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共克時艱“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近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向美團外賣發出交涉函,稱其收取的佣金過高,呼籲美團給予廣東餐飲業實質性幫扶。隨後,美團方面回應稱,“我們聽到了來自商戶、協會的聲音,這些聲音提醒我們:疫情的影響,行業的困難比我們預計的還要大。”(4月12日 澎湃新聞)

受疫情影響,餐飲行業受傷最為嚴重,即便是海底撈、西貝這樣的行業巨頭,都直言扛不住,更不要說廣大中小商戶。幸好外賣模式的存在,仍然能為廣大商家帶來營收,否則情況更加難以想象。然而,非常時期又觸發了商家與外賣平臺的矛盾。疫情期間,商家的營收下降,希望平臺能夠減免佣金;而平臺則需要通過提升騎手工資及補貼來保證平臺配送效率,通過在部分地區降低單均配送費,並通過無接觸配送等舉措來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也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平臺也要考慮自身的生存。實際上,外賣平臺的佣金維持在10%—20%之間,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高。而且,佣金並沒有裝進平臺的腰包,美團的財報顯示,外賣佣金的80%都用於支付騎手工資,剩下不到20%則用來維護和提升平臺自身建設。

當下,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放鬆,外賣模式是最簡單、最直接地幫助商家增加訂單和收入的辦法。不管是平臺還是商家,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平臺與商家其實是唇齒相依的關係,商家需要平臺,而平臺當然也需要商家。此刻,只有都把盈利的預期降下來,相互理解、互相扶持爭取“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餐飲協會代表商戶維權的做法,可以理解,也是其職責所在,尤其是面對疫情給商戶帶來普遍影響的情況下,更應該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主張和維護商戶的利益。不過協會發聲的時候,也應考慮平臺的處境,而不是隻站在自身角度出發。同樣,對於平臺來說,面對商家的困難也要耐心傾聽,應與行業協會、商家共同協商,更積極地發揮平臺的作用,幫助商家面對疫情的影響。

實際上,在疫情爆發後,外賣平臺都相繼出臺了針對商家的措施。幫扶老商家上線經營和新商家開業,通過流量卡、代金券助力商戶復工復產。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優質商戶,美團按不低於3%~5%的比例返還外賣佣金。以廣東為例,目前返傭和活動補貼累計金額已超過1億,經平臺幫扶及商戶自救,廣深兩地餐飲外賣商家訂單恢復近九成,超五成商家訂單超過疫前。這些數據都說明,商家正在通過外賣平臺一步步活血。

據餐飲老闆內參的線上投票結果顯示:超六成商家認為,在同等條件下,擁有更多單量比低佣金更重要。每一筆佣金的背後其實都意味著餐飲商家將獲得更多的收入。是選擇多支出佣金,獲得更多的訂單、更多的營收,還是選擇少支出佣金或不支出佣金,也沒有相應的訂單和營收呢?

面對疫情的衝擊,對商家來說,一方面是要降低運營成本,努力“節流”;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持續改進產品和服務,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和滿意,獲得更多流量紅利和用戶訂單,實現“開源”。這遠比簡單的減免佣金更能夠增加收入。而不管是提高運營效率“節流”,還是獲得更多流量紅利和用戶訂單“開源”,都可以藉助外賣平臺的幫助,也都有賴於平臺的支持。

海底撈漲價之後,遭遇各方的批評,最後選擇恢復原價並向公眾道歉,這是為什麼?海底撈不難嗎?疫情期間,經營成本上升、營銷下降是事實,面臨虧損壓力也是事實,漲不漲價也屬於市場行為,是企業的自由,但難的只有海底撈嗎?很多消費者的收入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誰都不容易。公眾更希望看到的是海底撈降低盈利預期,與大家相互扶持、共渡難關,漲價行為顯然對公眾情感帶來了衝擊,不滿之聲也就在所難免。同理,外賣平臺是在幫助商家復工復產走出困境,商家難,平臺也不易,不能把商家救活了,平臺自身卻陷入虧損的困境。相互理解、互惠互利,方能共克時艱,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