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學習傳統文化?

同道330


很簡單,作為一箇中國人,就必須懂得中國文化,毛主席在《改造我們的學習》(1941年5月)中講的話,至今讀來尤有振聾發聵之感:“許多馬克思主義的學者也是言必稱希臘,對於自己的祖宗,則對不住,忘記了”。

“對於自己的歷史一點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有些人對於自己的東西既無知識,於是剩下了希臘和外國故事,也是可憐得很,是從外國故紙堆中零星地撿來的”。

“幾十年來,很多留學生都犯過這種毛病。他們從歐美日本回來,只知生吞活剝地談外國。他們起了留聲機的作用,忘記了自己認識新鮮事物和創造新鮮事物的責任”。

“……把革命氣概和實際精神結合起來。在這種態度下,就是不要割斷歷史。不單是懂得希臘就行了,還要懂得中國……不但要懂得中國的今天,還要懂得中國的昨天和前天”。



經典太極


首先,得弄清文化這個概念,認真學習和研究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才能體味出古老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因為,中國文化悠久泱漭,特別是《易經》和《道德經》等各種典籍,體大思精,堪稱探賾索隱,鉤深致遠。在當代21世紀,甚至以後更長的人類歷史時期,仍不失它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指導作用,尤其對調整人與自然、國與國、人與社會、人與自己的各種關係,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文化是什麼?文明又是什麼?嚴格說文化與文明是不相等的。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文明是文化發展到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文化是人類創造的遺蹟與記憶,勞動創造了文化,文明是對於社會發展和進步程度的總體評價。從廣義上講,文化是一塊沉澱了的歷史化石;又有人說文化是指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去理解,知識與文化是不相等的 。現實生活中,有知識沒文化的例子很多的,而有文化沒知識的也存在)。對文化的定義共有一百多種,但歸根結底,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也是一個民族的魂。

傳統文化精髓是倫理道德,我們所說的傳統文化,主要還是先秦以前的文化。倫理道德屬於傳統文化的範疇,因此,榮辱觀的根和魂應與傳統文化同宗同源,我們理解榮辱觀,首先,就應當深刻去理解傳統文化。

中國文化或中華文明,是先秦以前,土生土長,原汁原味的內陸文化。這要從以下幾方面去理解:

——文化的根

中國文化具有獨立性,而且有民族的獨立性,源於地理,三面環山東面靠海,有利於畜牧業、種植業的農業生產,是以農業為主,兼以牧、副、漁的自然經濟。完全能自給自足,不靠外來援助。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其實是農耕文明為主)悠久泱漭。直到西方字母傳入中國,中國龐大的文字系統已經形成了。

1840年以後,雖然帝國主義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把西方文化打入了中國,但中國文化仍是以漢族為主,與其他55個兄弟民族共同組成了華夏文化。傳統文化的核心以儒、道、佛三家為主幹(佛是從印度傳過來的文化,為我中華文化所吸收),輔以法、墨、名、縱橫、雜、陰陽、農、小說、兵、中醫等家,涉及面廣,內涵豐富。

——文化的魂

中國文化內涵中華民族精神,勤勞、勇敢、善良、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風骨。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人與自身的和諧。

儒家注重養德,道家注重養生。儒家雖不提倡禁慾主義,但一直強調要用正心、誠意、修身來規範人的行為。孔子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精神生活,特別是在於人有道德。所以孔子提出以“仁愛”為中心,並推演出溫、良、恭、儉、讓、禮、智、信。把培養有道德的人作為學問的根本,認為這是社會穩定與和諧的根基。

道家主張以謙下不爭、清淨無為的方式來達到人的身心和諧。“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有了和諧的人格,就能消除個我的錮蔽,以豁達的心胸與無所偏執的心境去看待一切。

佛家講修來世,力圖以事事無礙的超然態度進入一種徹悟的心靈境界,實現自我身心的和諧。

一言以蔽之,中國文化提倡的是人與社會的和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政治和諧。行“王道”即“保民而王”,行“王道”的核心在於“以德治國”與“以仁施政”,“仁政”的核心在於孟子所主張的“以民為本”。從先秦諸子百家始,經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至清代樸學,以儒學文化為基礎,各種學派與民間信仰交流激盪成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實現了“以儒治國,以道養身,以佛養心”,正是“和而不同”的內在精神體現。

當今社會,受西方享樂主義的影響,相當一部分人追求物質享受,貪圖享樂,並對本國傳統文化知之甚少,更有一些人竟然無知地否定傳統文化,人們似乎對支撐整個民族血脈的文化已不怎麼信任了。處於這個新的歷史時期,在改革深入發展的關鍵時刻,胡錦濤同志審時度勢、高瞻遠矚,以戰略的目光,適時提出了“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中國社會發展進步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堅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北京大學教授王嶽川在北大講壇上以《發現東方文化輸出》為題,談到為什麼在新世紀要提出發現東方?因“東方”已經被妖魔化了,中國已經被誤讀了。今天西方的學術制度已經神經化了,已經固化在我們某些博士生導師的心裡。中國要提出“發現東方”,是因為我們文化與西方相比,在近二百年變成了次等文化,變成了一種低視的文化,需要重視和發現。

當務之急是清醒我們自己,尤其是清末以後對傳統文化已經摒棄塵封了。中國有很多優秀的人跑到了西方,學會了西方的生活方式,但沒有像玄奘一樣經過八十一難才拿回真經。玄奘是從中國到印度再回到中國的遠行者,而且堅定不移地回來了,今天大家都是堅定不移地擠出國門。全盤西化,半盤西化還是本土化都是個人的選擇,每個人只能對自己負責。這是國人的悲哀!

