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復陽」患者並不那麼可怕

新冠肺炎患者「復陽」

並沒有那麼可怕

新冠「復陽」患者並不那麼可怕

雖然國外疫情日益嚴峻,但國內疫情在得到有效控制後,大量新冠肺炎患者陸續治癒出院,社會運轉正逐步回春。

然而隱患無時不在,四川一位女子在8次核酸檢測都為陰性的情況下,最終確診新冠肺炎。

研究人員在分析病例時,也出現了部分新冠患者「復陽」的現象,但其中的大部分其實是因為試劑檢測出現了「誤判」。

新冠「復陽」患者並不那麼可怕

截至3月10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在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14天隨訪中發現,262例新冠肺炎患者中共出現38例復陽患者,佔比14.5%,其中大多復陽患者為輕症。

新冠「復陽」患者並不那麼可怕

出現復陽和假陰性現象的原因很複雜,受影響因素也很多。研究人員表示,任何病毒的核酸檢測結果都不可能100%是陽性,對新冠病毒也不例外。所以結果出現誤差也很正常。

病毒的檢測結果與患者病情的輕重程度、疾病發展階段、採取樣本中操作的規範性和實驗室的檢測條件都有關係。

新冠「復陽」患者並不那麼可怕

檢測結果除了受檢測技術的影響,間歇性病毒釋放和病毒分佈也是主要影響因素。相比於其他部位,人體的消化道和糞便中更容易長時間殘留新冠病毒。

其次,取樣部位也可能會影響病毒檢測結果。如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李豔表示,鼻拭子取樣比咽拭子更加準確,因為咽拭子在取樣中可能會受口水或刮到舌頭的影響。

新冠「復陽」患者並不那麼可怕

圖片來源 : china.makepolo.com

然而慶幸的是,「復陽」的後果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嚴重。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復陽並不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在流行病學史中不會引發大規模爆發,也未發現人傳人案例,因為此時病毒是「死」的。

他提到,在曾經的治癒病例中發現,雖然在痰液中檢測出新冠病毒,但是此時病毒已「死」,「復活」重新培養是不可能的。

新冠「復陽」患者並不那麼可怕

目前出現的大多復陽病例,實際是因為檢測結果不精準導致的,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假陰性,治癒患者也可能會測出復陽的結果。

所以最準確的確診方式就是將CT影像和檢測試劑結果結合,即使試劑檢測的結果是陰性,也不能輕易放鬆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