水東岸,楚武王意識到走不動了,在漢水邊的一棵樠(mán)木下,楚武王心有不甘的望著隨國的方向,他已經看不到勝利的那一天了。蒼天薄楚而厚中原久矣,在滔滔流去的漢江水邊,他不會想到八十年後他的後人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的春秋霸業。南方的溼寒之氣漸漸侵蝕了他滿腔熱血的身體,空曠的江漢平原上留下了他功業未成身先死的嘆息。楚武王留下遺囑,密不發喪,繼續前進,棺中伐隨!然而,這一次楚軍依舊沒有攻取隨國,楚軍在脅迫隨人求和之後即整軍而還。楚武王徵隨雖最終失敗,但楚國國力並未受此影響,反而愈戰愈強,北上中原的勢頭已不可阻擋。

被稱作「蠻夷」的楚國,是如何從一個小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