近百年來,中國受到西方功利主義的影響,中國已經成了功利主義盛行的國度,現在某些中國人的心中,功利主義佔了上風,一切向“功、名、利、祿”看,“功用至上”。現在的一部分人已不像先賢志士那樣從道德、良知、天理的角度來思考和評判事物,甚至到了道喪倫絕的地步。需要通過文化來安頓中國人的個體生命,需要通過文化重建中國人的社會道德,需要通過文化重塑中華民族精神,需要通過文化重建中國人的信仰與希望,需要通過文化重建中國政治秩序的合法性,需要通過文化建立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政治制度,需要通過文化奠定中國現代化的道德基礎,更需要通過文化解決中國乃至人類社會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

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能夠陶冶情操、愉悅身心、溫潤心靈,對於充實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質量、舒緩心理壓力、促進社會和諧有著獨特的作用。

賈慶林在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孕育著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


海棠62135250


因為關乎中華民族的生死。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消滅一個民族有幾種方法。1,文化侵略,以夷消儒,消滅中華民族之根。2,戰爭侵略,消滅種族。清朝學者龔自珍研究歷史得出結論:“欲亡其國,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縱觀古今中外歷史,任何一個侵略者要滅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通過戰爭,或者通過文化,而消滅其文化,則更具隱蔽性、腐蝕性和有效性。

拿破崙臨死前他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說:“我統領百萬雄師,如今卻空無一人;我曾橫掃三大洲,如今卻無立足之地。耶穌遠勝於我,他沒有一兵一卒,未佔領過尺寸之地,他的國卻建立在萬人心中。”什麼意思?人世間有兩種武器:一種是利劍,一種是信仰。

 習近平同志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推進,人們的文化自信不斷增強,但思想文化領域仍存在一些值得警惕的傾向。例如,一些人一味否定中華傳統文化,文化虛無主義還有一定市場;一些人唯洋是舉,成為“西方文化優越論”的奴僕。消除這些忘掉民族根基、喪失文化自信的錯誤傾向,需要大力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根”與“魂”。

這些年起勁攻擊詆譭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就是這批所謂的特聘教授專家,他們享受著中國高校教師中最高的榮譽和最高的物質待遇,卻幹著攻擊否定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為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現在中國學界有一大批的學術基金來自國內外私人資本,大肆獎勵那些專門與中國道路對著幹的人,大量網絡槍手反對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引起高度關注!


全之眼


一次疫情,一次來自鄰國日本救災物資上的贈言(山川異域,日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讓國人收穫了滿滿的暖意和感動的同時,也帶給國人深刻的反思:我們的傳統文化在國內似乎被人們遺忘,面臨繼承和發揚困境的同時,卻在國外被視做尊寶,被學習和運用得如此精湛!就好比一個人在夜晚守著一屋子的夜明珠,卻在羨慕外面螢火蟲。是時候讓國人好好學習下我們的傳統文化了,讓我們的傳統文化之光再次照耀我們中華民族前進之路!

傳統文化是中國數千年沉澱下來的精華,學習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依然具有很多現實意義:

1、可以增加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瞭解豐富自己的知識面;

2、可以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

3、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極大的智慧和哲理,值得我們認真學習領會,這樣的優秀文化體現在各個領域,甚至是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具代表的有《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本草綱目》等,這些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一顆顆明珠正在被現在世界各國所學習,研究!

4.智慧萬物的發展都有相通之處,數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國人數千年的思想和行為演變史,以史鑑今,可以提高我們的思想深度和廣度。

同時,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凝聚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起著重要的紐帶和基礎作用。其中諸如以人為本,講究誠信,強調和諧,重視教育,倡導德治等等,在當今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文化建設中,仍然是重要資源。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對於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全國人民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飛鴻樂樂


文化的定義是知識的活用和內心的修為

那麼在中國,傳統文化則是知識和修為在哲學層面的熔鍊和固化,並達成能被族群普遍認可接受的行為規範

這樣,傳統文化的哲學性和規範性的融合就有了一些 "上帝" 的影子,也有了不少類似"信仰”的成份

用於治國,傳統文化可以迅速統一族群的思想並規範行為

對於個人,則可以作為立身行事的準則

白人制造上帝,是拿來哄騙民眾再忽悠別人的無奈之舉,我們沒有上帝,卻有卓越的傳統文化!如果能夠與時俱進批判地學習,你一定可以獨善其身,也可能達則天下。


崑崙一棵草


學習傳統文化會使我們有一種共同的價值觀。

中華民族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獨特民族,雖然也有人信佛,信上帝,但是本質的骨裡還是信仰祖先,信仰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

為什麼有時我們的漢奸那麼多,就是因為他們否定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認同他國的文化。


福州禪武


因為我們是炎黃子孫


rockshijun


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國民必知必守要了解才是!


中國軟木畫啟棋堂


誠如《呂氏春秋》所言:“知美之惡,知惡之美,然後能知美惡矣”。

顯然,源於久遠農耕時代的中國傳統文化,“甚美必有甚惡”,不予傳承,又如何去蕪存菁?

近代始於洋務、維新、辛亥,直面“西風東漸”、“西學東來”,直至五四新文化運動,再及至摧枯拉朽的改革開放,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一面不可須臾脫離的必鑑之鏡。

中國傳統文化的先天不足,嚴重製約了復興腳步。缺乏思想啟蒙洗禮,錯失工業革命錘鍊,只能依靠傳統文化的與時俱進改善之、完美之。

文化自信的基石,不憑虛妄自大,全靠謙卑自省。故而,學習傳統文化的動力,恰在於此。


聞魯生


傳統文化積累沉甸了幾千年,還是有很多精華,溫故而知新,參考歷史,可更好展望未來,承上啟下,承上就是尊重傳統,只有藉助了傳統的東西,才會更好地眺望未來,把握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