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偉:“最艱苦醫療隊”的領頭人

在來自全國各地的援鄂醫療隊中,駐紮在武漢市武鋼二院的天津第一醫療隊,被國家衛健委稱為“最艱苦的一支隊伍”。這支“最艱苦醫療隊”的黨總支書記、領隊,是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黨委書記陸偉。

1月24日接到馳援武漢通知的陸偉,1月26日就已經率隊抵達武漢抗疫一線。他帶領的這支隊伍由天津32家醫院的138名醫護工作者組成,對接援助醫院是武漢市青山區武鋼二院。

雖然對抗疫一線的艱苦條件有心理準備,但陸偉和他的同事們面對武鋼二院的現狀,還是震驚了:醫療隊即將入駐一座廢棄多年的樓房,樓內垃圾成堆,沒有最基本的醫療設施,沒有藥物,甚至還沒通電。而在他們抵達武鋼二院前夕,當地已接收了60多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人住進這座大樓。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1月28日一大早,陸偉緊急召開臨時黨組織會議,決定當天上午10點30分進入“紅區”,克服一切困難接管病人。

在收治病人的過程中,陸偉運用當年抗擊非典疫情的經驗,提出了“感控三原則”來保證醫護人員安全:實行分區管理,嚴格劃分紅區、黃區、綠區,避免交叉感染;實行規範防護,既保證人員安全,又避免過度防護;實行一人盯一人,一對一檢查防護措施,確保實現“零感染、打勝仗”的目標。為提高救治效率,陸偉又提出了“救治三原則”:輕症患者儘快出院,重症患者儘快轉輕,盡力救治危重症患者。“感控三原則”和“救治三原則”得到了國家疫情防控指揮部門的肯定,並在其他醫療隊中進行推廣。

武鋼二院收治的危重病人佔比很高,陸偉帶領醫生們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制定專門的治療方案。70多歲的患者翟大娘剛入院時,血氧飽和度只有70%左右,稍一運動就掉到30%,情況很不好。醫生們為她制定了吸氧與心理引導相結合的治療方案,最終將她從危重型變為普通型,直至病癒出院。

在陸偉的帶領下,天津醫療隊的隊員們始終保持著旺盛的鬥志,有的人護目鏡戴久了眼睛腫了,有的人因為疲倦走平路都會摔跤,但他們不肯休息一天。

武鋼二院的救治壓力減輕後,貴州醫療隊前來接替天津醫療隊。聽說天津的醫生要離開了,病人們紛紛從病房裡走出來,走到樓道里爭著跟隊員們合影,很多人忍不住哭了,在他們心裡,這些醫護人員跟他們是“生死之交”。

17年前,在抗擊非典疫情一線,處於風暴中心的天津武警醫院在“紅區”黨總支書記陸偉帶領下交出了漂亮的答卷——醫護人員零感染;17年後,陸偉再次不辱使命,帶領“零感染,零掉隊,零心理問題”的隊伍從武漢一線凱旋。

《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01日第2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