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因何而得名?生活在這裡要知道!

我們總說“人如其名”,一個城市也是如此。“城如其名”,其實,湘潭本不叫湘潭,“她”有過許多別號美稱:“小南京”、“金湘潭”、“天下第一壯縣”、“蓮城”、“蓮鄉”、“檳榔城”……,她的本名“湘潭”到底有著怎樣的由來呢?最後是誰又為何將它命名為湘潭,這裡面大有學問。

湘潭因何而得名?生活在這裡要知道!

春秋戰國和秦朝時期,湘潭縣還未出世。只知有臨湘縣隸屬長沙郡。漢朝時期設湘南縣、臨湘縣,湘潭縣分屬這兩縣,漣水以北屬臨湘,以南屬湘南。三國時期隸屬衡陽郡,南朝梁天監年間502—519,湘江以東的陰山縣分出西部另立一縣叫湘潭縣,縣治設在今株洲縣石灣,地轄今衡東縣境,屬湘東郡。

湘潭因何而得名?生活在這裡要知道!

唐時湘潭縣疆域圖

何以叫湘潭?

據史料記載,“湘潭”二字首見於公元前53-38年間的揚雄所著《方言》,《方言》曾提到“湘潭之源,荊之南鄙”。首見史籍則為《北史-蕭退傳》梁武帝蕭衍於天監(502-519年)年間封蕭退為湘潭侯,其侯國稱湘潭,其封地在今攸水、茶水一帶,屬湘東郡,並不是今天的湘潭縣。這是湘潭之名始見於史書。

地方史專家周磊先生介紹,歷朝歷代,湘潭縣轄地幾經變遷,直至唐天寶八年(749年)將梁湘潭縣的南部劃出,而將其鳳凰山以北加上衡山縣北部直至嶽麓山定名為湘潭縣,這也是解放前湘潭縣的格局。

湘潭因何而得名?生活在這裡要知道!

而關於湘潭的命名,明嘉靖刊《湘潭縣誌》記載:“境瀕湘水,境內有昭潭……因以為潭名”,即認為湘潭得名於昭山下湘江中的湘州潭,即昭潭,此潭實際為湘江中較深的一段,但因為與周昭王的傳說相關聯而頗為有名,以至於作為一個主要地理特徵自唐朝起賦名其所在的地域為湘潭縣。這個說法雖然流傳甚久,但它是以唐天寶年間的湘潭縣境提出來的,與南梁時“湘潭”的命名顯然不符。此外,若“以潭名”,那麼“湘”字又該作何解釋呢?所以,湘潭得名於昭潭的說法恐怕還值得考究。

據周磊先生考證,清光緒刊《湘潭縣誌》中,有“梁立湘潭國,與漢湘南,吳湘西,北望迥絕。潭之言潯,延迤深遠之稱,不必臨湘川而氏縣也”,以及“陰山以洣水為界,北攸南陰山,時更於陰山之西而立縣,反又能近湘,故曰湘潭。潭,覃也,延也,非以澄淵名潭也”,這兩處說法顯然與湘潭的得名有關,它否決了湘潭以潭命名的說法,並提出“近湘”、“不必臨湘川”與“潭”是“延”、“延迤深遠”的說法。

湘潭因何而得名?生活在這裡要知道!

如此一來,“湘潭”的“湘”又是什麼意思呢?一般認為,“湘”可以有兩種解釋:第一,可以解釋為湘水;第二,也可以解釋成當時的政治中心臨湘。那麼,那到底哪種解釋更恰當呢?

在這個問題上,周磊先生認為,第二種解釋更加合理。據他考證,在歷史上,臨湘在秦時稱為湘縣,到公元前202年改湘縣為臨湘縣,直至隋煬帝時,臨湘縣才改為長沙縣而沿用至今,從秦設立湘縣到隋煬帝改臨湘縣為長沙縣的期間,臨湘一直都是王國的都城或州郡的治所所在,即政治中心,這就為以臨湘為出發點而命名地名創造了條件,如秦漢有湘南縣,其地非湘水之南而是湘縣之南,這早有定論,其縣治在今湘潭縣古城鄉古城村。此外,吳立湘西縣,南朝宋立湘陰縣,都是以臨湘為出發點命名的。而清光緒刊《湘潭縣誌》中提到,潭,延也,延迤深遠之稱,據梁立湘潭既跨湘水,那麼就不是湘水的延遠,從這一點也可以得知湘潭的“湘”並不是湘水,而是臨湘。

湘潭因何而得名?生活在這裡要知道!

梁時的“湘潭”與今天的“湘潭”在地裡範疇上已經有所變遷,但追溯湘潭的命名,卻不得不回到它的原點。“湘潭”二字與周昭王的傳說無關,它的命名起於其地理位置,它是以臨湘為出發點而命名的一個地名,“湘潭”即為臨湘之延也,即臨湘的邊遠。

文章整理自:湘潭檔案資訊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