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是隐忍大气,还是真的“扶不起”,或许诸葛亮早已心知肚明

世人都将一个不成才的人比喻为“扶不起的阿斗”,这句话中的人物原型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刘禅。刘禅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刘备在临终前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

然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刘禅被描述成了一个不理朝政、智商低下、毫无能力、乐不思蜀的这么一个偏负面的人物形象。甚至最后连刘备一手建立起来的蜀汉都亡在了他手里,因此人们给刘禅安了“扶不起的阿斗”这样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名号。那么,历史上的刘禅真如小说中说的那样昏庸无能吗?

刘禅是隐忍大气,还是真的“扶不起”,或许诸葛亮早已心知肚明

若刘禅真的无能,为何能得到诸葛亮的赞许

据正史记载,刘备生前曾询问过诸葛亮对刘禅的看法,诸葛亮直言:“非常聪慧,远超预期。”从诸葛亮说的这短短八个字,我们可以听出两点意思。第一点:可能刚开始诸葛亮并不看好刘禅,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后,诸葛亮发现了刘禅身上一些不易被察觉的优点,这些优点甚至超出了他的预期,

刘禅是隐忍大气,还是真的“扶不起”,或许诸葛亮早已心知肚明

第二点:刘备需要诸葛亮来评价自己的儿子,这说明刘备自身对于儿子刘禅的特点也并不是十分了解。这从侧面也反应出刘禅平常是个非常克制和忍耐的人,甚至让他最亲近的父亲都难以察觉。

所以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刘禅在尚未登基之前就已经有了不错的性格特征以及能力,因此他并非“扶不起”。

刘禅的无能,实际上是为了配合诸葛亮

世人都说刘禅是个傀儡皇帝,平时什么都不管。但世人却不明白一个皇帝要做的不是整天发号施令,而是让国家如何不断发展起来。

刘禅是隐忍大气,还是真的“扶不起”,或许诸葛亮早已心知肚明

刘禅也确实从他父亲刘备身上学到了这种授权于臣下的能力,他几乎把所有的权利都交给了诸葛亮。可以说在刘备死后,正是刘禅的这种无为而治,才促成了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在这点上刘禅甚至比他父亲刘备做得更出色。

所以说刘禅其实是非常有政治头脑的,他明白自己要在什么时候该做怎样的事,因此诸葛亮对他的判断基本也正确。

刘禅是隐忍大气,还是真的“扶不起”,或许诸葛亮早已心知肚明

刘禅其实比诸葛亮更了解国情

大家都知道,刘备临终前将蜀汉的一切几乎都托付给了诸葛亮,因此这让诸葛亮感到自身责任重大。所以他用尽毕生的精力去收复天下,匡扶汉室。

但是频繁的远征是要花大量钱财的,所以蜀国也因此背负着巨大的经济负担。刘禅在诸葛亮死后,正是出于对本国财力的考量,他停止了劳民伤财的北伐事业,这让蜀汉得到了一定的喘息时间,如果再这样空耗国力,只能是加速蜀汉的灭亡。

刘禅是隐忍大气,还是真的“扶不起”,或许诸葛亮早已心知肚明

乐不思蜀是假象,保全臣民才是本意

大多数人都认为乐不思蜀是刘禅昏庸的表现,其实事实却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刘禅的隐忍,以及他那能思常人不能思的本领,才最终确保了蜀汉百姓多年的安定。

如果当初刘禅在投降司马昭后表现出哪怕一点点思乡之情,那么以司马昭残忍的性格,恐怕最后遭殃的还是蜀汉百姓。所以刘禅要做到以假乱真,而且要做得彻底,乐不思蜀就是他能做到的最好表现,以至于世人皆被刘禅的表象所骗。

刘禅是隐忍大气,还是真的“扶不起”,或许诸葛亮早已心知肚明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刘禅心思缜密、为人谨慎,同时他也是个不在乎名声的务实主义者。只可惜生不逢时,若是生在和平时期,他一定能够有所功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